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歷時80分鐘 沉船起浮出水



  20071223《陽江日報》

  張文兵 薛桂榮

  南海Ⅰ號整體打撈,最引人關注的是沉井起浮出水。昨日上午,在“華天龍”起吊工程船尾部的塔吊下,與古沉船相距不到10米,記者目睹了沉井完全浮出水面的全過程。

  10時10分:半潜駁排水起浮

  昨晨,“華天龍”被微微的薄霧籠罩,氣温比前一天略有降低,海面風輕浪細。現場工程人員告訴記者:天氣不錯,打撈按計劃進行。

  10時10分,在甲板中央舉行的起浮儀式上,交通部廣州打撈局局長、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執行總指揮陳北先宣佈:南宋古沉船南海Ⅰ號今天正式起浮!現場指揮人員即刻發令:“重任1601”排水起浮!緊接着,嗚嗚“華天龍”鳴響汽笛,有人在船邊燃放喜慶的鞭砲,起浮開始了。近百記者涌向船尾,照相機拍攝發出的“咔嚓”聲響個不停,有的記者還在海面上空的直昇機上航拍。

  此時,裝載南海Ⅰ號的沉井由“華天龍”吊着,安放在“重任1601”半潜駁上,頂部露出水面約2米。“重任1601”船頭船尾各竪着兩個巨大的乳白色方形浮箱。每個浮箱頂上都有兩名技術人員監控排水情况。

  站在一旁的南海Ⅰ號整體打撈技術組組長張永强説,選擇在上午10時後排水,是因爲這時是海上平潮時段,起浮更加安全、快速,預計一個半小時可以完全浮出海面。

  10時25分:沉井上的字樣清晰可辨

  四個浮箱通過水管向外排水,“重任1601”半潜駁的尾部也伸出兩個水管排水,隨着半潜駁上浮,沉井平穩而緩慢地上昇。上昇幅度用肉眼幾乎難以感覺,只能通過浮箱上的刻度觀察。一厘米,兩厘米,三厘米……10時20分,通過刻度可見,此時沉井露出水面4米,也就是説,在10分鐘内,沉井上浮了兩米。

  此刻出水的沉井,實際是南海Ⅰ號沉井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已經被切割長留海底。沉井頂部覆蓋着從海底帶上來的泥沙,外圍四壁粘着一層薄泥,原來鮮艷的桔黄色染成了棕色,“南海Ⅰ號考古打撈鋼沉井”十個大字仍然清晰可認。

  10時45分:沉井周邊海水變混濁

  沉井不斷上浮。10時45分左右,沉井周邊原本碧藍的海水,開始變得混濁。隨即,面盆大小的沉井泄沙孔露出水面。原來,沉井被下壓到泥中時,這些孔裝滿了海泥,隨着海水衝擊,這些淤泥散開。此時,沉井離完全出水還有25米左右。

  記者注意到,沉井上浮的過程中,半潜駁船首高,船尾低。透過浮箱的刻度可以看到,船首沉井只有28米没在海水中,船尾沉井還有45米被浸没,傾斜度是10餘度。記者問張永强工程師:“這種情形會不會影響起浮?”張永强笑着説:“這是出於技術上的考慮,有意這樣施工的。船首比船尾高一點,水綫面更大,有利於减輕阻力。傾斜度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内。”

  11時05分:半潜駁船首甲板露出水面

  11時05分,半潜駁的船首甲板露出水面,沉井基本出水。36根底樑赫然在目:每兩根一組,横穿沉井,只露出一截來。當初,就是在能見度爲零、20多米深的海底,工作人員“海底穿針”,全過程費時3個多月。底樑中間是稍薄一些的保泥板,當初也是“摸黑”穿上去的。

  沉井外貼着20根拳頭大小的鋼管,有的已經扭曲變形,有的已經不見了。省文化廳副廳長景李虎説,這些鋼管原來是作爲沉井下壓淤泥時冲泥用的,由於沉井下壓和從淤泥中吊起來的時候,與海底泥沙的摩擦力很大,所以鋼管被損壞了。不過,這對沉井没有影響。

  11時30分:沉井完全浮出水面

  在最後時刻,由於浮箱排水量逐步减小,沉井起浮得更加緩慢。11時25分,沉井完全露出水面,擱在半潜駁上。中央電視臺記者架起機器,開始直播。“没有泥漏出來,連水也漏得很少,沉井非常完好。”張永强工程師説。景李虎也顯得特别高興:“沉井起浮可以打100分。”

  11時30分,陳北先宣佈:南海Ⅰ號起浮成功!圍觀的人更多了,人人露出激動的神情。歷時整整80分鐘,在前一天露出2米的基礎上,沉井再上浮5米,至此完全露出海面。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