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東30年:三農研究早抓典型



  20世紀80年代的廣東,憑藉“改革、開放、搞活”的政策,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勢頭和發展效果舉世矚目,但東西兩翼和粤北地區等47個山區縣的“三農”(即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還處於被動狀態,一直困擾着人們。如何改變“三農”問題特别是“老、少、山、邊、窮”地區的落後現狀,便成了必須面對的現實難題。

  爲了給廣東省委、省政府提供解决這一現實難題的對策思路,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廣東社會學學會便對全省47個山區縣的基本情况作了近年的摸底。通過摸底,發現地處粤北貧窮落後山區的南雄縣,由於“改革、開放、搞活”的春風唤醒了沉睡的山水和人心,全力以赴地致力於山區資源的綜合保護、開發龢利用,並藉助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把資源優勢變爲商品市場經濟優勢,在1984年到1986年短短的三年間,工農業産值連年翻番,地方財政收入和群衆個人收入大幅增長,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事業也有較大改善……

  1986年年底,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廣東社會學學會認爲,南雄縣三年迅速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寶貴經驗不僅對廣東全省47個山區縣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全國各地同類型山區也有參考價值,應當及時地認真總結、推廣。於是,以時任副主席的陳楓同志爲首,組織廣東省、韶關市、南雄縣三級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20多人的調研小分隊,在當年年底—1987年5月進駐南雄山區進行實地考察,分别撰寫了《南雄山區經濟起步實踐的回顧》(賴澤南、郭逢讓)、《南雄山區經濟發展戰略設想》(鐘梅坤、朱江標)、《改革開放搞活中形成的南雄特色》(陳楓、範英)、《南雄經濟發展戰略的特點和啓示》(鐘梅坤、李彩彬)、《南雄‘兩個同時增長’的哲學》(林佐良、羅迪鋒)、《南雄黄煙發展的辯證法》(陳光、李國基)、《南雄引進科技設備的奥秘》(李金山、馮勇進)、《南雄理順一業與百業關係的認識》(郭逢讓、羅展雄)、《南雄的用才之道》(陳明星、朱光標、康登生)、《南雄教育事業振興之路》(江青粦、鐘俊環、康登生)、《南雄是怎樣抓好計劃生育工作的》(賴澤南、鄭泰仁)、《南雄力保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發展》(範英、馮達才)、《關鍵在於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馬銘祥)、《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南雄特色》(範英、陳楓)等30多篇論文或調研報告。

  1987年6月7日—9日,由廣東省、韶關市、南雄縣三級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發起,中共南雄縣委、縣政府主辦的“南雄山區經濟發展研討會”在南雄縣雄州鎮舉行。來自北京、廣州、韶關及南雄的一百多位理論工作者、實際工作者和新聞傳媒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研討會上,除了主要論文或調研報告代表發言外,時任中共南雄縣委書記肖有根、代縣長黄永東,中共韶關市委書記袁炳焕、副書記高禩仁、洛雁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大瑩,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肖如川處長,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張江明教授、副主席張綽研究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廖建祥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羅元錚教授,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薛德震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雜誌副總編趙振英研究員,中共中央黨校培訓部主任沈冲教授等均對南雄經驗作了充分定評。

  1987年秋,及時反映南雄山區改革開放、脱貧致富寶貴經驗的著作《南雄特色研究》(陳楓、範英主編,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對南雄經驗基礎上形成的特色及其主要依據、南雄特色的主要内涵尤其南雄山區經濟發展中——戰略方針的特色;工業與農業同時發展、縣級財政收入與群衆個人收入同時發展的特色;抓準突破口的特色;搞活外引内聯的特色;一業興帶百業榮的特色;善於用人的特色;狠抓教育事業的特色;嚴控人口生産的特色;高度重視生態平衡的特色;領導班子革命化、科學化、現代化的十大特色及其之間的相互聯繫等重點論題作了系統闡析。

  1987年底,另一書《南雄發展之路》(陳楓、範英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相繼出臺。該書對《南雄特色研究》提出的一批理論與實踐課題作了進一步闡述與深化,同時收進了1987年6月7日—9日在南雄縣雄州鎮召開的“南雄山區經濟發展研討會”上衆多領導和專家學者的講話或評論。

  前述在南雄山區所撰論文中的若干篇如《論改革開放搞活中形成的南雄特色》等被《學術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登載;研討會訊息由數十家報刊編發;時任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羅元錚教授爲《南雄特色研究》的出版寫了序言;國務院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作了“南雄經濟發展的路子,也是同類型山區將要走的路子”的題詞;南雄縣鑒於顯著的先進事迹,被中共韶關市委、市政府和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分别樹爲全市與全省山區“改革、開放、搞活”的一面旗幟;不久,省内數十個市縣和全國近30多個省市的山區工作部門前往南雄取經;《南雄特色研究》一書曾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奬等多項。

  (這是作者在2008年中爲紀念廣東改革開放30週年應廣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之約而寫的專稿,後在廣東社會學學會相關座談會上作了講演,發表於《精神文明學通訊》總第230-231期。文中對廣東一批學者在1986年致力於“三農”問題研究並抓住典型進行解剖的事實作了介紹。)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