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東非公有制企業文化建設情况調查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從1992年以來,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建立,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公有制經濟進入了發展時期。廣東作爲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非公有制經濟不僅起步早,而且生長環境較好。據統計,截至2000年年底,廣東私營、個體工商户已達170.4萬户;個體私營經濟註册資金達重800多億元;流動資金達4000多億元;從業人員達5618萬人,社會總就業人數占全省的52%;社會總投資占全省的57.3%;個體私營企業的税收占全省的30%左右;有些市縣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産值已超過該地區社會總産值的2/3。非公有制企業不僅在數量上高速增長,而且在質量上也有明顯的提高。但普遍面臨的是:如何進一步推動非公有制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如何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非公有制企業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課題。而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要躍上新的臺階,企業整體素質要得到全面改善,企業的文化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對廣東近年來非公有制企業中方興未艾的企業文化熱進行了初步的調查。

  一、廣東非公有制企業創建企業文化活動的特點

  企業文化是在企業的生産經營實踐中形成的,又貫穿於企業生産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是企業的基本理念、企業的精神和靈魂具體化爲經營管理的方式、方法的總和。它通過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共同認可和致力於實踐的價值觀念、行爲規範、工作制度等體現出來。企業文化突出的是企業主體即人的作用、人的觀念、總體的思維方式對企業發展的决定作用。廣東省非公有制企業在取得一定發展成就後,需要自我提高而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正是基於企業文化這樣的功能。同時,各級政府倡導文明經營、評選文明企業的活動,更直接地鼓勵了全省非公有制企業提高企業自身素質,塑造企業良好形象,從而推動了廣東省非公有制企業文化的建設,也因此展現了廣東省非公有制企業創建企業文化活動的一些特點。

  (一)一批非公有制企業對創建企業文化開始有了一定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在調查中我們看到,廣東那些起點較高、資本有所積累、發展勢頭良好的非公有制企業,一爲了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不至於失去固有的地盤,二爲了贏得比現有地盤更大份額的市場,三爲了尋找日後快速發展的時機,它們既有相應的規模與實力,也有相應的信心和决心,更有居安思危和把蛋糕做大的行動,自覺地學習、借鑒國内外大企業的成功經驗,尤其是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經驗,並加以運用。因此,以企業文化建設爲切入點,抓住企業文化建設不放,便成了它們成功走着的路。

  南海市的源田床具機械有限公司,就是這樣做的。19年來該公司從一間小廠發展爲一家中型企業,是從1997年全面導人CIS系統,以塑造技術創新,優質管理,環境優美,效益顯著並具備文化品位的文明企業形象開始的。源田公司通過CIS系統來宣揚其“創世界精品,創源田名牌”的事業目標,並以“市場需要,源田創造”爲經營宗旨,把“弘揚民族文化,提昇企業品牌”爲企業的使命,同時不惜巨資建設環境優美的源田工業園,突出其文化品位,認爲文明是現代經濟活動的要求和時尚,更是一個經濟實體運行發展過程中的自我展示,並以此贏得市場的認可和回報。像源田公司這樣,當企業具備一定發展條件時自覺以企業文化的建設爲切人點,推動企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塑造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使企業發展到一個新的層次,是廣東一批成功的非公有制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時形成的共識。

  (二)非公有制的企業文化建設從專重經濟效益逐步與其他效益的相互結合

  那些具備雄厚實力的非公有制企業之所以能自覺地創建企業文化,是企業自身利益使其認識到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大作用,因而希望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對内做到優化管理;同時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營造高質素的品牌,對外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最終達到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之目的。這是唯經濟效益所不能達到的狀態與效果,更不是唯經濟效益所能如願以償的追求。如果説,非公有制企業在原始積累時有過唯經濟效益的歷史,但一旦形成了相應的家底以後,企求擺脱唯經濟效益的取向並設法同其他效益聯姻的心態,往往很明顯、很突出。因此,比較自覺地拿起企業文化建設的武器,幾乎成了那些非公有制企業贏得多種效益都豐收的共性表現。

  南海市名雅花園的開發者——南海市萬幫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就是利用既取得的經濟實力,在開發該花園商住小區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企業文化的武器,促進經濟效益與其他效益緊密地結合併形成名牌效應的。名雅花園在開發伊始,就堅持高品位文化、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以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它們意識到,房地産開發比拼硬件建設已司空見慣,因此要狠抓硬件建設,要把企業文化的意藴融進硬件建設之中,使硬件建設充分展示文化的形象,充分表露服務於業主的神情,充分體現自己的特色。與此同時,它們在軟環境建設的方方面面,更注重文化的含量。文化的色彩、文化的氣息和文化的效果,使名雅花園獨樹一幟。根據小區“寓服務於管理,寓管理於服務”的理念,除健全服務網絡外,名雅花園還大力開展小區工會、義工服務隊等社區各項互助活動,並强化社區教育,培養住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主人翁責任感。特别是小區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由名雅花園物業管理公司董事長任組長、部經理任副組長,組員來自業主委員會、開發商和住户代表,這一做法對於深入開展小區思想道德教育、科普知識教育、法制和形勢政策教育以提高業主的修養、素質,開創了南海市各物業管理小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先河。名雅花園獨具品位的社區文化,高素質的生活環境,不僅爲它贏得了2000年度“建設部第三批文明服務示範窗口單位”的榮譽,成爲全國範圍内享有此殊榮的唯一的住宅小區,創造了良好的總體效益;也因其“名雅品牌”,小區的第一期工程約9萬平方米全部售罄,第二期已完工交付使用10萬平方米,小區完工工程累計銷售達80%,同時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非公有制的企業文化建設從總體上已逐步形成了兩個方面的共同點

  1.創建企業文化的活動形式較多樣,内容較豐富。有條件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那些非公有制企業,因各自的不同情况以及對企業文化認識的差异而有所側重。如有些企業着力倡導一種信心,培養一種價值觀,培養一種經營理念來引導員工,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業精神。有些企業則注重開展豐富的文娱體育活動,通過活動增加企業凝聚力,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在調查中我們看到,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的那些非公有制企業,必然注重對員工的素質培養。因此,開辦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是許多非公有制企業開展企業文化活動的重要内容。不少非公有制企業還以内部刊物作爲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使企業的内部刊物,成了傳送企業精神,灌輸經營理念,塑造企業形象,溝通員工思想,創建企業文化的重要形式。同時,不少非公有制企業捨得花錢搞企業内外的環境建設,以此來提昇關懷員工、陶冶員工和培育員工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2.那些較有實力的非公有制企業在開展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大都力求堅持用以人爲本的思想來對企業進行定位和管理。調查中我們看到,許多非公有制企業均提出人性化管理模式,提出要“注重人”、“關心人”、“培育人”的口號作爲企業的信條之一並切實地付諸實行。廣東的非公有制企業員工大多爲外來打工人員,原有的文化等素質普遍較低。爲了把企業辦好,爲了使企業員工的文化素質等有所改善與提高,許多企業主便從關心這些員工生活條件人手,並提供發展的機遇。

  (四)企業家素質及價值取向對非公有制企業文化建設具有較好的導向作用

  由於非公有制企業自身的特點,使得這些企業主個人對企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因此,非公有制的企業文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也受企業經營者個人文化素質、政治素質以及個人價值觀、倫理觀和人生目標的影響,并且是相當明顯的。源田床具機械有限公司企業文化的建設突出其具備文化品位的文明企業形象,這一形象除全面導人CIS系統外,外在形象更以建設園林式公司爲其特色,而這一策略與源田的經營者李德鏘的文明企業理念與實踐,甚至與他對園林的偏好密不可分。廣州市愷迪廣告有限公司是廣州市廣告企業中一個著名企業,該公司成立伊始,就把“服務社會”作爲其公司宗旨之一,並貫穿於整個經營活動中。公司堅持每年把部分經營效益或送到敬老院,或用於認養孤兒,並鼓勵全體員工都參與這些愛心公益活動。該公司的這一宗旨,與公司董事長謝倩明認爲:財富的積累不是經營的唯一目標,服務社會、享受工作是她開辦公司的初衷密不可分。此外,廣東的“三資”企業特别是“三來一補”型企業爲數不少,這些企業創建企業文化的活動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外國訂貨方會以西方現代企業的運作模式督促中方廠家的管理應符合西方人文標準。外方多會以經濟的手段,如增加訂貨單價,並定期偕同西方人文組織對廠家進行考核來督促中方的文明管理等,因而對廣東非公有制企業的文化建設産生了一定的導向性作用。

  二、廣東非公有制企業創建企業文化的主要問題

  廣東非公有制的企業文化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總體上講,非公有制企業文化建設還遠未得到普遍的關注,大都存在一片空白的現象

  調查中我們發現,非公有制企業特别關注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是兩種類型的企業:一是生産型企業,包括房地産開發企業。這類企業直接面對市場,而且經過若干年的創業,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基於已有的成就和實力,這些企業會特别重視自我提高、自我發展,會特别重視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以贏取市場的認同,求得企業更高層次上的發展。但是由此不少非公有制企業便片面地認爲:(1)企業文化的建設是錦上添花的事;(2)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企業成功之後的事;(3)企業文化的建設是長期的,可以慢慢來;(4)企業文化的建設畢竟要花許多錢,没有多大必要;(5)企業文化的建設弄不好,會成“兩張皮”,得不償失,從而漠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在廣東,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非公有制企業還爲數不多。另一類是“三資”企業。許多“三資”企業特别是“三來一補”型企業,由於其主要任務是按訂單生産批量産品,一般情况下,産品部件生産加工的操作方式又較爲簡單、粗放,加上更爲主要的原因是不需直接面對廣大市場及用户,因而减少了許多企業外的交往與聯繫,也客觀地削弱了企業對内部文化建設的緊迫感,對於人性化管理制度及對人的關懷與培養等方面的工作,便自然地受到影響。這使得企業文化建設的要求在這類企業中未能全面實施。

  (二)從總體上講,非公有制企業文化還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尚未進入更深層次的境况

  盡管非公有制企業特别是部分大型私營企業,大都希望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並積極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其企業文化建設在那裏展現出沸沸揚颺之勢。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非公有制企業在創建企業文化的活動中却普遍存在着簡單化、形式化的傾向。應當指出,企業文化應從文化的縱深層面來探索企業管理和企業經營的成功之道,應以某一基本理念爲靈魂,將其貫穿滲透到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並具體化爲各種規範制度,通過各種創建活動的載體來體現並起作用,而不是這些活動和形式的本身。從這種角度看,現在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在創建企業文化時,顯然把開展一般的文娱體育活動或一些硬件設施的配置,看成是創建了企業文化。其實,這些都未能真正理解企業文化的内涵和本質,未能把企業文化看作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培育並由企業經營者和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内在的價值觀和外在的行爲準則、工作制度的有機統一。正是對企業文化存在認識上的諸多誤區,因而把企業文化建設簡單化和形式化,許多企業的企業文化竟有不少的雷同。一些非公有制企業的文化體育活動的設施是够齊全的了,但開展企業内部的文體活動却不是很經常,究其主要原因,恐怕就在於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還缺乏全面的認識,因而把體現企業文化建設的一應設施只是當作一種擺設,一種時髦。

  三、推進廣東非公有制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

  廣東非公有制企業的文化建設要普遍開展,要取得比現在更進一步的成果,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僅就下述三方面談點對策。

  (一)各級黨委和政府應進一步加强對非公有制企業文化活動的引導和鼓勵

  調查顯示,一從已創建企業文化的企業數量上看,目前廣東在總體上還處於不多的狀况;二從已創建企業文化的質量上看,目前廣東在總體上均處於較低的水平。這與廣東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以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很不相稱的。非公有制經濟既因其存在保障了競争而促進了市場秩序的完善,又因其私人性、趨利性而往往成爲市場秩序的破壞者。因此,非公有制企業要存在,要上規模、上檔次,實行規範經營,創造良好企業形象,不僅是自我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需求。

  首先,非公有制企業創建企業文化應立足於非公有制這個特殊性,避免追求“高大全”的企業形象,避免空泛的、不切實際的表面工作。非公有制企業文化的建設必須以文化促管理,以文化促效率,以文化促發展的基本思路,並把以人爲本的主體道德,以義取利的經營道德,注重實效的管理道德作爲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内容。

  其次,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加强對個體、私營企業主思想道德的引導和教育。個體私營企業主大多文化素質、政治素質不高,普遍存在唯利是圖的思想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態度,要將企業發展到較高的一個層次,他們首先要把自己的素質提高到一個層次。因此,加强對個體、私營企業主思想道德的教育,旨在培養和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實現自我、造福社會的價值取向和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生活態度。個體、私營企業主個人素質的提高和價值觀的轉變,是非公有制企業文化建設最根本的保障。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相應地加强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團、工青婦等組織的建設,通過組織建設加强對個體、私營企業主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時還要藉助輿論媒體等來及時有效地引導個體、私營企業主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的確立。

  再次,各級黨委和政府各職能部門應對非公有制企業創建企業文化活動予以更多的引導和提供平等的扶持的機會。在廣東,雖然有效地創建企業文化還多是一些有較强經濟實力的知名企業,但各級黨委和政府動員、吸引大量的私營企業等參與精神文明建設而産生的引導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加大各級黨委和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組織引導,必能推動非公有制的企業文化的創建。同時,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給非公有制企業的創建企業文化活動提供與公有制企業同樣的參與機會,並對卓有成效者以有所傾斜的扶持,通過典型激勵非公有制企業轉變觀念,争創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局面。

  (二)企業文化的建設應提到企業總的戰略高度,注重其文化系統的整體性

  企業文化是追求實效的經濟文化,其核心是企業成員的思想觀念以及相應决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正因爲如此,企業文化是决定企業發展最持久、最深層的一個因素。它絶不是什麽時髦的擺設,更不是一時需要的策略;它必須能長期地、持久地、深刻地影響企業全體成員,從而引導企業成員主動去實現企業的目標,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非公有制企業應將創建企業文化放在企業發展戰略的總的高度來對待。

  然而,企業文化既是企業已有實踐的沉澱,又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定位和取向,它的創建和所起作用具有明顯的整體性。這種整體性體現在,企業文化的靈魂和核心是企業精神,是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精神會依一定的物質載體體現出來,企業内部刊物、CIS識别系統等都是體現企業文化靈魂的物質載體;而企業文化最終會以企業成員共同認同的價值規範和行爲準則得以維護和發揮其作用,體現爲制度文化。因此,企業文化的創新是由内而外的具有整體性的系統,不能把企業文化等同一個口號,等同於文體活動,更不等同於思想政治工作。針對廣東非公有制企業在創建企業文化過程中存在的簡單化、形式化的問題,我們建議:

  第一,非公有制企業應加大創建企業文化的力度,進一步增强企業文化的戰略觀念,克服企業文化創建過程中的短期行爲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企業精神的培養,這包括企業的信念和基本價值觀,它們應是企業多年經營實踐中形成的,大多來自於經驗,來自於市場的需要和檢驗,需要企業長期地持久地完善。

  第二,非公有制企業應立足企業自身的實際情况,着力創造企業的信念,並藉助企業的制度,使全體員工都樹立這樣的信念。企業信念因其强調企業和企業成員工作目標的一致性,强調企業成員價值觀的趨同,强調企業的吸引力和成員對企業的向心力。因而,企業信念可以直接引導員工的心理和行爲以及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認同,從而長期引導員工爲實現企業目標而自覺努力,具有導向功能;企業信念可以培養和激發員工的群體意識,産生對本職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對本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員工把自己與整個企業聯繫起來,從而使企業産生一種凝聚功能;企業員工樹立了共同的信念,企業信念也就是無聲的號令,無聲的管制,使企業員工接受信念的指令而不能脱離信念的規範,企業信念起着約束功能。因此,企業信念的培養是企業文化創建的關鍵所在。而在這一點上,非公有制企業要從本企業實際出發,突出自己的個性,避免追風和雷同。

  第三,建立嚴格的企業管理制度,持之以恒地貫徹企業的信念和價值觀。這包括大量的系統的員工培訓,公平合理的奬勵制度以及内部提拔和崗位競争制度。員工培訓不僅是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更是貫徹企業精神、培養團體精神最有效的手段;奬懲制度和内部提拔、崗位競争機制是鼓舞、引導員工增强榮譽感和責任感的一個有力手段,同時也是非公有制企業克服所有制的局限性,擺脱落後的家庭式管理模式,使企業規範化發展的一個有效措施。

  (三)培育企業主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卓越的企業精神,帶動企業文化建設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勞倫斯米勒説,卓越並非是一種成就,而是一種不滿足地追求出類拔萃的進取精神,當這一精神掌握了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命運和靈魂,它就無往而不勝。卓越的企業文化是優秀企業家的人格化。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於其價值觀,而企業的價值觀往往就是由企業家來倡導和推行。企業家的價值取向和人格精神對企業文化的形成有導向性作用。因此,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優秀的企業家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創建企業文化,首先必須培育卓越的企業家精神,只有企業傢具備了較高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管理水平和膽識風度,才能有力地推動企業文化建設。非公有制企業創建企業文化,則會更多地受制於企業主的素質和人生追求。不斷提高非公有制企業主的政治、文化素質,增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去創建良好的企業形象,是非公有制企業創建企業文化首要的方面。

  (這是作者與顧作義、劉江同志在2001年受中央文明辦委托完成的專題調研報告,發表於《精神文明學通訊》2001年10月8日和《嶺南學刊》2002年第1期,多家報刊轉載。曾獲得“廣東非公有制企業精神建設首届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