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關於山東魚臺甄氏族譜及其他



  甄錫閣(甄錫閣,山東魚臺甄氏文化研討會。)

  一

  家譜也是歷史,是一個家族的歷史。家庭和家族都是社會組成的基層單位,因此它的歷史也就是最原始、最基本、最真實可靠的歷史,也是地方歷史及國史的基礎,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鑒史志之真僞,别史志之得失。甄氏係虞舜三子甄藩之後裔,《尚書》上有傳記,歷史學者有考證,民間有傳説,《甄氏族譜》更提供了無可置疑的事實。

  族譜中有名人大事記。在大事記中關於甄氏起源的記載甚詳,綜合概括起來説:舜生三子,長義均,次季厘,三甄藩,皆受夏禹所封。義均封於商(今河南商丘)故曰商均。季厘封於緡(今山東金鄉東北)。甄藩封於虞(今河南虞城)號虞思國。傳至十一世虞君倭文時,夏桀暴虐,滅虞國除。倭文逃歸部族原地嬀水。十二世毛共時,湯放桀於南巢封毛共於嬀,世爲嬀君。傳至二十九世簡孫閼父時,武王克商,閼父去國避居靈岩。三十世簡孫滿時,武王興滅國,繼絶世,求舜後裔,封滿於太昊之墟(今河南淮陽市)國號陳。妻以文王長女,賜姓爲嬀,是爲胡公,使守先帝宗廟。胡公滿生二子,長名犀,次皋羊。胡公卒,犀繼位,是爲申公。申公卒,子突幼,皋羊代立,是爲相公。成王三十二年,突長,皋羊還政於突,成王改封皋羊於甄爲陶官,後世遂以甄爲氏。

  綜上所述,主要有兩點:

  其一,考我甄氏係出虞舜之裔。微時耕於歷山,漁於雷澤,陶於甄。所居之地,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是爲甄城。即今山東鄄城之由來。古者“甄”“鄄”通用,乃制陶之輪也,是爲甄之起源。

  其二,周成王三十二年,三十一代諱皋羊復封於甄,爲我族大宗受姓之考。

  甄氏係銘曰:

  舜裔甄係,源遠流長。世濟其美,長發其祥。

  德澤鞏固,道脈遐昌。光前裕後,悠久無疆。

  

  鄄城歷史學者張怡鵬先生和山東大學教授、舜文化研究專家王紹曾先生,評價《甄氏族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史資料。其説雖然出於後人之手,却來源於前有所道;雖然有個别不相一致之外,却不悖於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根據史實記載,《甄氏族譜》的歷史文獻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歷代《甄氏族譜》的續修銘譜:

  

  國史家乘,表裏符同。垂憲於後,安富尊榮。

  傳繼重寶,甄字爲宗。百千萬世,子孫繩繩。

  

  族譜序裏記載着爲什麽每次續譜的名詞叫“續修”。“續”就是子孫後代的接續。“修”實乃修正,訛者正之,疑者厥之,信者録之,缺者補之,代代傳續修正。第一次定姓傳譜在周成王三十二年,陳胡公次子皋羊復封於甄,確立宗支。皋羊衍世三十一代。第二次在楚惠王初,五十一代(甄謙)居河東衛地續譜憶修。第三次在王莽篡漢時,七十四代(甄副)隱居修祖廟補宗譜。第四次在東漢光武帝時七十五代(甄宇)繼父修祖廟補宗譜。第五次在東漢靈帝初七十九代(甄寬)修祖廟補宗譜。第六次在唐初九十二世(甄盛),吏濮陽時續修祖廟,新族譜。第七次在唐憲宗元和元年丙辰一百代(甄思),重修祖廟復修宗譜,合爲二帙,傳貽子孫。第八次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初年,一百零五代(甄俊民)山東魚臺定居,整理接續各地後世子孫。第九次明嘉靖四十年一百一十六代(甄沛)修宗祠、祖塋,整理續修族譜。清康熙十一年、雍正九年、干隆五十三年、民國十二年和解放後的1951年、1962年及最後一次的1988年均有續修。接續面達五省二十五個縣、市、區。入譜後裔十多萬之衆。支譜發放三百多套。

  二

  山東魚臺是甄氏族譜傳續之地。早在明嘉靖年間,因舜裔把皇宫臺藏秘閣保存的甄氏族譜,御賜給甄氏後裔子孫(甄沛公,魚臺),經過清代、民國,衍續至今,一一歸續,分支入譜。族譜續修的時限爲三十年,於1988年第十六次續修,涉及内地五省二十五個縣、市、區二百多個村莊。1990年鄄城修復舜王廟,以我們魚臺爲主在鄄城立起第一座舜裔甄氏碑。全國各地千頭萬續,但我們只知道載譜甄氏。甄氏一家親,海角天涯不忘根,只要有姓甄的地方,我們主動爲他們尋根求源,接續宗支。但在每次爲他們接續中,部分宗親熱泪盈眶,看到我們的家譜完完整整,有條不紊。從一代聖祖傳至一百三十多世,上達4000多年的歷史,實屬難能可貴。經過多朝多代的時代變遷,兵荒馬亂和現在的各種運動,包括“文化大革命”,我們的族支傳續仍然有條不紊,總譜保存依然完好無缺。後裔找家有根有據,實在太高興啦。但是由於祖訓支係的思想保守,雖然接續了部分甄氏後裔分支,但我們總譜基本没有外傳,更談不上對宗譜解説。因此我們對各地甄氏的情况瞭解很少。

  1992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去河北出差的家侄捎來一紙,是給甄氏家族後裔的公開信,内容是美國、新加坡、加拿大和廣東甄氏近期來無極尋根問祖,邀請參加。喜訊傳來,倍感高興,族人聚會,格外興奮。但祖訓的保守,没能去參加。立即發賀信無極,時近月餘,無極代表甄俊山、甄江海來魚臺溝通親情,查閲資料,因爲史料和家譜核實是同宗血脈,我們分外高興。没通過商量,我們毫無保留地把資料奉獻(包括家譜)。臨行時俊山、江海宗親表態,回去後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續修族譜。論班排輩,長幼有序,但一直到現在仍没結果,誰長誰是兄,誰幼誰是弟。我們奉獻的資料已作爲無極原始資料。後來和無極宗親多次面談和書信往來溝通,至今無極家譜續修無果。但有一條使我們非常高興,甄俊山、甄江海交給我一本《舜河僑刊》第八期。從此我們的書信聯繫發往各地,和《舜河僑刊》主編甄進灼宗長互通族史資料。應邀出席各地甄氏宗親聯誼會、祭祖儀式、族譜續修的慶祝會、族譜接續的座談會、廣東開平首届世界甄氏懇親會、無極1999年甄氏文化交流會、鄄城舜裔甄氏碑揭碑慶典會。

  近十幾年來,除老譜續修在譜支係外,現已又接收十多個支係合宗歸譜,總世系傳續至136世。從各地的大型祭祖活動看,全國各地凡有甄氏家族居住的地方,都基本上舉行了各種形式的家族活動,除廣東開平、河北無極、山東鄄城、魚臺外,還有安徽長豐舉行了接宗續譜,立碑祭祖大型活動,再有山東德州的臨邑縣,濟南的商河縣,臨沂市甄家溝,江蘇徐州市的邳州,河南嵩山甄天義主持的聯宗續譜,雖然没入老譜,但尊祖聯宗的精神可嘉。其他地方較小的人口分支,也有小型的宗族活動,接連不斷。可慰是:太平盛事懷先祖,千秋萬代不忘宗。

  在海内外,四面八方聯宗續譜,親情聯誼溝通,鄉情、族情、各地方的風土人情,都能相互瞭解,增加親情,體現了名門望族在歷史上的真實寫照。

  上叙一切的豐功偉績是《舜河僑刊》駕起的橋樑和紐帶,是千百年來甄氏家族的偉大創舉,是廣東族人爲我們做出的典範和無私的奉獻。

  三

  由《舜河僑刊》架起的橋樑和紐帶,使海内外甄氏後裔掀起了認祖歸宗,衍宗找支,尋根求源的找家熱潮,除近幾年接續的部分支係外,現在越來越多的甄氏後裔,電話、通信、上網,用各種方法查詢,要求歸宗續譜。近來幾年中,我們從各種歷史資料中,都已經知道了我甄族的根基:甄出虞舜根歷山,説明我們定姓之地在山東鄄城;春秋興旺在河南,説明藩公封於虞,爲河南虞城;嬀復甄後脈不斷,漢時郡望在中山,説明虞傳十一世後爲嬀氏,三十一世恢復甄氏,興旺發達在河北中山。

  雖然山東鄄城、河南虞城、嵩山各地、河北無極是我們的老家,但除了政府保護的歷史文物(甄家老林,出土文物)和有關單位片段性的文史記載外,對甄氏家族的歷史資料一點没有,更談不到世系。有的地方上三代的世系混亂,長是兄,幼是弟,出現族内通婚現象。

  按家族先世原則:德澤鞏固,道脈遐昌,光前裕後,悠悠無疆。因此,只要經核實,確認甄氏血脈,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給予接續宗支,了却他們的心願。在接續的方法上,我提出兩點建議:其一,從什麽地方遷出,什麽時間,或唐、宋、明、清始遷祖的名號,現在已傳續多少代,有這幾方面的依據,我們便可查找入續。其二,什麽資料都没有,現代人世系混亂,我們只有一個辦法,從小輩往上推算,例如,人口繁衍較旺的已傳續一百三拾六世,一般中等繁衍一百三十三、一百三十四世。人口繁衍較慢的支係輩分較高,小輩一百三十、一百三十一世。要根據具體情况,具體推議,以達甄氏族譜統一爲目的。以上兩種情况,必須他們有要求,我們才着力去辦。

  按我個人的想法,爲甄氏的千秋萬代,全國甄氏統一,承先啓後,甄氏爲名門鉅族,要名副其實。我們要學習廣東族人無私無畏的精神,既能光耀始遷祖舜河公的艱苦創業,尊祖敬宗的族史傳統,又能惠及後世子孫遠居他鄉創業,世代不忘祖根祖德的甄氏先模。他們於2005年始歷時2年多的時間,建起了前所未有、規模空前的舜河甄公祠,耗資近300萬,是我們甄氏家族的一大創舉,是全世界甄氏的榮耀,是各地甄氏支係學習的榜樣。

  四

  關於全國甄姓人口分佈情况,現根據族譜記載粗略推算如下:

  山東大約七萬人,分佈:魚臺、濟寧、兖州、滕州、棗莊、加祥、鉅野、梁山、鄄城、鄆城、曹縣、東平、臨沂市、濟南、商河、德州、臨邑、成武、單縣、金鄉、鄒城、陽谷、蓬萊、平邑、泰安。

  江蘇大約二萬人,分佈:豐縣、沛縣、徐州、銅山、邳州、南京。

  安徽大約四萬人,分佈:合肥、長豐、陸安、鳳陽、蕭縣、碭山、淮北、淮南、穎上。

  河南大約六萬人,分佈:虞城、商丘、太康、柘城、寧陵、濮陽、平頂山。包括甄天義他們續修支譜在内。

  河北大約三萬人,分佈:保定、棗强、雄縣、安國、武安,包括無極周邊新樂、石家莊等。

  再者,雖有聯繫,但没有查問人口多少的地域:山西大同、遼寧北寧、湖北宜昌、浙江紹興和貴州、内蒙。天津大約五千人,天津南部郊區小站、魯臺、楊柳青。

  這裏的推算没有包括廣東在内。據廣東甄人的文章説:“當代中國甄姓族人聚居最集中,人口最多的地方,是廣東省臺山、開平、恩平、新會‘四邑’。”據他們推算,廣東的甄姓族人,包括在世界各地的,應有十數萬之衆。

  有一個關於甄姓人口問題想在這裏補充説明一下。正史記載,甄氏歷史悠久,名門望族,上達四千多年,世系不亂,爲什麽人口稀少,支係不全?譜外,族譜解注:其一,百世内,續長没續幼,續嫡没續庶。原則上無論兄弟幾人,只續長支。其二,續正没續邪(當時背景)。例如:西周初,十八路反王中最强大的甄寶車没入族譜。其三,全族滅門,後世改姓。明御史甄玉顯被姦相所害,皇上下旨抄家滅門,幸存後世系子孫改姓張(山東金鄉、東平、墾利),清康熙末年,已經接續甄氏宗譜,但還是姓張。

  我們家族雖然歷史悠久,世系清晰,但需要整修補續的地方還有相當的部分,要想完完整整的接續,訛者正之,疑者厥之,信者録之,缺者補之,也有一定困難。首先必須有歷史專家、學者和本族熱心族務的權威人士,依據史籍和家譜考證,朝代核實,年代和老體字甄别,方能如願。歷代先祖給我們留下的名門標記,是後世子孫的榮耀。如:舜,天下明德。無極甄氏墓群和甄家老林,是前、後漢至隋、唐時期的歷史文物,是時代先祖權傾朝野,光宗耀祖的典範。河南甄琛塔是八十七世琛爺,名垂千古的歷史象徵。魚臺家譜傳續是明朝時期一百一十六代(甄沛公),爲家族接續延世的一大巨獻。廣東開平爲舜河甄公祠超越歷史的宏偉建築,是現代世界甄姓族人尊祖敬宗的時代楷模。

  衷心祝願廣東開平舜河甄公祠落成志慶和在廣州召開的中華甄姓歷史文化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