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粤新農村建設應關注喫飯問題



  陳家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闡述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强調,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那麽,建設南粤社會主義新農村應怎樣根據南粤特色來進行?南粤地區地理環境的特點是人多、山多、地少,耕地資源不豐富。因此,喫飯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就此談點粗淺見解。

  一、南粤糧食生産現狀及主要成因

  (一)現狀簡説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近來,因爲糧價上漲,大家關注着中國糧食問題。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糧食問題,基本做到自給。中國的糧食自給,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對南粤來説,由於地源多山、丘陵密佈、水多,耕地少,處於所謂“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糧食生産是一個癥結,因爲糧食生産的成本相對比較高;又因爲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快速,大量佔用了農田,導致南粤在自然條件來説是適合種植糧食的,但是,現在已經不能做到糧食自給了,要靠種植糧食自然條件相對比較差的北方省份提供糧食,或者從國外進口糧食。所以,南粤的糧食市場出售的有湖南米、江西米、廣西米、泰國米、越南米等等。現在全球性糧價上漲的問題,波及到中國,震動了南粤。由於南粤糧食不能自給,糧價上漲是受影響是最大的。

  (二)成因剖析

  目前,南粤糧食生産出現嚴峻局面有客觀和主觀原因。從客觀上來説,首先,主要是世界性、全局性的種植糧食成本高昇原因。糧食生産成本上昇是由於石油價格通漲,化肥、農藥、器械等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的迅速上昇。南粤農民從事糧食生産幾乎無利可圖,這就大大降低農民生産糧食的積極性。其次,由於南粤貧窮地區農民的外出務工收入高於農業生産,造成生産糧食的勞動力减少。相當部分的農村勞動力轉向城鎮,有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已經基本上轉移到城鎮就業,而富裕地區的農民,又不願意從事糧食生産,使糧食生産勞動力相對不足,也大大影響農業技術和農業生産效率的提高。第三,維護農民利益、强化農業現代化生産有待進一步推廣。2006年,中紀委監察部針對坑農害農、藥品制售和安全生産中危害人民生命財産等突出問題作出專門部署。結果,各地區和有關部門查處了36259起哄抬農資價格、制售假劣農資的坑農害農問題的案件,涉及總金額是4.42億元。這些案例是全國性的,南粤也不例外。再加上農民賣糧難,致使農民不願意生産糧食。第四,南粤糧食不能足够自給,人口基數大,外來人口多也是重要原因。目前南粤糧價上漲的原因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生産成本高昇;另一方面,糧農收入太低,糧食生産不景氣,加上前年的50年一遇的“雪灾”,農業損失慘重。

  二、發展南粤糧食生産的重大意義

  (一)中華遺訓

  “民以食爲天” ,食飯問題在衣食住行中排行第一。我國《詩經·大雅·民勞》中有“民亦勞止,訖(接近)可小康” 的詩句。説老百姓太勞累了,應該讓他們稍稍安康了。據《論語·季氏》記載,我們的老祖宗孔夫子就知道:“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擔心貧窮,擔心的是分配不均;不憂慮少,憂慮的是不安定。《管子·牧民》説:“倉廪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這就是説,人民的糧食倉庫充實就懂得禮節,豐衣足食後就知道榮辱道德。漢代晁錯在《論貴粟疏》中寫道:“民貧則姦邪生。”  他認爲人民生活貧苦,就會産生反抗官府的思想和行爲。唐代陸贄的《均節賦税恤百姓第一條》中也説:“以人爲本,以財爲末。人安則財贍,本固則邦寧。”意思是把人作爲根本,把錢財放在次要地位。人安定了,錢財也就充足了;根本穩固了,國家也就安寧了。俗話説:“無工不强、無商不富、無農不穩。”糧食生産在農業中是個重要問題。物質文明建設的貿工農的辯證關係,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它們之間,互爲前提,相互依靠,相互促進。

  (二)外邦之鑒

  粤糧食不够用,能不能長期依靠進口糧食來解决問題?有前車可鑒。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經過陣痛後,經濟迅速大發展,但糧食日益依賴海外進口,一直爲不能糧食自給而深感痛苦。1972年,世界範圍内氣候异常,造成許多國家糧食减産,糧食價格短期内迅速上漲,世界産糧大國美國也采取措施,决定優先供應國内糧食消費,中止了大荳出口,使許多糧食進口國不得不到處尋找新的糧源。一向高度依賴糧食進口的日本馬上産生了大荳恐慌。這一經歷,使日本人至今仍然心有餘悸。許多日本學者還在呼吁:提高日本的糧食自給率。爲此,日本歷届政府都不願意完全開放農産品市場。直至今天,雖然,日本總體上仍然是高度對外糧食依賴,但是,其主食大米的自給率却達到100%。絶大部分歐洲國家,一方面對糧食生産采取高額補貼,另一方面,實行農業保護政策。多年來,歐洲堅决反對美國要求“歐洲經濟共同體”取消農業保護措施。歐洲基本實現糧食自給,有些年份還有餘糧可以出賣。

  (三)南粤觀照

  在一次南粤糧食問題研討會上,有些經濟學家認爲,“南粤受糧荒的威脅。”也有經濟學家認爲南粤糧食生産不是問題。世界上的糧食有的是,就以中國的糧食來説,也基本上是够用的。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産生了國家、地區的專業化的國際分工,只要經濟發展勢頭好,糧食不够用也不要緊,拿錢去買就是了。但多數經濟學家不同意這兩種看法。廣東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提高,飲食消費結構不斷改變,食飯的飯量减少,不等於减少了米量。蛋白質的食品是有增無减的,它們都是由糧食轉化而來,高蛋白質食品消耗增多,大大提高了糧食的需求量。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呈現,不僅需要糧食的深加工,還需要更多的糧食轉化爲酒精和乙醇。南粤人民上交的税務多,貢獻大,也應該充當全面建設小康的排頭兵。人民豐衣足食,就許多事情都好辦。糧價上漲,受影響最大的是中低檔收入的家庭。有的承受難當的家庭,已經叫苦不迭。南粤糧農本來就收入低,勞作艱辛,生活太苦,適當提高糧價,鼓勵農民生産糧食的積極性,也是應該的。這也是建設南粤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之一。面對當前南粤生産糧食不够用的問題,既不恐慌,但又要積極想辦法穩妥對應。要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南粤新農村,就不能忽略南粤的糧食生産問題。建設社會主義南粤新農村,做到糧食豐足是個關鍵問題。

  三、發展南粤糧食生産的對策建議

   (一)他山之石

  當今世界,有哪些經驗值得南粤借鑒的?從整體經濟發展看,20世紀初期開始,隨着工業革命的演進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推進農業糧食生産的過程中,由於各國各地的自然資源禀賦和經濟社會基礎不同,在實現貿工農現代化、解决食飯問題方面的選擇上各國各地有不同的道路,大約分爲三種類形:一是像美國、加拿大這類人少地多、勞動力短缺的國家或地區,它們以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爲主要目標,憑藉發達的現代工業優勢,大力發展農用機械化取代人力和畜力,通過擴大單位農場種植面積和經營規模,提高農産品的總産量來解决食飯問題,還有大批餘糧出口。二是像日本、荷蘭這類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短缺的國家或地區,它們以提高土地生産率爲主要目標,把農業科技進步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改良農作物品種、加强農田水利建設、增加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等措施,提高單位面積農産品産量,解决喫飯問題。但是,也不能全部用糧自給,還得靠進口部分糧食,解决喫飯問題。三是像法國、德國這類土地、勞動力比較適中的國家或地區,它們以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土地生産率爲主要目標,既重視用現代化工業裝備農業,又重視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加强保護農業的措施,解决糧食生産問題,基本上自給自足,豐衣足食。豐年還可以出口部分糧食。各國各地解决食飯問題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值得南粤借鑒多一些的,看來是日本、荷蘭的資源條件與南粤近似的國家或地區。

  (二)政策述評

  南粤自産糧食不能自給,憂慮食飯問題已經成爲共識。因此,各級黨和政府制定了許多保護和優惠農業、糧食生産的政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度,廣東省糧食局制定的《廣東省糧食流通統計制度》(以下簡稱《制度》)。這個制度明確規定糧食品種、生産、管理、流通等程序和方式方法,有利於發展南粤糧食生産。這份洋洋萬言的糧食管理統計制度,在“總則”中開宗明義地説,爲了科學有效地組織糧食(含油脂)統計工作,保障糧食統計資料的客觀性、準確性、科學性和及時性,發揮糧食統計在政府糧食宏觀調控、糧食流通行政管理和行業指導中的重要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特製定本制度。《制度》規定:“糧食統計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對糧食經濟現象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實行統計監督。”“凡設在廣東省境内從事糧食的收購、銷售、儲存、加工、進出口的糧食經營企業,以及以糧食爲生産原料的飼料企業、工業企業和養殖企業(以下統稱糧食經營企業和轉化用糧企業),必須遵守本制度,向當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報送糧食統計資料,不準虚報、瞞報、拒報、漏報、遲報,不得僞造、篡改。”“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適應糧食流通新形勢的要求,加强對糧食統計指標體系的科學研究,不斷改進統計調查方法,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統計調查科學化、統計基礎規範化、統計技術現代化、統計服務優質化。”“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應有一位局領導主管統計工作,組織、管理和監督糧食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完成統計任務,解决統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制度》要求各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糧食統計機構或指定的綜合宏觀調控機構負責糧食統計制度的貫徹、落實及協調工作。

   (三)保障措施

  有了政策、制度,關鍵在落實。所以,《制度》毫不含糊地指出:各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應嚴格執行本制度,並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基層統計報表,發給糧食經營企業和轉化用糧企業填報。這不僅是填報問題。還規定,實施得好的,奬勵;對違規者,要嚴厲懲罰。對這樣的“管理、統計制度”出臺,使涉及到千家萬户的食飯問題有保障,人民群衆安心地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當然是拍手歡呼。要保障《制度》實施,積極穩妥辦法對應南粤糧食生産的存在問題,有三點值得注意的:第一,不要采用簡單鼓勵糧食進口的策略,南粤人口遞增快,包括外來人口,人多用糧多,而糧田不可能再增加,部分糧農又面臨“破産”,不願意生産糧食,所以不應該不加分析地鼓勵進口糧食,以避免給南粤農業生産糧食的薄弱環節,再“雪上加霜”,要注意改進糧食生産條件,盡可能提高自給部分;第二,積極采取支持、補貼農業糧食生産,這是世界性的鼓勵糧食生産的積極政策,中國、南粤更加要做好,一定要做足這方面的工作,不這樣做,或者説“偷工减料”,就會喫虧的;第三,進一步鼓勵發展農業的糧食生産,保護農田,落實“廣東省糧食流通統計制度”。落實農業政策,是“出力不討好”的公益事業。政策、制度是由官員來執行的,只有反腐倡廉,才能貫徹落實政策、制度,才會有社會公平,保護好糧農這個弱勢群體,進而實現全社會的和諧、文明、繁榮、昌盛。

  

                                   (作者係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教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