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科技文化聯姻 繁榮科普創作——廣東省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開創科普新模式

  記者/李明 

  《深圳特區報》2010年7月21日

  科技,文化,於常人眼裏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在廣東,這兩者却擦出了“火花”,聯姻成“科技文化”,而且日益枝繁葉茂。

  2008年,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科技文化委員會”)成立,在全國率先啓動對“科技文化”這一新興課題的探索和研究。兩年來,該會通過搭建跨界合作與交流的平臺,科技文化共融互促,碩果纍累。

  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湯少明,本身就是一位專注於科技與文化結合的“跨界”人士,他還有另外兩個身份是:廣東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日前,記者采訪湯少明時,他透露了“科技文化”的由來:廣東省科技協會及所屬廣東科學館、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幾個單位,長期致力於科技與文化聯姻,推動科技普及。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黄偉宗考察他們的業績後深受感動,第一次提出“科技文化”的概念,奮筆疾書一則《省政府參事建議》,闡述“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也是第一文化軟實力”的觀點,提議建立“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視,省有關領導先後作出批示。

  與一同入選“珠江文化星座”的其他板塊相比,“科技文化”顯然充滿了現代氣息。這正是珠江文化“領潮争先”的又一生動體現。

  現象:科技“熱鬧”科普“寂寞”

  改革開放以來,科技創新成果大量涌現,令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與之“熱鬧”相比,科學普及却只能用“寂寞”來形容。

  湯少明説,當前,科普創作能力薄弱,科普産品總體質量不高,科普創作的發展後勁嚴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實。“這些年,國内再没有像《十萬個爲什麽》這樣影響幾代人的科普精品出現。同期在國外,優秀科普作品却佳作連篇,從《海底兩萬裏》到《企鵝的脚爲什麽不怕凍》,從《時間簡史》到《喬治開啓宇宙的秘密鑰匙》等層出不窮。我們試圖改變這種狀况。”湯少明説。“2006年,在《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頒佈實施後,我們就思考如何鼓勵和組織更多的科普作品創作人士參與科普創作。”

  行動:科普大賽院士藝術家對話

  2007年,“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横空出世,被列入當年度的省級財政預算項目。第一届大賽徵集到參賽作品共1083件,有平面作品、影視作品和網絡作品等多種形式。“總結第一届大賽,我們覺得有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與廣東的省情特别是科技發展的節奏有較大距離,二是作品質量還有待提高,實際上是存在‘科技’、‘文化’兩張皮現象。”

  “兩張皮現象”正是科普弱勢的主要癥結之一。廣東每年有那麽多的科技成果,許多對人們生産和生活方式都産生了積極的影響,但鮮有作品反映這些成果,科學普及缺少創新。而另一方面,廣東並不缺優秀的作家、畫家、書法家,他們的作品讓公衆喜聞樂見,但涉及科技和科普的並不多。

  爲了改變這種現象,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進行了創新,第二届主題確定爲“‘科學·藝術’美術書法作品專題創作大賽”,組織科技專家與藝術家開展對話,聯袂創作。在這届比賽中,院士張景中不但擔任大賽的顧問,還專門組織他的學術團體創作作品參賽。通過科技文化聯姻,第二届大賽辦得很成功,産生了較好社會反響。

  成果:科技與文化結合跨界精彩紛呈

  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後,推出一個又一個科學、文化跨界活動,如“科學藝術高峰對話“、“科學藝術沙龍”等。這些活動請來在粤院士與廣東知名文化界人士進行對話,共同探討科學與文化融合的問題。隨着探索不斷深入,科技與文化像一對相互吸引的“戀人”,越走越近。

  湯少明告訴記者,2008年9月25日,作爲廣東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系列的“科學·藝術”美術書法作品專題創作大賽活動之一,首場“科學藝術沙龍”在廣東科學館開講,隨之又連續舉辦了超過五場相關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築技術科學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吴碩賢,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理事會徐善衍以及中國科協常委、中國科協科技人文專委會主任張開遜,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黄偉宗,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盧小根等一大批科技及文化名人濟濟一堂,探討科技與文化的結合。

  推動:政府扶持企業投入公民參與資源共享

  “科技文化”的金字招牌已經擦亮,爲“珠江文化星座”添上了一抹耀眼的光芒。今後,如何發揚光大“科技文化”,使之不斷創新發展,湯少明説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客觀上爲科普創作提供了沃土。但浮躁心理、急功近利、因循守舊,成爲科普創作的‘硬傷’。”湯少明説,通過多年來的研究與探索,他認爲科普作家及創作者應該注意:在大科普中“各行各業配合是基礎,科技文化聯合是方法,科學藝術融合是境界”。湯少明建議,建立和完善科普資源開發新機制,形成“政府扶持,企業投入,公民參與,資源共享”新格局。同時,要建立和完善科普創作奬勵新機制;建立和完善動漫網游産業發展新機制。

  動漫産業日益與遊戲産業結合緊密,動漫已經從單單的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擴展到遊戲機、網絡、玩具等衆多領域。在向來走在潮流尖端的廣東,動漫遊戲具有巨大的市場。在“科技文化”的發展中,其無疑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動漫遊戲的受衆以青少年爲主,而這部分人群正是科學普及的重點對象。湯少明説,廣東應提高動漫網游産業科技含量和科學成分,推動科普創作上新水平。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