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青石小路

  曲徑通幽處,别有一番洞天。

  走上一條青石鋪成的臺階,沿着左側蜿蜒的小路前行,古檏素雅的静陽庵,即刻呈現在眼前。出發之前,一位曾經來過這裏的朋友給我們介紹過這個女衆道場。

  在静陽庵的下面的石階之上,零星地摇曳着鮮緑的雜草,没有經過人工的修葺;兩旁依傍着千年古樹,細密的樹葉兒低垂下來,輕輕摇晃,落入大大小小的山石壘成的矮墻上。

  於是古色的墻體有了一抹緑意和生機。

  幾棵枝枒茂盛的古樹枝上,係着一道道長繩,懸掛着有些褪色的經幡。

  尼師們誦讀大悲咒的梵音漸漸清晰,繚繞耳畔;聆聽法音,無比歡喜,脚步不由走向前方。

  步入院落,古檏的景致在視綫中展現:土路跌宕起伏,依山柳色青青。低矮的石墻山體上,一幢幢簡易却不失獨特的木屋房舍,木制房舍狹長、結構簡單精巧,另有兩層小木屋架空而起。

  石墻旁邊是零散的不太規整的木栅欄,寬寬鬆鬆,時而有細長的草葉兒探出頭來。

  木屋的四周,盡是細細絨絨的青草,草葉兒不長,却簇簇緊致,爲庵堂鋪墊着一條天然的緑毯。  

  完全超乎我們的想象,此處並無一絲一毫的奢華之感,一切盡顯簡陋、自然,保留着鷄足山最原始的風貌。

  倘若用筆墨寫意來形容,静陽庵呈現給人的,是一幅質檏、簡捷、明快的畫卷,寥寥幾筆,像一道道智者腦中清晰而睿智的綫。

  最讓心靈震顫的,便是十幾位正在打大悲七的女尼師父。她們身穿咖啡色的海青,面色從容,聲調和緩,絲毫不受脚步聲的干擾,低頭誦着《大悲咒》。

  如若不是親眼所見,任誰都不會相信,山林中,竟有如此簡陋的修行之地,更讓人訝异的,是怎樣的修爲與心境,在此處誦經行法,却能如此步履安然。

  驀地,心中通透一道明瞭,俗務紛息。修行練心處竟如此簡單。

  清苦、艱辛,放舍,睿智,歷練,通達。

  静下心來,在淡泊中,聆聽梵音,體會聖地的寧静致遠。此刻,我的腦中閃爍着幾幅畫面:我們在高樓大厦的房間中説笑言談,在電腦前與朋友聊天;在城市的街道上信步前行,在柳樹、湖畔回憶從前……

  匆匆而過的時光,就在一頁頁畫卷中悄然而逝;真正懂得惜時,並如法修行的,竟簡單得不過如此這般。

  然而,又有幾人於畫中自得?一種沉思,一份考驗。僧人隨處所現的修行,早已不覺中深深印在我們的心上了。

  有感於此情此景,又聯想起友人曾做的一首山中修行的打油詩,聊以慰借,再貼切不過了:

  “青青山色隱尼僧,湘妃竹葉罩禪棚。

  蒲團打坐鬆蔭下,論道讀經驗修行。

  曾經凡塵歷苦境,今朝逍遥山中景。

  看破人間情字苦,朝暮鐘鼓净心清。”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