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



  在“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强、敬業奉獻”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中,居首位的是“愛國”二字。我們講“愛國”,使愛國主義成爲我國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永恒主題,成爲社會主義時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對於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素養,增强振興中華的凝聚力,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愛國主義是人們“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江澤民同志指出,愛國主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礎和不斷追求的强大精神動力”。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源遠流長。愛國主義在不同時期有其不同的、具體的表現。當今中國公民的愛國主義類型,大致可以歸爲三大方面:一是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這主要是指處於中國内地的中國公民,也即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他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享有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並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結合起來,通過創造性的勞動,獻身於振興中華的偉業,獻身於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偉業。二是擁護社會主義者。三是擁護祖國統一者。後二者主要是指中國公民中比較集中地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臺、港、澳同胞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外華僑及歸國華僑等。他們中作爲擁護中國的社會主義者,必然是擁護中國的和平統一者;而擁護祖國和平與統一的這部分同胞,起碼是愛國的。盡管當今中國的愛國主義有上述三種不同的差别,但在“愛國”這個底綫上是根本一致的。這也是當今中國公民在愛國主義方面所展示出來的一個具體鮮明的特徵。

  上述三種類型的區分是有事實與理論根據的。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已明確地指出,我們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我們廢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封建式的割據局面在中國大地上也一去不復返了。56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爲了祖國的統一和繁榮結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綫”。對於中國的公民來説,愛國主義的總的要求是知我中華、愛我中華、建我中華、興我中華和强我中華。爲此,當前一要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進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教育、我國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和宏偉目標的教育、基本國情的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教育、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教育、國防與國家安全的教育;二要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對象,重點抓好青少年和黨員幹部的愛國主義教育;三要創造濃郁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並運用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和途徑,如民間傳統節日和重大曆史事件、歷史人物紀念日等,舉辦多種形式的群衆性慶祝、紀念活動,使人們在集體聚會,合家團圓的同時,不斷增强對祖國、對家鄉、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四要認真建設好、利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有人認爲,我國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尤其是進入WTO之後,面對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世界格局的同時,也面對着“無國界”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對此應作科學的分析。只要世界還是由不同的國家組成,無論全球化浪潮如何擴展,以本國或本民族的利益作爲國際關係的出發點和歸宿這一根本立場是既定的,甚至於更應强化。所謂“無國界”,並非不要具體存在的國家和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正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爲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龢民族尊嚴爲最大耻辱。”我們在宣傳、貫徹《綱要》的過程中,特别是在當前一個時期,一定要注意聯繫不斷變化發展的國際、國内形勢,突出宣傳好“愛國”這一基本道德規範。

  (這是作者在2001年底爲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南方日報》聯辦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大家談”所寫的徵文,發表於《南方日報》2001年12月9日,獲優秀徵文奬。)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