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赛鸽日记》节选(之六)



  1999年6月26日

  如果你不想有幼鸽游棚失踪的烦恼,索性一开始就不要养白条鸽!想想吧,同样的父母所生,只有白条的在练飞时一定会有惊无险,甚至一去不返;非白条的却多安安稳稳,绝无丢失之虞。再看看吧,那随自家鸽群飞来的“客人”,多半亦是白条鸽,有些便是花将军。

    1999年9月27日

  也许已是中年人的关系,现实实在找不到还有什么东西值得自己去崇拜。这个圈子里,看看外面,瞅瞅内地,望望左右,哇塞!原来还有那么多的人在激动着,神往着。一个人凡心里有偶象,也是好事,可偏偏这行里楞还瞧不起自己的同胞,多数人唯外国名家马首是瞻。实在可悲可气。

  外国名家?他懂得多少我们中国人的好鸽子?一句话:只有我们懂得他们的东西,他们很难弄明白我们的鸽子。记得20多年前,我也很崇拜他们,一本人家用作包装纸丢弃的“英国赛鸽画报”,我捧之如饥似渴,反复研读,一心想从字里行间捕捉到有用的知识火花;刚工作,没有什么钱,但仍想尽办法把应该给孩子买衣服的钱高价换成港币美元,托关系,走路子,从港台、国外买回赛鸽书刊……可结果怎样?失望!失望!失望!!老外的文字,多数文理不通不说,洋洋洒洒几大篇,要紧的话至多一两句。你费了老鼻子劲啃下来,最后一琢磨,用得着的内容很少很少!偶尔零星半点有感,后来仔细一想,好像还是以前在什么地方一位不通文墨的老鸽迷那儿听到的。原著原文如此,那么译文译著呢?看来看去,就是在临集鸽前,让出征的公鸽见一下思春的配偶,以增其冲力;要不就是用最好的公鸽去配最好的母鸽!?再或就是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药,水里加些什么。真是可笑!我等手上的雄鸽,放前一天就是配偶死在窝里,巢里的蛋打在它身上,它能回来还是箭一般回来。它本回不来,三妻六妾地亲热也没用!“最好的去配最好的”,这话等于没说,说了才真是弱智(什么是“最好”?有多少中国鸽友,就有多少标准和答案)。至于用药?那才是风凉话,多少有些“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味道。

  这几年,托改革开放的福,国人走出去,洋人走进来。有机会当面向外国名家讨教鸽技,回答也往往使人大失所望:要么老生常谈那一套,要不虚无飘渺玩太极,再不就是故作高深谦而不答。总之,很难取到什么真经。其实,以西方人的性格,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是没有理由沉默的。明明不知道,不如将计就计装个深藏不露好了。

  翻开现代史,欧洲战乱的时间很短,美国几乎没有。和平时间长,为育鸽赛鸽提供了最佳的环境条件。欧美国民较高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质,一方面加速提高了赛鸽的竞翔水准,但另方面,他们培育出的鸽种又顽固地烙上了“国情”的烙印。此话怎讲?欧美赛制中长程要过夜,赛鸽因地方国民文明素质的关系,途中鲜少被俘,反而多见给食给水促其加速归巢者。文明,减少了赛鸽成功返回的难度。反观人害最烈、人民视一切禽兽为裹腹之物的亚洲发展国家,经年累月,能够留在鸽人手里的有限鸽种,无不经过大浪淘沙,血雨腥风,人捕追杀。这种血里流着国民性格的智慧型的赛鸽外形,通常与洋人喜欢的好鸽外型存在天壤之别。欧美赛鸽家鉴鸽子的时候,不容易设身处地综合考虑别国的地理人文因素,他们只会就鸽论鸽(故鉴鸽的理论通常在差异较大的另国实践中撞板)。他们中的多数也没有这种哲学头脑。据我所知,他们只感兴趣你这个国家蕴藏着巨大的初级市场,并且非常清楚这个市场的固有特性长久不了,抱着赚一把就走的心态,因而,暂时将内心深处对发展国家鸽友的蔑视收敛起来。这一点,也可从互联网上多如繁星的欧美任何一家有点名气的鸽舍私家网站得到证明。敲开他们中任何一家网页,除了广告,还是广告,即使不卖鸽只为出名,也是为了日后赚更大的钱。

  其实,很多外国名家之所以出名,完全归功于当初得到一只好鸽。而这只为主人带来名气和财富的好鸽子,却原来在幼年时根本不被主人看好(后来被证明是平庸之辈的家伙,当时却被主人当宝贝一样在种鸽舍里传宗接代),甚至几次险遭有眼无珠的主人汰杀。记得我曾写过一篇“名人名鸽趣闻轶事”,专门搜集这类“拨乱反正”的历史故事,用笔名发表在《上海信鸽》杂志上)。比如恒得利的大名鸽“90”号,以今天的角度看,“90号”实在是太普通的鸽子,沪宁线上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一座鸽棚内的任何一羽黑不溜秋的雌鸽,我看都有这个水平,而且肌肉进化的程序肯定比它还要好,择配的范围可能还要比它宽!

  名家多是事后诸葛。想当初与好鸽有眼无珠、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的尴尬,又能哪位名家有气量自己说出口呢?况且这样一个经济社会,一个闪失和不智,就意味着破财倒舍。

  名家也是人,名鸽也是鸽。知道出名的真相,一切重归泰然。

  
    (此文刊于1999年第5期《中华信鸽》杂志)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