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佛岡民安晋墓與“八王之亂”



  (邱立誠,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中文摘要】2004年,佛岡縣民安鎮上岳村發現一座古墓,經確認是一座西晋時期墓葬,墓磚銘記“建始元年”即公元301年,爲“八王之亂”之一趙王司馬倫所用年號。此墓的發現值得注意。

  【關鍵詞】佛岡 墓葬 西晋 墓磚

  Abstract:In 2004, the archaeologists excavated a ancient tomb at Shangyue village, Min, an town on Fogang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inscriptions “Jian shi”on the tomb brick, the tomb is dated to the Westem Jin dynasty.“Jian shi”was the reign title of Sima Lun, who was the Zhao king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Jian shi yuan nian”is 301 A.D.This tomb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Key words: Fogang county tomb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tomb brick

  

  一、 佛岡晋墓的發現及其意義

  2004年3月,在佛岡縣民安鎮上岳村發現一座古墓,經考古學家清理,確認是一座西晋時期的墓葬,爲“卜”字形券頂磚室,分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後室(棺室)四部分。墓葬全長6米,其中墓道長1.2、寬0.97米;前室長1.4、寬2.05米;耳室在前室的西側,長2.05、寬0.90米;後室長3.4、寬1.65米。部分磚的一個長邊或一個短邊側面印有紀年文字或紋飾,紋樣有葉脈紋、葉脈與重方格組合紋、半重圈與錢形組合紋、多種圖案組合紋等;紀年磚銘中,部分爲“建始元年辛酉歲七月周家立”;部分爲“建始元年親(辛)酉歲七月周家”,不見“立”字;還有一種是兩端飾半重圈紋,中間銘文爲“周家立”。

  此墓因早年被盗擾嚴重,僅在墓道、前室、耳室殘存少量陶器和青釉器,且多已殘破;後室僅存一枚鐵棺釘。經修復觀察,有陶器與青釉器共19件,另有少量未能復原的陶瓷碎片。其中陶罐1件,青釉器罐、鉢、洗、盤、盞、器蓋、紡輪等18件〔1〕。

  查考紀年磚銘上的“建始”年號,歷史上有五次使用:一是西漢時期的成帝劉驁,使用“建始”年號共五年,即公元前32~前28年,干支紀年爲己醜~癸已,但墓葬的隨葬器物絶非西漢時期,廣東地區在西漢時期也從不見磚室墓,故此西漢的“建始”紀年與墓葬年代不合;二是東晋時期的後燕慕容詳,使用“建始”年號僅一年,即公元397年,干支紀年爲丁酉;三是東晋時期的後燕慕容熙,使用“建始”年號也是一年,即公元407年,干支紀年爲丁未。後燕爲東晋末期北方地區的五胡十六國之一,廣東不是後燕的屬地,没有道理使用北方屬國的年號,加之墓葬的隨葬器物也非東晋末期之物,因而可以肯定墓葬年代與後燕的“建始”年不合;四是東晋時期的桓玄,晋安帝司馬德宗元興二年,桓玄篡位,初出僞詔,改元“建始”,因右丞王悠之提出,“建始”是趙王倫的僞號,故又改爲“永始”,由此可見,此“建始”年號並未正式使用,其時爲公元403年,干支紀年爲癸卯,與墓葬年代當亦不合;五是西晋時期,史稱“八王之亂”之一的趙王司馬倫,於晋惠帝司馬衷永康二年正月,僭即帝位,幽禁惠帝,改元“建始”〔2〕。同年四月,惠帝復位,改元“永寧”,司馬倫被賜死,是時爲公元301年,干支紀年爲“辛酉”,與磚銘中的“建始元年辛酉歲” 紀年相合。

  從墓葬形制看,佛岡這座有單耳室的磚室墓,具有濃厚的漢代遺風。廣東的考古發現表明,這種墓型主要見於東漢時期,如1959年清理的韶關市郊7號墓(東漢永和三年)〔3〕、1961年清理的佛山瀾石6號墓〔4〕、1972年清理的佛山瀾石2號墓〔5〕。其中以佛山瀾石2號墓的墓葬形制與佛岡民安這座墓葬最爲接近。廣東地區的西晋末年至東晋初年墓葬,磚室墓中的單耳室已從前室移至後室,並以壁龕形式出現,如廣州黄埔姬堂西晋墓〔6〕、肇慶坪石崗東晋墓〔7〕,這是從東漢墓的耳室發展到晋時期的壁龕的演變過程。因此,佛岡民安這座墓葬的年代可確定爲西晋時期,下葬之年即爲公元301年。但該墓下葬時間爲“七月”,其時惠帝已復位並改元“永寧”。

  佛岡這座晋墓出土的隨葬器物不多,但墓葬形制對探討漢晋時期墓葬結構、形式及葬俗的發展演變提供了極有意義的實物例证;頗爲豐富的墓磚紋樣是當時社會風尚及其藝術水平的反映;墓磚紀銘的“建始”年號爲西晋時期,是墓中隨葬器物下葬年代的重要依據,爲判定同期器物的年代樹立了標尺,具有可資比較的考古分期意義。

  令人關注的是,西晋趙王司馬倫改元“建始”年號僅數月,但位於嶺南腹地佛岡民安的這座晋墓也使用了這個不是正統的紀年,可見其年號在當時當地也有相當的影響。墓葬磚銘中使用非正統年號的情况十分少見,佛岡這座墓的“建始元年辛酉歲”紀年磚銘,是司馬倫改元“建始”年號的實物證據,具有重要的证史價值。

  二、“八王之亂”中的趙王司馬倫

  “八王之亂”是西晋皇族間争奪政權的鬥争,自永平元年(291)至光熙元年(306),前後歷經16年。三國魏咸熙二年(265),晋王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司馬昭之子)代魏稱帝,是爲晋武帝,公元280年統一全國後,大封同姓子弟爲王,這些同姓王均握有軍政實權。太熙元年(290),晋武帝死,其二子司馬衷繼位,是爲晋惠帝,但司馬衷實爲昏君,以痴呆著稱,其時有百姓因無糧餓死, 司馬衷却説,他們爲什麽不吃肉呢?由此而導致其妻賈後專權,並與輔政的外戚楊駿争鬥。永平元年(291),賈後殺死楊駿,以汝南王司馬亮輔政,其後又使楚王司馬瑋殺司馬亮,接着賈後又殺了司馬瑋。永康元年(300),趙王司馬倫起兵殺賈後,並於永康二年(301)廢惠帝自立。同年,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聯合出兵討伐司馬倫,倫被殺,惠帝復位,但司馬冏專權輔政,引起長沙王司馬乂攻殺司馬冏。而後河間王司馬颙與成都王司馬穎攻殺司馬乂,接着司馬穎又專權朝政。繼後東海王司馬越奉惠帝攻司馬穎,但告失敗。司馬颙乘機佔據了洛陽。幽州刺史王浚與并州刺史司馬騰出兵打敗了司馬穎,司馬颙獨佔了朝政。司馬越再起兵打敗司馬颙,司馬颙與司馬穎相繼被殺。光熙元年(306),司馬越毒殺惠帝,另立惠帝之弟司馬熾(晋武帝第二十五子)繼位,是爲晋懷帝,東海王司馬越掌握了朝政大權。十六年來,諸王混戰紛争,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西晋“八王之亂”〔8〕。

  司馬倫,字子彝,宣帝之第九子,武帝時被封爲琅邪郡王,咸寧中改封爲趙王,惠帝時元康初,爲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守關中。

  趙王司馬倫與惠帝司馬衷的宗親關係示意如下:

    由上可知,司馬倫與晋惠帝司馬衷的祖父司馬昭同屬兄弟,宗親關係至爲密切。但司馬倫手執重兵,時時窺伺朝政。先是於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廢晋惠帝之妻賈後爲庶人,繼而殺之。次年又廢惠帝,僭即帝位,並改元“建始”。其實,司馬倫也是姦妄之徒,史書載其“無學,不知書”,“惑巫鬼,聽妖邪之説”〔9〕。西晋名著《博物志》的作者張華(232~300),惠帝時官至司空,就是被司馬倫所殺。

  當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與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起兵討伐司馬倫時,司馬倫及其同黨孫秀大驚,其後兩軍交戰數番,司馬倫兵敗。朝中百官將士均欲誅殺司馬倫。孫秀下令京城四品官以下之子弟十五歲以上者隨司馬倫出戰,引起内外諸軍欲劫殺孫秀。及後孫秀爲左衛將軍趙泉所殺,司馬倫出走,其部將王輿幽禁司馬倫,率甲士數千迎惠帝於金墉城,惠帝賜司馬倫飲金屑苦酒以死。臨死前,司馬倫以巾覆面,大呼“孫秀誤我!孫秀誤我!” 惠帝復位後即改元“永寧”。

  三、西晋時期的周姓士族

  以墓葬磚銘所記“建始元年辛酉歲七月周家立”,“建始元年親(辛)酉歲七月周家”,“周家立”等,可知佛岡民安這座晋墓之主人當屬周姓。其時周姓族人在嶺南廣東(佛岡)之地是否擔任過重要官職,《晋書》中未見明載。就《晋書》所載,其時身份顯赫或較有名望的周姓士族有如下數人:

  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羡人。其父周魴,爲三國吴鄱陽太守。晋初,周處曾任新平太守、廣漢太守,遷御史中丞。後隨梁王司馬彤出征,爲其所陷害,力敵數萬人而未得支援,以身殉國。出戰前賦詩:“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甘樑黍,期之克令終。”死後追贈平西將軍。有子周玘、周靖、周札。其中周靖早卒。

  周玘,字宜佩。晋亂時多舉義兵,對朝廷頗有貢獻。元帝時官至行建威將軍、吴興太守,封烏程縣侯。後因其宗族强盛而遭帝疑,憂憤而亡,時年五十六歲。有子周勰。周勰,字彦和,元帝時終於臨淮太守。

  周札,字宜季。以功賜爵漳浦亭侯,後改封東遷縣侯。曾爲寧遠將軍、右將軍等職,皆未任。官至散騎常侍。後被王敦告以圖謀不軌,遣部將殺之。有子周淡、周稚。

  周訪,字士達。祖籍汝南安城,漢末避居江南,至周訪時已四世。家居廬江尋陽。其祖父周繤,爲吴威遠將軍;其父周敏,爲晋之左中郎將。元帝時,周訪爲振武將軍、尋陽太守。後又以功進龍驤將軍、豫章太守。賜爵尋陽縣侯。太興三年卒,時年六十一歲。有子周撫、周光。

  周撫,字道和。元帝時襲爵。咸和初,出爲寧遠將軍,後遷振威將軍、豫章太守。永和初,以功進爵建城縣公。昇平中,進鎮西將軍。興寧三年卒。有子周楚。周楚,字元孫。從父入蜀。父卒,襲爵建城公。後以功進冠軍將軍。太和中卒。有子周瓊。

  周光,以戰功賜爵曲江男。有子仲孫。

  周浚,字開林。汝南安城人。曾在三國魏任尚書郎,拜折衡將軍,揚州刺史。封射陽侯。後爲晋用,平吴後封武城侯。武帝時卒於位。有子周顗、周嵩、周謨。

  周顗,字伯仁。成年時襲爵武城侯。元帝時爲揚威將軍、兖州刺史。其後轉右長史,再補吏部尚書。太興初又拜太子少府。此後又轉尚書左僕射。周、起初頗負盛名,但後來嗜酒,時人號爲“三日僕射”。有一次遇舊友來訪,二人均大醉,至周顗酒醒,舊友却已因醉酒而亡。周顗後爲王敦所害,時年五十四歲。有子周閔、周恬、周頤。

  周閔,字子騫,歷任衡陽太守、建安太守、臨川太守,吏部尚書,尚書左僕射,又加中軍將軍。無子,以弟周頤長子周琳爲嗣。周琳官至東陽太守。

  周嵩,字仲智。元帝時爲新安太守,後爲拜御史中丞。周嵩亦爲王敦所害。周謨,歷任少府、侍中、中護軍等職,封西平侯。

  周馥,字祖宣。爲周浚從父之弟。惠帝時官至平東將軍,與周玘等共討陳敏,以功封永寧伯。元帝時被誣謀反,憂憤而卒。有子周密、周矯。

  周該,天門人。其叔父周級爲宜都内史。時值王敦發難,發兵圍困湘洲城。周該奉周級之命潜往湘洲,奔走之際,與湘洲從事周崎爲王敦部將魏乂所捕,嚴刑之下,至死不吐真言,使周級幸免於難。

  周崎,邵陵人。被捕後,魏乂以劍脅逼周崎到湘洲城下勸降。周崎假意應允。到城下,大呼“王敦軍敗於於湖……”,由是被魏乂所殺。

  上述數人,除周馥外,其他人與惠帝在位期間均没有多大關係,周馥在惠帝時亦是有功之臣。因此,推斷這些周姓族人與佛岡民安晋墓之周姓主人應没有直接的關聯。

  四、佛岡民安晋墓主人的身份蠡測

  西晋時佛岡民安地屬廣州始興郡中宿縣,其時,同屬始興郡轄的還有曲江、桂陽、始興、含洭、貞陽、陽山等縣。中宿縣爲漢時所置,《漢書·地理志》載其設有“洭浦官”,其時與番禺、博羅、龍川、四會、揭陽同爲南海郡所屬。南越國時,趙佗設洭浦關,其址在今英德市連江口〔10〕。漢晋時期的中宿縣治所,今人多認爲在清遠市城區内〔11〕,但確切遺址至今並未發現。

  漢末三國時,嶺南地屬孫吴。晋武帝咸寧五年(279)攻吴,次年吴亡,嶺南歸晋。漢晋時期,嶺南已被作爲流放官僚之地,其時晋朝對流放的士族特别優待,如孫泰流放廣州,廣州刺史王懷之可以任他爲鬱林郡太守。王誕流廣州,也被盧循任爲平南府長史。西晋起,逾嶺南遷的流民逐漸增加。科學家葛洪〔12〕也是在惠帝太安年間南來廣東,投於南海太守鮑玄門下,曾讓其擔任東官太守亦推辭不就,潜心探究道教理論,鑽研醫術,爲民治病,在嶺南留下了珍貴的遺迹,成就了一段佳話。晋時,從嶺北入粤的漢民,多數分佈在南海郡和沿五嶺山麓的晋康郡(郡治在今德慶)、蒼梧郡(郡治在今梧州)、始興郡(郡治在今韶關)、義安郡(郡治在今潮州)。佛岡民安這座西晋墓,落葬於惠帝在位期間,其規模雖不及廣州黄埔姬堂西晋關内侯墓和肇慶坪石崗東晋廣信侯墓這類“侯”級墓葬〔13〕,但推測墓主人的身份有可能也是從嶺北南遷的中原士族,曾任郡、縣一級官員。佛岡這座周姓晋墓的家人爲何使用“建始”這個非正統年號,估計有兩種情况:一是墓主人與趙王司馬倫關係密切,换言之,墓主人生前的職務或許就是司馬倫篡奪帝位後所封,司馬倫一死,墓主人也隨之而亡。但仍使用“建始”年號,其家人是有滅門滅族的風險,因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二是嶺南與中原距離遥遠,消息傳遞遲緩不便,司馬倫改元“建始”的消息傳至中宿縣(佛岡民安),可能需時數月,故而司馬倫在“建始”元年四月已被賜死,惠帝復位並改元“永寧”,佛岡民安晋墓下葬時已是“建始元年七月”,當地還不知道朝廷已發生了變化。可惜的是,由於墓葬被盗嚴重,隨葬品中未能有更多反映墓主人確切身份的資料,這個謎團還需要更多的考證來解决。

  

  注釋:

  〔1〕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廣東佛岡民安晋墓發掘簡報》,《華南考古》第2輯,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2〕(唐)房玄齡等:《晋書》列傳第二十九《趙王倫》。

  〔3〕廣東省博物館:《廣東韶關市郊古墓發掘報告》,《考古》1961年第8期。

  〔4〕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廣東佛山市郊瀾石東漢墓發掘報告》,《考古》1964年第9期。

  〔5〕廣東省博物館:《廣東佛山市郊瀾石東漢墓清理簡報》,《文物資料叢刊》第4輯,1981年。

  〔6〕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廣州晋代考古的重要發現——黄埔姬堂晋墓》,《廣州文物考古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7〕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廣東肇慶市坪石崗東晋墓》,《華南考古》第1輯,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8〕參閲《辭海》歷史分册(中國古代史)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部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

  〔9〕(唐)房玄齡等:《晋書》列傳第二十九《趙王倫》。

  〔10〕樑明燊:《廣東連江口發現漢代遺址》,《考古》1964年第8期。

  〔11〕《清遠縣文物志》,1987年。

  〔12〕(唐)房玄齡等:《晋書》列傳第四十二《葛洪》。

  〔13〕廣州黄埔姬堂西晋關内侯樑蓋墓全長8.52米;肇慶坪石崗東晋廣信侯墓全長9.55米。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