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古話靈寺

  相傳,光明寺始建於1564年,由僧圓惺和翰林李元陽創建。李元陽(1497-1589年)號中溪,是嘉靖年間的大理名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翰林院編修,監察御史,才華俊逸,有政績,修纂《雲南通誌》、《大理府志》、著有《李中溪全集》。晚年歸隱大理,捐資修復名勝古迹,最初的鷄足山光明寺便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關於李元陽,還有一個典故趣事:一日,翰林李元陽與學生們共游一座塔寺。正巧,一位法號正法的小和尚來到塔壇,爲修塔的和尚們送來湯飯。正走着,一不留神,他失手弄灑滚燙的菜湯,菜湯溢在塔壇之上。李元陽瞧見,立即吟出一上聯,叫學生來對:“和尚正法,提湯上壇,大意失手,湯淌燙壇。”

  句中的“湯淌燙壇”盡管字形各异,但字音却很諧趣,包含了四部聲調。面對如此難題,幾個學生面面相覷,無人能對。

  當晚,李元陽一行遊歷歸來,走向學府,見到裁縫老徐正與妻子下棋,只聽徐妻對丈夫説:“你下棋漏眼,我不和你下了!”李元陽的一個學生聽見這話,頓時獲得啓發,對出下聯:“裁縫老徐,與妻下棋,不覺漏眼,妻起棄棋。”

  “妻起棄棋”四個字也是字形各异,同樣包含了四部聲調,用的巧妙,與上聯的“湯淌燙壇”對仗工整,可謂天然成趣,絶妙無比。

  最初,關於創建光明寺的緣起,李元陽曾在《鷄足山記》中有記載:嘉靖年間,一位河南少林寺的禪師在華首門入定三年。一日,他忽然看見山下有一處地帶,大放光明,瑞相連連,與五臺、峨眉相似,便於此處建寺,命名光明寺。

  光明寺地處鷄足山的心臟位置,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據《鷄足山志》記載:“枕崇崗而列屏嶂、襟抱比密,風氣翕藏,至其地者。則見諸刹皆在山之肩背,而放光獨當胸臆之穴,爲可嘉也。”寺後有一道屏風崖,高百餘米,宛如玉屏;前方有一個回龍岡,正對飛鳳,自東而西伏2裏。相傳,迦葉尊者來時,有72條龍同來護持,發誓守護迦葉尊者、守護鷄足山。所以,鷄足山的雨水特别足,植被特别茂盛。

  遺憾的是,千百年來,光明寺屢遭浩劫,歷經兩次火灾,幾度重建。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