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雄梅關珠璣巷是海上與陸上兩條“絲綢之路”對接通道——省政府參事建議
黄偉宗
改革開放以來,以西安爲始發點而通向中亞、西亞的陸上“絲綢之路”(對外貿易交通綫)已經舉世公認,家喻户曉;近年,從徐聞、合浦、廣州、泉州爲先後始發港而通向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彼岸的海上“絲綢之路”,也正逐步受到世人的重視,知名度益高,並正在成爲港澳臺和英美等國學術界、新聞界、旅遊界的熱點。對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開發,可説是剛在勢頭上,方興未艾,尚有許多研究開發的空間,潜力無窮。其中,我認爲對於我國自西漢時開始的陸上與海上兩條“絲綢之路”的連接點和連接綫的研究和開發,尚處於空白的狀態,在最近某些學術會議雖有此提法,但無實際研究。個中原因,可能是與尚未找到這兩條交通綫的具體連接點密切相關的。我從近年對海上“絲綢之路”與珠江文化的研究中發現,這兩條交通綫的連接綫和連接點,在廣東的北部各縣、廣西東北部各縣,以至在廣西西南部邊境地區,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遺迹和史证,但迄今依據最充分的要數粤北南雄的梅關和珠璣巷。由此,我特提出將其定位爲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連接點而進行深入研究開發的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歷史的依據和意義
西漢的都會是西安,所以,陸上“絲綢之路”始發點在西安;東漢時遷都河南洛陽,接下各個朝代(三國、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都會各不相同,自然,“絲綢之路”出發點和歸宿點也各有所异,而且,對這兩條交通綫的運用也做法不同,有的封閉,有的半用不用,有的盡力開通。從現有歷史記載看,除西漢漢武帝外,以東晋、唐、南宋、明幾代的某些皇帝較重視利用這兩條交通綫,其中又以唐玄宗主要是接受了宰相張九齡的建議,開鑿粤贛邊界大庾嶺上的南雄梅關通道,並在此舉的前前後後,有三批百萬以上的中原移民,有組織地經此關在珠璣巷小住,然後移民到珠江三角洲、以至海外各國。可見南雄梅關珠璣巷是唐代極其重要的南北通道,是南北交通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
廣州古稱番禺,是我國最早的對外貿易的都會,東晋以後即有對外貿易船隻直接向海外開航的記載,在唐代特别繁榮,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 有詳細記載。但有五嶺之隔,南北交通不便。自秦代起,梅關雖有古道,却不能通車馬,不能運載商品貨物,作爲曲江人的張九齡切身瞭解其艱難,特上書開鑿大庾嶺,他在(開鑿大庾嶺路序)中説其目的,是有利於“海外諸國,日以通商,齒革羽毛之殷,魚鹽蜃蛤之利,上足以備府庫之用,下足以贍江淮之求”。可見是爲了將廣東自海上“絲綢之路”而來的海外商品,更通暢地經此而運往中原,清清楚楚地講明是對外貿易和南北經濟往來的需要,也即是爲了溝通海上與陸上兩條“絲綢之路”的目的。
“絲綢之路”也是人口遷移之路,據《南雄文物志》載,珠璣巷是中原南遷氏族的駐足地和發祥地,從唐代開始,特别是從宋至元的二百年間,自中原南來之移民有史記載的大規模者有三次,少量者有百多次。從珠璣巷又南遷至珠江三角洲,然後又到港澳、海外者有150多姓氏的後裔。所以,珠璣古巷在古代極爲繁榮,正如明代詩人黄公輔在《過沙水珠璣村》一詩中所寫:“長亭去路是珠璣,此日觀風盛黍離,編户村中人集處,摩肩道上馬交馳…… ”。珠璣巷與梅關僅幾裏路程,是過梅關古道的第一站。將其與梅關合於一體,定位爲陸上與海上兩條“絲綢之路”的連接點,是有歷史和地理依據的。
“絲綢之路”又是思想文化交流之路。中國三大宗教(儒、道、佛)之一的佛教,是從印度經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而傳入中國的。著名的“唐僧取經”,是陸上“絲綢之路”上的史迹,當今受到世界各國(包括其發祥地)佛界普遍信奉的禪宗派,則是“海上絲綢之路”傳入,東晋時印度高僧達摩,經海路到廣州,然後經梅關到河南洛陽會梁武帝,可以説是清清楚楚地寫上了他經梅關而連接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而傳佛教的歷史;稍後的印度高僧智藥三藏,也是經海路到廣州創寶林寺,後又到韶關創南華寺,也寫下了海路傳入佛教的史頁;特别是在《六祖壇經》中,惠能親口叙述了他接禪宗法位後,經梅關而帶佛南來的艱苦而神奇的歷程,更證實了梅關在連接兩條“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作用和地位。
從這些簡單的介紹可見,將梅關珠璣巷定位爲陸上與海上兩條“絲綢之路”連接點是有歷史依據的,而將這個連接點確定下來進行研究開發,是很有歷史和現實意義的。首先,它是中國以至世界性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産,如果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申請全國和世界文化遺産成功的話,那麽,這兩條交通綫的連接點也可以列入其内,或者單獨申報。其二,兩條“絲路”都是我國交通史、外貿史、文化思想史的標誌,也是我國早有海洋文化和世界文化觀念的標誌,自然兩條“絲路”的連接點更是其標誌,且是更爲全面集中的標誌,因而,其研究的空間是新穎而極其廣闊的,是潜力甚大,前景無限的;其三,迄今對陸上和海上“絲路”的兩路研究大軍學者甚衆,力量雄厚,成果甚豐,尤其是近年交叉學科研究的興起,已大大超出外貿史、海外或對外交通史的領域,已主要進入文化史和文化學的範疇;如果將兩條“絲路”連接綫和連接點作爲研究命題或開闢爲研究領域,則可匯集這兩路學術大軍的力量,進行更有力更有效的研究,勢必會將我國文化學和各種學科的研究提到更高水平,作出更新更大的成果;其四,從這兩條“絲綢之路”到國外、和華裔移民甚衆,由此西路且外國移居中國的阿拉伯等國移民後裔也爲數不少,如以兩條“絲路”移民後裔聯誼的名義和做法,勢必大大有利於各國人民和華僑的友好往來,有利於文化交流和經濟投資;其五,大可借機會增加旅遊項目,有利發展旅遊業。
二、研究開發的設想和建議
1.根據以上依據和看法,我認爲很有必要將陸上與海上兩條“絲路”連接綫和連接點的研究,作爲一個研究開發項目來進行,由省參事室、文史研究館和珠江文化研究會有關專家共同組成,或者將現有的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職能擴大,同時進行這個項目的操作,報省政府正式立項,訂出計劃,撥出專款,進行統籌和操作,争取在今年内組織多學科專家對此進行考察論证,進行宣傳,擴大聲勢。
2.這項倡議,先與韶關市和南雄市商討其可行性和步驟,然後共同與江西省贛州市和大餘縣進行磋商,以争取兩省兩地共同進行這項目的研究開發,相互協作,共同得益。
3.2003年是張九齡開鑿梅關古道1290 週年,可以籌辦梅關珠璣巷開發1300 週年爲活動名義作啓動,抓緊這一年時間進行各項工作,在珠璣巷後裔聯誼會聯繫工作和渠道基礎上,擴大和增强與海外華僑聯繫,加大宣傳力度,在適當時候舉行大型活動。
4.籌備和組織進行系列學術研討活動,並出版系列相關著作,包括對兩條“絲路”關係與連接的研究、梅關和珠璣巷研究、張九齡與蕭統研究,禪宗教與“絲路”研究、惠能與“絲路”研究、蘇軾、湯顯祖等南下文人與“絲路”研究,以及海外華裔名人與“絲路”研究等等。
5.在珠璣巷現有姓氏宗祠聯繫渠道和方式基礎上,擴大國内外資本家以尋根、歸根、報根之情而進行的投資,辦工廠、企業、農業、林業等項目,可以其姓氏集資和命名,並將其意義與“絲路”掛鈎,顯出既有經濟分量,又上較高的文化檔次。
6.將珠璣巷至梅關(還可以從梅關至江西大餘)路段,劃爲陸海兩路“絲綢之路”連接綫進行建設,可另名爲“梅關古道”或“唐宋南北古道”。以兩條“絲路”連接的思想和唐宋風格、風情去統籌規劃,除在兩頭住宅區建唐宋風情的市集街道之外,整個地段可建各種唐宋時代的游樂場(如:唐代箭場、賽馬場等、像《水滸》所寫的宋代球場,踢毯場、唐代科舉考場、鈎魚場),《西遊記》和《水滸》中所寫的神奇場景(如唐僧取經所經火焰山、《水滸》 所寫的野猪林),還可讓個人投資辦各種無污染企業、生態農業、竹林、果林等等,特别注重唐宋時代的果菜種植,使得既有經濟效益,又有文化風味。
(200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