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九、盤陀石

  賞過蓮花石,又聽常樂師説起另一處靈石,名叫盤陀石,是迦葉尊者守衣入定飛鷄足山時,第二個落脚點。

  盤陀石位於光明寺西、八功德水下,高40米,直立如笋,原石上有行者建閣而居,在此觀賞,四周風景俱佳。

  聽聞那裏是聞佛師的住處,便與師父電話聯絡,得到許可後,一行人便沿着山路進發,前往盤陀石。

  走出光明寺後院的小門,滿山的石林便映入眼簾了。山石大大小小,奇形怪狀,嶙峋而立,頗有一種氣勢。小一點的石頭寬約半米,大的足有兩三米長寬,大多點綴於盤根錯節的古樹下。

  由於氣候的原因,石上長滿了青苔,有種“雨餘青石靄,歲晚緑苔幽”之感。據説,這片山石叫做摘星石,自天外飛來,平添了一抹神秘的氣息。

  抬頭觀望,頭頂的天空已被樹葉覆蓋,讓人幾乎辨不出方向,極爲隱蔽。如果觀光的旅人無人引領,貿然前往,極容易迷路,自然也無法找尋到盤陀石。

  走到這時,我們已完全放棄藉助經幡或路標指引,獨自前往的念頭。

  我們穿過摘星石,去往通向盤陀石的小路,這條路坑窪不平,絲毫没有經過人工的修葺,大約走了10多分鐘,只見一塊五六米高的大石壁陡然而立,上面刻着聞佛師親筆題字:“九重蘭若。”再往前行走幾分鐘,便到了聞佛師的住處盤陀石。

  盤陀石緊挨着有一幢搆造簡單的吊脚木屋,一側飄動着鮮艷的經幡,屋前一池清水,水中漂浮着幾片落葉,縱然已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依然保留着一種倔强的緑意。木屋前方有一口黄色的大鐘,鐘上刻着“賓川縣鷄足山光明寺6月19日”的字樣。

  第一次近距離看到大鐘,感覺有些興奮,忍不住駐足仰望,又想伸手摸一摸,不知是否能聆聽到雄渾沉厚的鐘聲。

  正想着,只見聞佛師從木屋前面的椅子上站起身,微笑着望着我們。我留意到木屋上有一行師父的親筆題字:“幸聞彌陀具足名”,字體蒼勁大氣,心中不禁感嘆起師父的書法功夫。我們向師父問好,之後坐在師父不遠處的小凳子上作短暫的休息,身後背對着懸崖。

  “不要坐在那裏,那裏是風口,會受風的,你們坐到這邊。”聞佛師説完,又讓侍者給我們拿來幾件披風,讓我們披在身上。聞佛師笑着説:“山上冷,你們穿的太少了。”

  這一小小的舉動和話語,讓我的心頭不由涌起一陣暖流,那是一種淡淡的如清風吹拂般的温暖,原本感覺到的些許寒意也消融了去。

  此刻,彌陀鳥不時地飛過,環顧四周,腦中自然而然地跳出一些辭藻,“陋室銘、世外桃源”,盡管形容此處並不十分恰當。

  在我們的祈請下,師父隨緣地爲我們做了開示。他的話不温不火,言談隨和,却震顫人心,無論是口語化的表達,或是哲人般的言辭,都潜藏着某種深刻的内涵,讓人回味,帶給人一種覺醒。

  聽師父的開示,感覺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到了中午打板喫飯的時間。盤陀石邊有一個小小的厨房,幾個年輕人在忙碌着。

  不一會兒,師父的侍者恩寂師,端出了他親手做的飯菜,放在了小木桌上,簡單清淡,四個素菜,每人一碗面片湯。我們圍坐桌前,此時跑來一個可愛的小兔子,師父叫着:“小白,來喫飯了。”

  經介紹我們得知,這是一只野兔,每次聽到打板都會準時出現,前來喫飯。

  師父掰些饅頭給它,小白很會享受地吃起來。小白它白白胖胖的,特别是那兩只長長的耳朵粉白粉白的,有趣的是,它吃東西的時候,總是閉着眼睛,一副愜意的樣子,大概它知道這裏是不會有人打擾它的吧!由於平日來這裏的人很少,不經允許旁人是不能隨便上來的,没有光明寺的師父指路,也找不到這裏。因此,這裏的鍋也比較小,突然來了我們幾個,飯菜就難免不充足。

  聞佛師吃過一碗面片湯就撂下了碗,説吃飽了。我們知道鍋裏的飯不太充足了,不免愧疚,又心生感激,聞佛師就是這樣處處爲别人着想。

  我們讓師父再吃點,師父却怎麽也不吃了,在木屋前散步看風景。過了一會兒,我們吃過飯,來到師父跟前,説起木屋前的那塊石頭,師父説是迦葉尊者來鷄足山入定時第二個落脚石,你們可以去看看。

  石頭在木屋前,上面供着一座我叫不出名的小巧的佛塔,佛塔前有個蒲團,我們跪在蒲團上,遥望着華首門,極盡虔誠地拜了三拜。希望得到迦葉尊者的加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