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司徒尚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記者/陳川

  《信息時報》2010年6月27日

  在史地學家司徒尚紀的書橱裏,隨手拿出一本就是他的著作或主編的書,且不乏大部頭。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的二十多年時間裏,他出了三十多本學術著作,幾乎是以平均一年一本以上的驚人速度,主題涉獵廣泛,從廣東歷史地圖集、嶺南歷史人文地理,到珠江文化、南海海洋文化……即便如此,這位年過六旬的學者仍然説,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一直要到最後一天。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對於多年來主持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司徒教授來説,每一個課題都曾經是一種挑戰。他最初的專業爲經濟地理,涉及城市規劃等,而後轉到歷史地理,因歷史研究的需要,又和古文獻、地方誌等發生了勾連,再往深裏,則要求對考古、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等都要有所瞭解。因爲史地是這樣一門交叉性、邊緣性很强的學科,司徒尚紀要不停地“補課”學習,才能滿足專業研究的要求,其中很多知識甚至要從頭開始學習。

  “比如我主編的《廣東歷史地圖集》,要用地圖的語言把廣東四千年的文明史表現出來,要復原已經消失的地理景觀,這就需要有自然、社會、歷史、技術等多種科學的綜合。比如説有幾張地圖表現的是歷史上廣東珍稀動物的分佈圖,像孔雀、大象、鰐魚等。一直到1905年以前,廣東的内河裏都能看到鰐魚,不要以爲像現在這樣只有在野生動物園才能看到。從順德出土的鰐魚骨化石中就能找到證據,説明當時珠三角的很多地方都有鰐魚,後來因爲人類活動範圍日益擴大,人口密度增加等,鰐魚才在這裏滅絶了。不要小看這小小一張地圖,其中包含了像考古、文化人類學等多種學科的成果。”司徒教授以一張小小的地圖爲例,説明瞭史地是這樣一種跨界的學術。

  就這樣,在跨界式的學術研究中,司徒尚紀得以不停地進入嶄新的知識領域,並從中獲得很多滿足和樂趣,他既要像一般學者那樣經常泡圖書館,查閲古文獻資料,又要親身到野外、古村落、古城鎮中實地考察,“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他實實在在的寫照。

  學問進行時,以弘揚珠江文化爲己任

  司徒尚紀介紹,多年的研究表明,珠江文化的本質就是海洋文化,它具有鮮明的個性,如多元、開放、重商、創新、領潮、務實等。尤其是近代鴉片戰争後,珠江文化成爲時代先進的文化,西風東漸,很多近代的科學、藝術理念,都是廣東人首先吸收的,也産生瞭如康有爲、樑啓超、鄭觀應、孫中山等歷史風雲人物,他們提出不少先進的時代理念。近代的廣州能成爲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後能成爲領風氣之先的前沿地,也是珠江文化作爲時代先進文化支撑起來的。

  今天,繼續弘揚珠江文化不僅有歷史和學術意義,更有現實意義,司徒尚紀認爲,廣東如今面臨文化大省建設、經濟轉型等問題,都需要有珠江文化的支撑,才能應對各種現實挑戰。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