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古城新韵



  黄德群

  南雄市是一座有着悠久文明歷史的文化古城。據考證,在約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南雄境内已分佈着較多的部落。秦漢時期,大庾嶺設關,經略嶺南。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南雄始建縣治,名湞昌,縣城雄州鎮(今雄州街道辦事處)建於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

  古代南雄素有“嶺南首郡”之稱、“嶺南第一州”之譽,是嶺南經濟、經濟、文化的著名古城。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一代名相張九齡奉詔開鑿的大庾嶺路即梅關古驛道,成爲當時中原溝通嶺南的主要通道。宋代,南雄的陶瓷業、手工業有較大發展。明代,南雄爲南北貨物的中轉集散地,逐步發展爲嶺南的商業重鎮。其境内珠璣巷自宋以來就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驛道上的繁榮商業集鎮之一,珠璣巷的歷史變遷,尤其是珠璣巷人幾次大規模的南遷,對嶺南文化發展史産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南雄文物豐富,古迹衆多。迄今已出土的文物數以千計,有新石器、戰國青銅器、漢代陶器、唐代銅鏡、宋代銀鋌、明清陶瓷、書畫以及紅軍和工農赤衛隊使用過的武器等。地上文物有10座古塔(其中7座爲宋塔,是廣東省保存宋塔最多的縣市);有鐘鼓岩、諸仙岩等摩崖石刻;有六祖寺、萬善庵、洞真古觀等古廟宇;有接龍橋、萬年橋等古橋;有羅漢井、仙水井等古井;還有烏逕水城、百順黄屋城、裏東古戲臺以及古祠堂、古墓葬等文物古迹,共計100多處。南雄古文化源遠流長,内涵豐富,對研究嶺南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許多重要的物证和史料。

  南雄是革命老區。1925年,南雄大地上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1928年,南雄農民武裝暴動,在大塘上朔村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第二次革命戰争時期,毛澤東、朱德、陳毅等曾在南雄開展革命活動,中國革命戰争史上著名的“水口戰役”就發生在現今南雄市的水口鎮;紅軍長征後,陳毅元帥留守油山、梅嶺一帶堅持和領導了三年艱苦卓絶的遊擊戰争,並寫了氣勢磅礴的《梅嶺三章》;油山、梅嶺、大塘、南畝、烏逕、珠璣等地,現存許多革命遺址和大量的紅軍標語、詩歌等革命文物;抗戰時期,中共廣東省委機關曾駐南雄瑶坑村;解放戰争時期,南雄又是五嶺地委和北江縱隊活動的主要地區。南雄是全國34個蘇維埃縣之一,是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24年革命紅旗不倒。在南雄這片熱土上誕生的紅色文化光照後人,熠熠生輝。

  南雄紅層舉世聞名。面積達1800平方千米的南雄紅層發育、出露完整,代表了晚白堊紀——早第三紀、古新世、始新世的沉積,在地質學、古生物學上有很高的價值,被地質專家命名爲“南雄紅層”。南雄紅層有豐富的古脊椎動物、植物和微體化石。恐龍蛋化石至少有14個類群,特别是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含胚胎的恐龍化石,爲世界罕見;哺乳化石有17種以上,包括保存較好的階齒獸、貧齒獸化石骨架。還有大量的龜、鰐化石、輪藻化石、介形化石等。南雄盆地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及其研究成果,對於研究白堊紀——第三紀交界恐龍滅絶事件和恐龍滅絶後哺乳類動物如何大規模幅射這一科學難題,具有極爲重要的價值。2005年,南雄紅層恐龍化石群昇格爲省級自然保護區。目前,南雄盆地已形成世界上除北美西部以外研究恐龍絶滅的第二個最佳地點,爲亞洲唯一的最佳地點。南雄成爲中國“恐龍之鄉”名副其實,在世界恐龍文化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

  南雄作爲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古城鎮風貌猶存,民風淳檏。在老城區,有保存較完整的宋代門樓、明代學宫、會館和清代城墻、廟宇、民居、祠堂等;有一市場、二牌坊、三元裏、四頭門、五裏山、六閣亭、七魁塘、八字街、九曲巷、十字街等古迹。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的城區三影塔,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省唯一有絶對年代可考的宋塔。城區東北27公里處的梅關,古稱“南粤雄關”、“嶺南第一關”,現爲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珠璣鎮内的珠璣古巷,始建於唐代,巷内存古樓、古塔、古榕、古井。其中的元代石塔,又名“貴妃塔”,重建於元至正庚寅年(公元1350年),是省内唯一有絶對年代可考的元代石塔。珠璣巷是珠江三角洲南遷先民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拓展南疆的中轉站。今日遍佈海内外的珠璣古巷後裔有四千多萬,珠璣一脈,源遠流長,造就的“异姓一家,同舟共濟;勤勞勇敢,開拓創新”的珠璣巷人精神爲内核的燦爛珠璣文化,成爲嶺南文化和大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斗轉星移,時光飛度。新中國成立後,南雄迎來了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繁榮與發展的春天。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南雄經濟社會發展一日千裏,城鄉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南雄以卷菸、水泥、陶瓷等爲主導的工業經濟一度崛起,成爲廣東山區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進入21世紀後,南雄市大力實施工業“緑燈工程”和“五大優先發展”戰略,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産業化之路,推進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加快縣域經濟發展,走向了以精細化工、漿紙製造、陶瓷建材三大産業爲主導的新型工業發展之路。特别是南雄精細化工基地的建成,促進了工業産業的集聚發展,精細化工品牌將成爲南雄工業經濟的新引擎,並有力推動南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南雄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新城開發,到新世紀之初的老城改造,南雄這座千年古城既保存其歷史文化的古韵又焕發出其時代迷人的風采。改革開放30年來,南雄城市建設投入資金20多億元,其中市政建設投入資金10多億元,在湞江河畔上建起了一座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占地面積1.2平方千米的現代化新城。2002年起全面啓動老城區改造工程至今,累計投入城市建設資金共9億多元,開發面積63萬平方米,共拆遷改造舊房4000多户,面積近50萬平方米,改造建設道路12條面積共13萬平方米,修復古城墻1400米,重建3個具有宋代風格的城門樓,新增緑化休閒面積7萬多平方米,提供教育用地2.3萬平方米;建成了兩條高品位的商業步行街和9個商住小區。目前,南雄城區建成區域面積由改革開放前的1.74平方千米增加到現在的9.4平方千米。南雄城市的改造和建設突飛猛進,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2007年南雄市被評爲廣東省文明城市。

  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南雄文化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新城開發和老城改造建設中,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先後新建、改建、擴建了南雄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重新組建了南雄市採茶劇團。近年來,南雄市積極貫徹實施《南粤錦綉工程》,積極響應和配合廣東建設文化大省戰略,提出建設“寬裕、活力、文化、緑色、和諧”新南雄的奮斗目標,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依託“中國黄煙之鄉”、“中國恐龍之鄉”、“中國銀杏之鄉”以及“廣東省文明城市”、珠璣古巷“廣府人的發祥地”的品牌優勢,通過攝製大型紀録片《千年珠璣》、開展文化“三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編印《南雄詩苑》、《雄州文藝》和舉辦元宵民間文藝匯演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動等,打響梅嶺文化、珠璣文化、恐龍文化、銀杏文化、特色旅遊文化等地方文化品牌。與此同時,南雄宣傳文化部門認真抓好藝術演出網絡、群衆文化網絡、文物博物網絡、電影放映網絡、文化市場網絡建設等,各項工作達到省級標準,“村村通”廣播已覆蓋15個鎮(街道)308個自然村。隨着市區的三影塔文化廣場的建成投入使用,以三影塔廣場文化爲龍頭的南雄市群衆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目前,南雄市已建成三影塔廣場、全民健身廣場、河濱廣場、雄州公園、青少年宫等一大批文化活動場所。每年,南雄市以這些文化場所爲載體,大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舉辦中小學生藝術節、龍舟賽等活動,各鎮(街道)、村文化體育活動也十分活躍,境内書畫、攝影、各類球賽等群衆喜聞樂見的活動經常開展。每逢重大節慶日,南雄市均精心組織大型文藝演出,廣大市民享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在以政府爲主導全力打造文化强市的過程中,南雄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得到了極大的提昇,2004年南雄市被評爲廣東省文化先進市。

  南雄教育衛生體育事業穩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南雄市積極開展義務教育階段的普九工作,成績斐然,被評爲“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改造全市薄弱學校88所;在普九達標後,積極開展普及高中教育,高中普及率達85%以上,1978年以來考入高(中)等院校人數達26509人;目前南雄擁有省一級學校4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所。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全市有醫療機構25個,其中醫院(含衛生院)21家。群衆性體育健身設施逐步完善,全民健身運動蓬勃興起。近年來,南雄培養並向省、國家輸送了馬麗蕓、餘蘭英、張安達等一批國家和省優秀體育人才。2008年8月,馬麗蕓作爲韶關市唯一參加北京奥運會的運動員,代表國家隊出征小輪車比賽,填補了韶關市無運動員參加奥運會的空白;南雄青年張安達代表中國隊於2008年和2009年兩次參加亞洲青年斯諾克檯球錦標賽等世界級大賽,均獲得冠軍。同時,南雄始終堅持以人爲本,高度重視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衆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從1997年始,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資金,改造農房30000多户,全市農村新建村莊396個,60%的農民告别了泥磚土瓦房;全市參加合作醫療人數近30萬人,覆蓋率90%以上,困難群衆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率達100%,解决農村“一保五難”問題成效明顯。

  在新的歷史時期,多姿多彩的南雄文化正以其“潤物細無聲”的功能和作用,成爲推動“富裕文明、和諧安康”粤北門户城市建設的强大“軟實力”。

  (作者係中共南雄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