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許三個願:一中各表、亞太平台、可敬的民主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感思》六之三

  在民國九十九年元旦為中華民國許三個願,我們的祝願是:一中各表、亞太平台,與可敬的民主。

  先談可敬的民主。就兩岸的競合關係言,中華民國在軍事及經濟上皆面對不言可喻的消長情勢,而唯一可能維持相對優勢及光榮感的就是民主政治。對台灣自身而言,民主政治非但是政治理想的實踐,亦是欲維持國家治理的唯一可行方案,除了民主政治以外,沒有其他體制能治理中華民國這個內外情勢如此複雜的國家;再就兩岸關係而言,民主政治亦是在台灣漸無軍事均衡及經濟優勢可資依恃的趨勢下,唯一能藉以平衡兩岸競合關係的政經體制。這是蔣經國為兩岸關係留下的最珍貴的資產,他一手解嚴實施民主,一手開放兩岸交流;一方面使台灣人民藉民主機制操持了兩岸關係的最後話語權,另一方面亦使北京不得不面對台灣的民主機制。正如昨日社論所言,兩岸關係若要「和平發展」,就應當是「民主發展」。

  然而,這樣的論述若欲成立,卻須附加條件始能支撐。簡約而言,台灣若能實現一個可敬的民主政治,即可視為在兩岸競合關係中的主要優勢;可以感染十三億人的同理心,而成為兩岸共同珍惜的政治文明指標。例如,馬英九當選總統、陳水扁被起訴判刑,這類民主政治的「奇蹟」,皆在大陸民心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無可諱言台灣的民主政治也有沉淪墮落的危機,使整個國家陷於內耗空轉的泥淖中;多數民眾的心智常被少數政客炒作的雞零狗碎、烏煙瘴氣的話題所障蔽,對兩岸與世界的巨變及國家的危機皆茫然無知。這樣的民主政治如何能成為兩岸政治文明的指標?反而可能受對岸人民所質疑輕視;這般因民主而陷於內耗空轉的台灣,更易為北京當局所乘。民主政治已是台灣在兩岸競合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唯一優勢,不能坐視其變質,尤其不可使台灣人自己也對民主失去了光榮感與自尊心,而生疏離。

  再談一中各表。馬政府就職後,兩岸關係巨幅調整;一方面已是不得不然,另一方面也受到主流民意的肯定。如今的問題是,馬政府無論對內及對北京,皆尚未建立起明朗的論述體系。這使得內部意見紛亂如故,而對岸也持觀望態度。就此而言,一中各表是唯一方案。對台灣,非一中各表,不能維持治理(即昨日社論所說的「杯子理論」);對大陸,非一中各表,不可能有「和平發展」(即「過程論」)。目前的障礙有二:一、台獨說,北京不承認一中各表。但我們想對台獨說:各位應當自己先承認中華民國。二、北京只說九二共識,不說一中各表(唯在布胡熱線中說過)。但胡錦濤的「和平發展/維持現狀」,其實皆可視為「一中各表」的體現,且北京亦迄未公開否認馬政府主張的一中各表;北京若撕破這層窗戶紙,就不會再有「杯子理論」、「過程論」或「和平發展」可言了。無論對內對外,台灣朝野皆應協力維持「一中各表/雙贏共生」的國家生存戰略。如果北京懷疑,應努力使其認知其中的互利;如果台獨反對,應當告訴他台灣別無生路。

  最後談亞太平台。台灣必須在兩岸及世界的巨變中立足,但「民主」不能當飯吃,「一中各表」也只是不打破盛水的「杯子」而已;台灣欲在政治及經濟上站得住腳,必須努力朝「亞太平台」、「自由貿易島」的方向發展;此點我們在二十年來經年累月、成篇累牘地呼喊主張,在此除了又生時機流逝的悲憤以外,已經無話可說。

  民主沉淪、國家認同分裂,與亞太營運中心的幻滅,這是李登輝與陳水扁所留下的政經廢墟。邁向中華民國一百年,我們還在為要不要台獨而內耗嗎?還在為應不應走向開放經貿而空轉嗎?還要把我們血汗營造的民主政治糟蹋得如此親痛仇快嗎?

  為中華民國許三個願:一中各表、亞太平台、可敬的民主!

  原載民國99(2010)年1月2日《聯合報》第二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