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注重文化建設“内協調”



  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相對於經濟、政治的文化不僅與經濟、政治有着外在的聯繫,在各自的建設中要重視外在的協調,而且在文化内部及其建設的過程中,同樣存在着各方面内在的聯繫與内在的協調:

  軟件文化與硬件文化的協調

  軟件文化主要包括基礎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和娱樂;核心文化——理想、道德、情操、紀律和“三觀”;審美文化——審美對象、審美意識、審美欣賞、審美教育和審美踐行等。硬件文化即文化的基本設施。軟件文化與硬件文化之間的協調,就是文化的基本要素與基本設施之間的協調。如果説文化要素(基本内容)是馬兒,那麽基本設施就是馬兒的草料,要想馬兒吃得飽跑得好,同時避免吃飽了草的馬兒不能跑、不想跑,就必須重視協調。

  事業文化與産業文化的協調

  事業文化主要由政府財政支持和保障。産業文化則主要用市場經濟手段進行經營。此外還有介乎事業文化與産業文化之間的文化形態。必須重視它們之間的協調,只强調事業文化或産業文化的建設,看不到這兩者之間客觀存在的協調要求,容易進錯歷史的房間。

  大衆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協調

  大衆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協調是無處不在的普遍現象。隨着經濟、政治等社會條件的逐步改善,公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基礎文化、核心文化和審美文化素質的逐步昇華,人們對大衆文化或精英文化的追求也就日見迫切。因此,文化建設不僅要進一步做好大衆文化的工作,還要進一步做好精英文化的工作,而關鍵在於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協調。

  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協調

  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種種差别,可説是文化中心與文化圍附之間的不協調。要改變歷史造成的這種不協調現狀,尚需假以時日。在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程度已超過70%,許多鄉村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鄉村,許多文化的基本設施也鳥槍换砲,今非昔比,但要真正與城市文化融爲一體、和諧協調,也决非一日之功可爲。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協調

  離開傳統文化的現代文化,是條無源缺水之河;只對傳統文化作揖打躬,天上也不會掉下一個“林妹妹”。我們今天建設的是現代文化,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深刻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協調,才能把基礎文化、核心文化和審美文化把握好,把事業文化、産業文化、大衆文化、精英文化、城市文化和鄉村文化建設好。

  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協調

  不同地域或範圍形成的各個民族的文化都有特色與特長,都是世界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不重視優秀民族文化的弘揚與創新,全盤西化或排斥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我們中國特色的文化建設將會成爲空中樓閣。因此需要隨時警覺,隨時把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的協調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之上。

  從文化建設的全局性、整體性、内在性和關鍵性看,上述軟件文化與硬件文化、事業文化與産業文化、大衆文化與精英文化、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六對主要協調的觀點,可以統稱爲文化“内協調”。

  (這是作者在2003年10月廣東省社科聯“文化建設座談會”上的發言,發表於《人民日報》2003年10月27日頭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