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檏實清泉,滋潤滄桑——訪魏清泉教授

  一洌清泉可以檏實無華,但當清泉流往需要他的地方,就可滋潤滄桑萬物……

  ——采訪題記

  他是中大60年代經濟地理的學生,頂着知識分子的壓力從文革中走來;他曾經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十幾年的基層新聞生活爲他日後的研究奠定了實踐基礎;他在不惑之年重新走進了中大科研教學領域,開創了中大區域規劃教學的先鋒;他用自己實實在在的付出獲得了廣東房地産發展20年卓越貢獻奬,廣州城市建設突出貢獻奬,作爲自己人生豐碑的紀念……

  他就是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教授、博導魏清泉。

  午後的天空下起了噼噼嚦嚦的雨,風聲,雨聲,唤起了魏老師經歷過的風雨滄桑,記憶在窗外的雨中開始了追溯……

  溯源——成長,匯流

  64年中大經濟地理本科畢業,67年研究生畢業的他,成爲中國早期接觸經濟地理的研究生之一,但當時的歷史背景並非像今天這樣有好的學歷就有好的工作和生活,文革的大潮把畢業後的他推到了農村,在廣東五華的農村中做縣裏的基層新聞工作人員。面對無法自主的命運,這是不幸,還是機遇,其實,關鍵看一個人怎麽把握。71年到80年底,基層出色的工作讓他在衆多人才中脱穎而出,他被上調到南方日報繼續從事新聞工作。時光流逝,然而有些東西,在老師的心中却永遠也抹不去。當我們問及老師,記者生涯中,最讓他留戀的是什麽?老師毫不猶豫地回答:“實在!能直接和群衆打交道,直接爲群衆服務。”是的,這就是檏實,這就是實在。

  其實,作爲記者身份的他,更多的是一名心系社會發展的學者,十年的記者經歷讓他深入地瞭解了社會,特别是城市與區域的經濟發展,應該如何結合實際,可以説,魏老師後來的研究,與衆不同的是,他比其它的學者更多地瞭解社會。在學術領域研究出現空乏與脱離實際的時候,他成了學者中雙眼最明亮的人……

  1980年,他結束了記者生涯,回到了母校中大,轉變爲一名學識的傳播者,結合自己十幾年的社會閲歷進行系統的研究,開創了中大地理系的教學空白——區域規劃教學。扭轉當時經濟研究當中重部門,輕區域的現象,系統研究區域規劃的原理與方法。在當時中國城市發展剛起步的時期,有非常長遠的意義。

  84年,魏老師再一次作爲一個新生領域的開拓者,開始研究房地産産業的發展,從中國房地産發展的起步,他一直走到今天,二十年的房地産研究,帶給他的並非只是今天房地産研究的元老級人物身分,更多的是一種人生價值實現後的充實感,成就感與榮譽感。

  當我們問到,老師過去所經歷的事情當中,最驕傲的是什麽,老師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我們説了很多的故事,而答案也正是在故事之中慢慢揭開……

  激流——事業,追求

  在房地産行業,他覺得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兩個,第一個是他提出了建設高品味住宅小區的建設,第二個是在高品味住宅小區的基礎之上,他提出了緑色住區的概念,并且把這個概念落實到實際中,成爲了整個廣東省房地産行業的緑色標準。 

  2000年他任房地産協會的副會長後,他率先提出了這個概念,他從樓盤的建設,住宅環境,建築用料等各環保因素確立了各項指標,並牽頭提草了一份緑色住區的評價指標。目前,它已成爲省内房地産規劃設計的一個標杆,從2001年正式實施到現在,已經給全省70多個房地産樓盤授予了緑色住區稱號,對規範整個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房地産行業,能做出他這樣的成績,即使不叫貢獻巨大,也算對整個行業影響深遠。但是,在説完他房地産的故事後,他的一句轉折却告訴了我們他更具價值之所在:“我覺得我對社會最大的貢獻並不是在房地産,而是在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

  歷史上的仁人志士從來是以社稷爲首任,魏老師關注的也正是今天和未來的社會,雖然他不是政府的决策者,但他知道,他可以盡自己的學識智慧爲政府的决策提供建議。作爲廣州市政府顧問的他,十幾年來給政府提出了大量建議和意見,其中,很多建議都得到了采納。

  對於廣州的發展規劃,也許很少有人知道,第一提出廣州南拓發展方向的人正是魏清泉教授,02年和03年,他親自到廣州南沙,伶仃洋,龍山島調查,經過一番細緻的調查,他覺得現在的龍山島不應該是旅遊區,而應該是下一世紀的深水港,於是,他提出下一個世紀的廣州外港不是黄浦港,而是龍山島,更進一步地説,廣州未來三十年的建設重點是伶仃洋。而今天,廣州的發展也在不斷地印证着他的先見之明。

  不僅是宏觀政策,一些微觀具體却影響廣泛的項目也吸引着這一位心系社會學者的眼球。比如,新建成不久的白雲機場,候機樓原來規劃布局是建在北面的,在第一次看到規劃布局圖時,對城市規劃建設敏鋭的洞察力讓他一眼就識别出問題所在——應該建在南面才合理.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從市區南方過來的旅客的時間和路費,也可以節約地鐵、公交等交通運輸建設的費用。於是,他連夜就趕出了《關於國際候機樓的布局意見》,送往政府相關部門,這份建議很快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最後按魏老師提出的修改建議調整了機場的布局方案。

  作爲廣州市政府的顧問,他敢於挑戰權威,向政府提出一些尖鋭敏感的問題,第一,珠江兩岸少建高樓,多建平房;第二,少建車庫,多建地下停車場;第三,下一個世紀的廣州外港是南沙港。這三點後來在廣州的報刊上發表,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

  在魏老師説到他的提案對社會的作用時,言語中流露出作爲一個規劃學者的自豪感與責任感,他向我們講述了許多項目,從洛湛鐵路的改道,到茂名鐵路樞紐建設,他用他的智慧爲一個城市的發展出謀獻策,慧眼識真知,恩及千萬人……

  讓我們驚訝的是,在城市規劃很多項目中,大家看到的是項目的開發與實效,而項目背後的軍師是誰却鮮有人知;人們往往只追求結果,却不知道這個過程中,提案的人做了多少調查和分析,寫了多少報告與方案。魏老師就這樣,人生如一洌清澈平淡的泉水,做事實幹,做人踏實,在檏實之中却彰顯一個學者的生命華彩。

  華彩——價值,傳承

  一個個提案的背後藴含着一份勇氣與創新。他知道,學識淵博更要懂得聯繫實際,服務社會。他在做學問的同時,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着自己的學生,學知識,更要學會做人……

  是的,世界上没有什麽能比授予他人精神財富更值得驕傲的事了,教書育人永遠是一位教師最大的天職。而魏老師也在不斷地履行一位老師的責任,十幾年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與博士生,帶着他的學識智慧與做人的思想,遍佈在全國各地,爲國家的城市建設與發展獻出新一代年青人的力量,傳承着一種學者的智慧與精神。

  對於我們現在在母校讀書的同學,魏老師更是寄予了深厚的期望:(1)在做學問方面,要扎扎實實把基礎打好,分析問題要學會結合實際,要關注社會;(2)在做人方面,他與我們分享了一種價值觀,個人的滿足感更多的是來自於對社會的貢獻,而不是自我的享受,只有這種價值觀才能更好的明確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一番交流之後,我們也真正的從故事之中體會到了老師的答案——“不求名聲,只求能爲社會的發展添磚增瓦”。再次印证了孫中山同志的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一個如此簡單的答案,却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生價值……

  是的,他,正如一洌清泉,可以檏實無華,但當清泉明確了他的價值之所在,流往需要他的地方,就可滋潤滄桑萬物……

  采訪感悟

  采訪結束之時,我們已經深深地被老師的故事與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動,再次感謝老師與我們學生如此全面地分享他的人生故事與感悟。感受最大的其實是收穫了一種人生價值!有道是:“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一個人價值的取向,思想的高度决定着他個人的終生發展,只有開闊的胸懷與視野,才更看得更廣更深遠……

  (采訪者:曾德鍵  王曉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