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九、短暫的告别

  一大早,在傳戒居士的引領下,我們前往光明寺,想去聆聽聞佛師的開示,並將王居士的日記本奉還給他。

  走在小路上,微凉的寒意穿透衣衫,陽光照射下,葱蘢綿遠的山體更顯博大高遠。這段日子適應了許多,感覺山路不再那麽難走,脚步也不知不覺加快了許多。

  行至光明寺的山門前,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眼前:王居士正低頭忙碌着,撿拾着附近的石塊,大大小小,壘在一塊,再搬運到小路的一側。

  他的神情專注認真,動作利落嫻熟,一雙手沾滿灰塵,鞋子和褲腿上也掛着一層塵土和幾片枯草葉。

  我們急忙迎上前干起活來,撿拾雜草枯枝,清掃院落,下山擔水,偶爾聊聊天,一時間熱鬧了許多。

  “王居士很能幹,寺裏運石料、木料,他出過不少力。”傳戒居士笑着説,手中捻着念珠。

  “應該的,寺廟就這是咱自己的家嘛!”王居士淡淡一笑。

  歇息的時候,我將日記本小心地遞給他,再三感謝。我説我學到了很多,要多謝他將這麽珍貴的經歷記録下來。

  “呵呵,有機會親自參與的話,會更有感觸的!”王居士説話時,臉上掛着淡淡的微笑,“踏入光明寺,心中唯有默默感恩。没有師父們在這裏的艱辛守望,我們又怎能披上這莊嚴的袈裟?”

  一位同伴請他談談短期出家的好處,王居士痛快地説起來,“那可太多了,不但能體驗出家人的生活,實踐佛陀傳下的托鉢修行,還能學習和實踐南傳代代相傳的“安般業處”,對於佛法的自受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安心、起行、作業,更好理解和操作,也有機會審視自己,守護僧法。”

  王居士洗了洗手,小心地將日記放入挎包,我注意到許多書籍裝在其中,背包鼓鼓的,很沉重。

  遇上我的目光,他不好意思地解釋起來,“呵呵,我這次又來“搜寶”了。上山前,家鄉的幾位師兄委托我將《般舟行文集》多帶幾本回去,大家都很喜歡聞佛師的開示和講法。”

  “我記得上次你帶回去幾十本哦!“傳戒居士一臉笑容。

  “都結緣啦送光啦!”王居士擺擺手,抿嘴樂。

  “大家愛看,我就多帶回去一些!”王居士的語調高了些,笑得很腼腆爽朗。

  “咱們進去吧!”看他背着包,這麽沉重,我開口説道。

  “不了,我就要回去了,下午的車,有些來不及。”

  “這就走?”我一愣。

  “恩!”

  聽了他的話,大家停下手中的活,圍過來告别、相送。

  “外面冷,快進去吧!有緣再見,阿彌陀佛!”王居士雙手合十,一一還禮。

  “傳戒居士,請代爲轉告聞佛師,讓他老人家保重身體,有空我還會再來的,阿彌陀佛!”王居士説完,揮揮手,朝山下走去。

  没多久,

  衆人前前後後,相繼走入光明寺,走到山門時,我忍不住回頭眺望下山的小路,(紅色的這句話是在“没多久”這句話後面剪切過來的)他的背影在山路上一點點變小,變淡。心中再一次默默地道謝,衷心祝願王居士能早日修成正果,圓滿他在日記中提到的所有的願望。

  同時也希望,那一本寶貴的日記,能在更多的同修心中注入一縷清凉、温暖與陽光。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