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國首届客僑文化論壇”在著名僑鄉東莞市鳳崗鎮開講,來自全國各地研究客僑文化的專家學者在論壇上暢所欲言,就客僑文化的現狀和未來碰擊智慧火花。著名學者、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黄偉宗在論壇上指出,鳳崗客家文化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吸納新移民文化元素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得以傳承和發揚。有專家提出,將鳳崗碉樓更名爲排屋樓以方便記憶。更有專家作詞譜曲,現場唱起了客家山歌。
據悉,從明年開始,鳳崗鎮文化藝術節將更名爲“客僑文化節”。
鳳崗客家文化應吸納更多新移民文化?
此次在鳳崗舉辦“中國首届客家文化論壇”,起緣於今年5月,鳳崗鎮邀請黄偉宗及珠江文化研究會對鳳崗鎮進行區域文化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專家對鳳崗鎮提出了“拓展客僑文化,建設客僑文化之鄉”的建議。此建議受到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的關注,並特别作出批示,要求鳳崗鎮積極“拓展客僑文化,提昇文化軟實力”。而“客僑文化”這一概念的提出,也吸引了衆多研究華僑與客家文化的學者和專家的關注。
“在我國,客家文化和華僑文化都具有相當長的歷史,但把兩者結合起來,這還是第一次。”黄偉宗表示,客僑文化是具有鮮明時代氣息的全新課題,而鳳崗正是“客僑文化”的發源地。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不斷遷徙過程中,吸收其他文化而形成的。鳳崗鎮是一個客家鎮,全鎮有120座保存完好的客家碉樓,客家文化底藴豐富。鳳崗又是廣東省著名僑鄉,從清朝開始鳳崗人陸續遷出海外,遍佈世界36個國家和地區,迄今共有31610人,是該鎮現有常住人口的兩倍,堪稱“客家第一珠璣巷”。把鳳崗的客家文化和僑鄉文化結合起來,形成客僑文化,對於傳承和開拓客家文化具有新的示範意義。
黄偉宗指出,在珠三角一體化的背景下,客家文化要想進一步傳承并發展,必須考慮如何吸納新的移民文化。目前,鳳崗現有户籍人口中有2萬客家人,40多萬新莞人,很多新莞人在鳳崗安家落户,將新莞人形成的新移民文化吸納到客家文化中,是鳳崗客家文化發展所必需的。而從全球範圍内來説,客家文化也必須吸收更多元的文化並堅持自己的傳統,客家文化才能走得更遠,“這也是客家人、客家文化能從山地客家,走向海洋客家的重要原因”。
論壇上,“客僑文化”的概念定位成爲專家學者熱論的焦點之一。有學者指出,客僑文化並不是客家文化、華僑文化的簡單叠加,應該更注重兩者的融合與創新。對此,厦門大學客家研究中心教授張永和表示贊同,他提出:“要像耕種農作物一樣,精心耕耘客家文化,用文化帶動鳳崗經濟發展。”
鳳崗碉樓改叫排屋樓?
在論壇上,鳳崗豐富的客僑文化資源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鳳崗排屋與一般客家圍屋不同,砲樓也與開平碉樓有很大區别,我覺得鳳崗碉樓應該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譬如説‘排屋樓’。”黄偉宗認爲,鳳崗客僑文化獨具特點,只要充分挖掘,同樣有望成爲省級、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文化遺産,打造出全國首個“客僑文化之鄉”。
廣東省文史館館員、珠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戴勝德説,打造客僑文化,就要好好保護客家人的文化遺産,“鳳崗碉樓應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産,但碉樓的名稱已有人申請了。鳳崗碉樓又名排屋樓,爲了讓人能記得住,碉樓應命名爲‘排屋樓’”。
“鳳崗完全具備打造客僑文化的先天和後天條件。”北京聯合大學客研中心主任馮秀珍表示,作爲客家華僑分散地最著名的梅州焦嶺,本地居民與海外華僑的比例也不過是1:1.2,但鳳崗却已達了1:2,且政府保留了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碉樓、排屋、書室等,“在這裏提出打造中國的客僑文化很合適”。
作爲一代象棋宗師楊官璘的故鄉,鳳崗的客僑文化也被專家引入象棋元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原客家研究所所長羅可群表示,將象棋文化與客僑文化有機結合,能讓這種文化得到更深遠的發展。
鳳崗鎮委書記任焕林在“中國首届客僑文化論壇”上表示,舉辦該論壇就是要將鳳崗的文化資源重新進行統籌定位,提出開拓“客僑文化”的思路,努力把鳳崗鎮建設成爲一個“現代化的客僑文化之鄉”。
鳳崗鎮黨委副書記李海文表示,鳳崗目前正在打造南門山森林公園,將引入碉樓、排屋等客僑文化元素,“有了文化做底藴,旅遊景點無形中提高了一個檔次。”李海文透露,爲打造客僑文化之鄉,明年鳳崗鎮文化藝術節將更名爲“客僑文化節”,作爲該鎮招商引資的特色平臺,“届時將邀請分佈世界各地的鳳崗華僑回鄉觀光,共商發展大計”。
鳳崗著名客僑文化景點
1.油甘埔江屋
江屋位於油甘埔村,江屋座北朝南,呈“非”字形結構,共有房間158間,是鳳崗最具代表性客家排屋,建於清末民初,占地面積近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是該村江姓族人集居之所。
2.纂香書室
纂香書室位於鳳崗鎮鳳德嶺上村,約建於清干隆五十二年(1786年),由上村張姓十七世祖張超群(字拔萃)用千金所建。纂香書室占地面積900平方米,爲四進兩厢磚木瓦結構,鳳檐高翹,鰲尖高突,雕樑畫棟,建築精美。纂香書室是鳳崗鎮唯一一座清代書院。
3.黄洞觀合樓
觀合樓,是鳳崗最具代表性的碉樓,位於鳳崗鎮黄洞榕樹厦村,1927年由華僑蔡觀合所建。觀合樓樓高八層約24米,占地43.5平方米,樓體巍峨挺拔,氣勢宏偉,樓頂有壁畫浮雕,美輪美奂,底層與其他房屋相連,搆成一個整體,觀合樓在屋群當中,如同巨人,傲視四方,鎮守家園。
4.迴龍庵碑文
迴龍庵建於元末明初,位於黄洞村庵下嶺南面,建築面積199.2平方米。此庵坐北向南,背靠庵下嶺,是一座三間二進的青磚緑瓦的磚木建築物。采用陶塑、木刻、浮雕等工藝裝修,室内雕樑畫棟。迴龍庵内現保存有興賢文社碑、建立慶茹書室碑記、建立連茹書室碑等碑文,記載了鳳崗先人的文化活動及社會發展歷史。
5.鳳崗歷史博物館
鳳崗歷史博物館位於鳳崗鎮圓龍山公園山頂,建於2006年,2007年11月開館。鳳崗歷史博物館館内設有“鳳崗源流”、“民俗文化”、“對敵鬥争”、“今日鳳崗”四個展室,是鳳崗歷史文化的收藏,是鳳崗新時期的文化展示。
6.楊官璘象棋廣場
楊官璘象棋廣場位於鳳崗鎮體育館旁邊,是爲紀念中國象棋特級大師楊官璘而專門建造的。楊官璘象棋廣場,是鳳崗文化名人的展示,是文化鳳崗的宣傳窗口。楊官璘,鳳崗鎮塘瀝村人,新中國第一個全國象棋冠軍,先後獲得四届全國冠軍,退役後從事象棋研究和授棋工作,培育出了吕欽、許銀川等大師級棋手,是中國象棋宗師級人物。
(中新網、廣東僑網、廣東文化網、新浪網 來源: 《南方日報》 2009年12月14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