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時空縱横看鳳崗

  早就應該爲東莞市鳳崗鎮寫點東西了,再不寫就對不住自己了!自開放改革以來,特别是東莞從惠陽地區獨立出來後,經濟飛躍發展,需要大量的建設人才,於是在東莞城旗峰山下的東莞市委黨校開展了大規模的人才培訓工作。那時東莞市委黨校常邀請我去講學,我發現下課後,學員大多即刻返回去,唯有鳳崗鎮幹部多數仍留校,問其原因才知道,鳳崗鎮是離東莞城最遠的一個鎮,爲了上好下一課,節省來回的時間和精力,多留校歇宿。鳳崗鎮幹部的學習精神讓我欽敬。

  更讓我欽仰的是鳳崗鎮黨委書記李志剛同志,那時他剛上任,又剛好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專業招收在職研究生,他和樑近東、李滿堂、樑國森、趙智謀、詹偉昌、單錦輝、劉樹勛等一批東莞市的中層領道幹部,幾乎每個星期的休息天,天未亮就從東莞家中出發,趕在上午8點半鐘前到省委黨校課室,下午5點鐘休課後又返回東莞家,連續三年讀完研究生課程。他把學到的經濟管理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在東莞市鳳崗鎮擔任了第七、八、九、十届黨委書記,從1995年至2003年。可惜的是他累倒在工作崗位上,最後患了癌症,離開了人世。我敢説,李志剛同志是爲了東莞鳳崗鎮的開放改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生命。

  我是從李志剛那裏知道鳳崗鎮距離深圳市區才30公里,而距離東莞市區却有60多公里,而且毗鄰的是深圳龍崗。我和他談了“龍鳳呈祥”的故事,他也認可了東莞鳳崗一定要和深圳龍崗緊密結合,打成一體,才能真正地“龍鳳呈祥”。在信息時代,任何一個符號都能顯示出許許多多有用的信息,就看人們能否善於抓住。在天、地、人的信息符號中,其重要性,天第一、地第二、人第三。

  且看“示”字,《説文解字》釋:“天垂象,見吉凶,所示人也。從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二”是古文“┷”(上)指地上之天,上天給人們顯示的日、月、星三光,人們觀察日月星能量的變化過程及形象,瞭解其對人體器官、細胞、分子、原子等能量轉化的吉凶情况,給人顯示出神奇的力量、神明的事情。“示”,不僅是人類仰觀天象實測記録獲取天文知識的一項研究宇宙的科學活動,而且也是一種人類堅持追求正確的向着光明、向着未來、向着温暖的精神活動。

  單有日、月、星三光,是没有生命的。其實上天還有創造生命的兩種光,稍縱即逝,那就是閃電和彩虹。閃電的形狀有似於在天騰飛的龍,接着雷鳴的聲音是隆,也即龍的聲音。龍是鱗蟲之精,人是裸蟲之精,所以龍也象徵着男人,這就是中華民族“龍的傳人”的由來。閃電、雷鳴、風雨、初霽、彩虹,這七色的花一樣的彩虹是女人的象徵。虹者,鳳也。鳳是不平凡的鳥,鳳是羽蟲之精,所以鳳象徵着女人。只有男女一番雲雨之後,才能有新的生命,才能“龍鳳呈祥”。

  有天才有地,有時才有空。時空是萬事萬物的大前提。在中國南海的大鵬灣畔,於是有了龍崗和鳳崗。南海面積約爲350萬平方公里,約等於我國的渤海、黄海和東海總面積的3倍,僅次於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的第三位。由於南海面積之大,在中國領海面積約爲460萬平方公里中,約占全國海洋面積的76%。這對中國從陸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具有决定性的意義。中國進行開放改革,在南海周圍先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厦門四個特區,就是走向海洋文明的橋頭堡,隨後的沿海十四個開放城市,就是走向海洋文明的全面部署。在南海的大鵬灣畔深圳的龍崗就在深圳特區之内,緊緊相連的東莞鳳崗,行政區域雖不在深圳特區之内,但鳳崗開放改革的步伐必須緊緊跟隨在龍崗之後,不能有半點遲疑。否則,又何來“龍鳳呈祥”?在這方面,曾經擔任過深圳市龍崗區委書記、現又擔任東莞市委書記的劉志庚同志,其經歷體會肯定比任何人都要深刻。

  好一個“看”字!看何?看鳳崗!何人看?外人看,鳳崗人看,都對!怎樣看?時空縱横看鳳崗,看鳳崗的時空縱横!看出鳳崗什麽特色?看出鳳崗的三大文化特色:一是客家文化,二是僑鄉文化,三是象棋文化。試予以一一詳細述之。

  一是鳳崗的客家文化。據史料所載,鳳崗鎮的居民,其祖先都是從中原地區南遷的移民,其中有廣府民係,但以客家民係爲主。本來在珠江三角洲的東莞居住的族群主要是以廣府民係爲主的。客家民係和廣府民係、潮汕民係一樣都是從中原南遷而來的漢人,只是最早向南遷的廣府人先期到了珠江三角洲,次之的潮州人到了韓江三角洲,後遷的客家人只好寄寓在嶺南嶺北的山區了。看看珠江三角洲和韓江三角洲這兩個平原與其周邊的山脚下都居住着的客家人,就非常清楚:先行者廣府人和潮州人都在易找飯吃的平原上居住着,後至的客家人只好到山旮旯裏去找生活了。所以在東莞市的山區裏,在大嶺山的周圍,在銀瓶山左右一帶的清溪、鳳崗、塘厦、樟木頭、謝崗等地就有不少客家人在生活着。先期到鳳崗的廣府人是從中原經長江、湘江、灕江、西江到珠江三角洲的,也有從長江、贛江、南雄珠璣巷、湞江、北江到珠江三角洲的;而在其後的客家人則是從江西、福建,遷到廣東的原梅縣、惠陽地區,再遷至東莞的鳳崗定居的。

  要瞭解鳳崗特色,必須瞭解東莞特色;要瞭解東莞特色,必須瞭解廣東特色。在廣東這塊大地上兼容了三個地域不同、語言不同、習俗不同、民係不同的人群,長期共同在此創造出由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搆成輝煌燦爛的嶺南文化。這就是廣東文化特色。廣府文化的特色,也即是廣府民係的價值取向爲:“馬死落地行”的務實精神;潮汕文化的特色,也即是潮汕民係的價值取向爲:“愛拼才會贏”的拼搏精神;客家文化的特色,也即是客家民係的價值取向爲:“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的崇正傳統精神。

  其實要弘揚鳳崗的客家文化,要承傳客家人的崇正傳統精神,好好讀識“客家”二字即可。首先要認真深刻地認識領會好“客”字。《説文》釋“客”爲:“寄也,從宀,各聲。”非常清楚,“客”字由“宀”和“各”搆成。“宀”爲“交覆深屋也”;“各”爲“异辭也,從口攵,攵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客家文化要求人們必須深刻理解生命過客的意義。客家文化要求人們必須有獨立的人格。客家文化要求人們必須處理好主客的關係。客家文化要求人們必須懂得賓客禮儀,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待人處世的原則。客家人必須團結在同一屋檐下,共同建設好人類的大家庭。

  其次反復體會“家”字的含義,《説文》釋爲:“居也,從宀豭省聲。”家爲居住之地,不但要有房子,而且還要馴養牲畜,繁衍人口,發展生産,過上幸福的家庭生活。“豕”即猪,尤其公猪的繁殖力最强。客家人的民謡:“窮人莫斷猪,富人莫斷書。”養猪維持好家庭,這是每個人所要追求的最基本生活,處於遷徙客寄過程的客家人尤甚。人類對精神家園的追尋又有不同的方式,贛閩粤客家人對“家”理解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贛南强調的是家居屋藏風水,閩西强調的是家族譜諜世系,粤東北强調的是家門風光體面。鳳崗的客家人大多從粤東北遷徙而來,傳揚的應是家門風光體面,即好好讀書,搏取功名,好光宗耀祖。今天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好好讀書,應該是時空縱横之際,對鳳崗人的要求,也是對客家人的要求。

  二是鳳崗的僑鄉文化。遷徙是客家人很重要的特點:處處爲客處處家,日久他鄉即故鄉。鳳崗鎮目前常居住人口只有2萬餘,但祖籍在鳳崗的僑胞却有6000多户共26000多人,分佈在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祖籍在鳳崗鎮的華僑在世界各地披荆斬棘、努力奮鬥,終於不少成爲華僑領袖,或是企業界、科學界的精英人士。他們中有蘇裏南總統顧問張豐年、蘇裏南著名僑領張友權、美國電子核能博士張思倫、香港區議員羅貴聰、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鄧熴、香港中國星火基金會永遠名譽會長賴雲英等。鳳崗人、客家人、中國人時時處處都要深刻地理解這個“華”字。中國人在世界上被稱之“華人”的,無論是在國内因漢朝影響大而稱之爲漢族的“漢人”,還是其她少數民族的人;而老一代的“華人”回祖國叫做“回唐山”,則是唐朝在世界上影響極大的原因。我們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華人”的叫法是怎樣來的呢?爲什麽我們的民族叫做“中華民族”呢?我想每個“華人”都要弄明白,中國古時在黄河中游的中原大地上有一個民族叫做“華族”,是由炎帝和黄帝所領道的兩大部落組成的,到了大禹時由他的兒子建立起第一個國家形態叫做夏朝,因此叫“中華民族”,同時又叫“華夏民族”。由於祖國的中部叫華族,東部有夷族,西部有戎族,南部有苗、蠻族,北部有狄族,這些民族隨着歷史的發展進而互相融合,於是便搆成了漢族。所以“華人”又稱“漢人”,説的話叫“漢語”,寫的字爲“漢字”。發展到今天的中國,自謂爲漢人、漢語、漢字,外謂爲華人、華語、華文。因此,每個中華民族的成員,應該把“自謂”向“外謂”轉换,從縱横的深刻意義去思考,從縱横的現實意義去實踐,這才真正對得住中華民族的“華”字,也才真正對得住中華民族的老祖宗。

  鳳崗人、客家人、中國人時時處處都要認真地理解這個“僑”字。“僑”字由“人”和“喬”字組成 。“喬”字,從“夭”從“高”,專指木本植物中的喬木。從“高”,指喬木長到離地高處才分枝,人看喬木末梢,只能抬頭向高處望;從“夭”,指喬木樹冠參入雲天,樹欲静而風不止,樹梢常處於摇擺狀,形似天傾,所以從“夭”。只有喬木,才能成爲房屋的棟樑,才能成爲大厦的棟樑;只有喬人,才能成爲祖國的棟樑,才能成爲社會的棟樑。革命年代的社會和學校教育經常進行批判克服“驕、嬌”二字的活動,即男的不能“驕”,女的不能“嬌”。今天改革年代應該把它“矯”正過來,即男要驕,女要嬌。“驕”字本意爲:馬高六尺爲驕馬,七尺爲騋馬,八尺爲龍馬,六尺以下爲駒馬。任何馬都不會總是長不大的駒馬,絶大多數要成爲驕馬,少數還要成長爲騋馬,個别的甚至爲龍馬。“驕”就是“高”、“大”的意思,所有生物都在追求着,人類也不例外。實際上,人們的“驕”情也一直存在着,與其我爲偉大祖國而驕傲,倒不如偉大祖國因我而驕傲;與其我爲有好爸媽而驕傲,倒不如爸媽因我是好兒女而驕傲。“嬌”是形容身材苗條細高的女人。俗話説:茶要燒,妻要嬌。當今那些競選美女和模特兒的,不都只是選那些身材苗條高細的姑娘,而更重要的還要有高教養、高素質、高水平的美女,嬌生慣養的女孩是無法達到高標準的。鳳崗的女人能像大喬、小喬那樣嫁給孫策、周瑜,成就一代功業,那也就相當不簡單了。

  鳳崗的男人要有驕傲的資本,就得勤奮學習,刻苦鑽研;鳳崗的女人要有嬌健的資本,就得認真讀書,堅持鍛煉。從鳳崗出來到世界各地的人,與其在“轎”外不如在“轎”中。過去有此一説,“無轎抬的”不如“有轎抬的”,“抬轎子的”不如“坐轎子的”。而今天從鳳崗出來到世界各地的人,則是自己坐“轎”自己抬“轎”,即自己開“車”自己坐“車”了。没有了“轎”只剩下“車”,没有了“喬”才是真正的“高”,實在的“高”,可以自己把“車”開到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去。能將“車”開到青藏高原已經是了不起,但還得將“車”開到富士山、阿爾卑斯山、落基山、安第斯山、乞力馬扎羅山、格雷山等世界各地去,特别要開到南美洲蘇裏南1280米高的朱麗安娜峰上,這才是鳳崗的“僑鄉文化”所應有的意義。從鳳崗出來到世界各地的人,從時態上來説,應該貢獻自己使之成爲現實與未來的重要歷史“橋”樑;從空間上來説,應該四海爲家使之成爲中國人和世界各國人交流的“橋”樑,使之成爲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的“橋”樑。

  三是鳳崗的象棋文化。中國的國棋是象棋,不是圍棋、軍棋、獸棋和其它什麽棋。在現代象棋活動中,人們都知道楊官璘是“聖手”、“魔術師”、“混世魔王”,甚至喜歡稱楊官璘爲“魔叔”,但是甚少知道楊官璘是東莞鳳崗人,對象棋文化的意義也理解不深。

  要深入理解象棋文化,首先要知道中國象棋的起源。關於象棋的起源,有幾種説法:(一)起源於傳説時代的神農氏。如元念常《佛祖歷代通載》:“神農以日用星辰爲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代之爲機矣”。(二)起源於傳説時代的黄帝。如北宋晁補之《廣象戲格·序》:象戲,兵戲也,黄帝之戰驅猛獸以爲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三)象棋是舜發明的。舜的弟“象”此人很壞,幾次想害死舜。後舜把其幽禁,又怕其寂寞,就制象棋給他做文娱活動。象棋的“象”字,代表舜之弟。(四)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明謝肇涮《五雜俎》:“象戲,相傳爲周武伐紂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猶重車戰也”。(五)起源於戰國之時。《潜居類書》:“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君,則斗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争之象爲棋勢也”。(六)起源於北周武帝時。《太平御覽》:“周武帝造象戲”,明羅頎《物源》:“周武帝,作象棋”。其實,象棋就是起源於秦末楚漢相争的年代。棋盤上明明白白寫着“楚河漢界”,就充分證明瞭這一點。中國的民族主體稱爲漢族,語言稱爲漢語,文字稱爲漢字,戲劇稱爲漢劇。代表中國的“漢族”、“漢字”、“漢語”、“漢劇”等以“漢”爲名的,皆因劉邦被項羽封爲“漢王”。劉邦封地漢中,是漢水的中部,又是中國的中部。這是個被李白形容“蜀道難”之地,西爲岷山,北是秦嶺,南有大巴山,唯一與外界聯繫的通道只是漢水。跟着劉邦推翻秦朝的人,不願呆在山裏過苦日子,有的離開漢中,呆在那裏的人,如何度日打發時間而又不喪失志向,於是發明戲劇和象棋。在下棋時,每個下棋者都是帝王君主,都有權力運用手中的“將帥、仕相、兵卒”等人和“車馬砲”等物,在“楚河漢界”兩邊進行鬥智鬥勇,來贏取勝利,最後建立了劉氏的漢家江山。所以中國象棋被稱爲“國棋”。

  要深入理解象棋文化,其次要知道中國文字中的“象”字。中國今天的地形象“鷄”,而古代地形是像“象”,中南半島是象鼻子,中原的河南古代生活着很多大象,今天的大象大多都生活在中南半島去了。河南的簡稱爲“豫”,即“予”與“象”。予者,我也;豫者,預也。我要做任何事,必須有預備,用象形文字寫下計劃,就是最好的準備工作。中國的象形文字是從周易爻號發展變化而來的。《説文》:“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豫人曰:《弈》者,《棋》也;《弈》者,《易》也;《棋》也者,《易》也。再從“弈”字看:從廾,而廾從手從雙手;而“亦”人之臂也,從大。大者,天大地大人亦大。而《易》曰:“《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可見《易》與《弈》有直接關係。《弈》者,手談《易》之形意也,棋之蒙也。故《弈》者,《棋》也;《弈》者,《易》也;《棋》也者,易也。《易》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又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宜,是故謂之象。”而象棋形象模擬了人類争鬥的對陣階段,可見《象棋》之《象》和《易》之《象》同屬。另外中國象棋棋盤爲六十四格,與《易》六十四卦宇宙模擬之數亦相同,可見象棋與《易》聯繫之密切。

  要深入理解象棋文化,再次要知道中國文字中的“棋”字。《説文》:“棊、棋相同:博棊,從木其聲。”博棊,即博弈。從“棋”字看:爲木爲其。即是用木頭做的棋子。《説文》釋“其”爲“箕”。“其”字,無論是甲骨文還是篆書,都是“共”字内含“爻”字。人生就是内外共同把握爻號的過程:一個人一輩子的各階段,都是“爻”(耂)的演變過程。首先這個人(者)是陽爻的男和陰爻的女“日”(做愛)出來的;生下子女後父母教給的人生第一堂課、孩子學的人生第一節課,其内容就是“孝”;父母盼星星盼月亮那樣以佳“肴”哺育孩子身體趕快成長;孩子像初昇的太陽那樣成長,關鍵的是能否用“爻”號規律“曰”説世間的所有問題,成爲立於天地之間的“者”:由無産者變成有産者,又由有産者變成資産者,再由資産者變成知産者,最後由知産者變成智産者。在這些變化過程中,讓人們充滿着“希”望:有極少數人想穿龍袍,有一部分人想穿禽形服,有一部分人想穿獸形服,這兩部分人就是衣冠禽獸,大部分人希望穿能裹暖保温的布巾衣服,這正如軍隊裏將、校、尉、士兵的服裝一樣,不希望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然而要將希望變成現實,就得接受無數的“考”試、“考”驗,有生活、生産、生理、心理、婚姻、家庭、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的“考”試,向社會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考”不下來,就可能“老”了。其實“老”了,也不可怕,關鍵的是下面還有太陽昇起來,六十花甲又一春。并且還有希望耕種禾苗,收穫利益,人生七十並不是古來稀,如今中國人的平均壽命都七十多歲了。生活得不知老之將至,還能到處走動,那是“耊”,并且還有老毛長出來,那是“耄”,耊耄之年,也就是八九十歲了。能活到一百歲,那就稱期頤。期頤者,其人的肉體深知按爻號生活的甘味,那是臣子的頭腦才能想到的,皇帝是無法達到期頤之年,所以與其當“人王”,不如當“人瑞”。百歲之人,稱“期頤”。每個人的肉體内外能以“爻”搆成的這些字,庶幾能頤養天年。以“爻”(耂)的演變的這些字是:者、孝、肴、(者)、希、考、老、耆、稀、耊、耄、期頤,人生一世,“爻”(耂)之義大矣!人生如其,其亦人生!

  要深入理解象棋文化,最後還必須深刻把握人生如棋,棋如人生的深刻意義。社會爲盤,人若子般,統籌全局,書寫經營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生。車靈,馬歡,相穩,士柔,砲精,兵卒脚踏實地,過河過境不回頭,勇往直前,不懼犧牲。人生不也亦如此嗎? 棋盤上的車可謂是有勇有謀,活動自如,做事直來直去,長驅直入,棋盤上每一條縱横綫都是其軌道與戰綫,進可底綫抽殺攻無不克,退可看家護園守如磐石;從不拐彎抹角,威力無窮,往往得到老將的格外器重;任務都是他帶領組織,關鍵時刻以大局爲重,舍命保將帥。馬在棋盤也是重要角色,馬行日,總是光明正大地身先士卒,跳過楚河漢界,拉開進攻的序幕;雖説萬事開頭難,但馬總先打破對峙的局面;總是和大家配合默契,雙馬近乎完美的詮釋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馬後砲更是映照兄弟們齊心齊力可斷金的真理;可惜馬容易會在最後會被咯馬腿而失敗。砲砲隔山打敵的功夫,把面前的攔路虎踏成墊脚石。相象較爲笨重,有楚河漢界之隔,無法進攻到對方的領地,只好忠實地行走守護着自己的田園,但其倆忠誠地周圍守護着士仕、將帥;高手間天昏地暗地殺到最後,往往都無不敗在最後的卒子上,都因爲卒子攻心而忘,其似乎在警告人們再小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否則後患無窮。士仕始終住在宫殿裏,保護着將帥的生命危險,最後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也要保全將帥。在這人生的縱横棋局中,你是駕馭車、馬、砲的士、卒,還是身處本領地、本宫殿的官員象相、士仕,還是唯一的將帥,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角色身份、職位職責、行爲規則。不管這個紅黑兩界的社會怎麽變化,下棋者都是至尊無上的皇帝,在手中都有將帥、士仕、象相、兵卒和車、馬、砲可用,要用最高的智慧保護好每一個棋子,既要有全局的思維,更要有長遠的眼光。在對弈的搏殺中,能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和棋結局,形成和諧社會,這是最佳選擇。即使失敗了,也要尋找出原因,在人生的關鍵時刻走錯了那一步棋,後悔是可以的,悔棋是不行的。即使勝利了,也不要太高興,更高的挑戰又在新的棋局中,世事如棋局局新,在世事棋局中,永遠没有常勝將帥。

  象棋聖手楊官璘的名字,不就是暗示着人們:特别是爲“官”爲“王”者,都要有宣揚象棋文化的靈動,正如每個人每天要吃“米”飯一樣,要“舛”走動一樣。在東莞鳳崗出現象棋聖手楊官璘的深遠意義,怎樣評價都不會過高,都值得每個人在世事棋局中好好地思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

  (丘立才: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