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宋代沉船南海Ⅰ號整體打撈成功



  20071223《陽江日報》

  薛桂榮 張文兵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悠遠而輝煌的歷史有望得到復原。昨日上午10時10分,陽江南部海域,伴隨着陣陣汽笛嘶鳴,巨大的“重任1601”號半潜駁向外排水,承載着宋代沉船南海Ⅰ號的橙色沉井緩緩上昇,直至全部露出,世界首例海底沉船整體打撈宣告成功。在“華天龍”起重工程船甲板上出席南海Ⅰ號上水慶典活動的國家交通部、省政府、國家文物局、陽江市的領導和專家,以及200多名中外記者共同見证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1987年在陽江東平東南約20海里水域發現的南海Ⅰ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海底沉船中年代最久遠、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船艙内文物數量估計達到6-8萬件。沉船水域海况復雜,船體被淤泥覆蓋,如果采用傳統的考古方法將文物逐件打撈出水,可能會對文物造成損壞。經過反復的調查、探摸和論证,2003年,文物部門最終决定對這艘宋代沉船進行整體打撈。省政府撥款16億元,在陽江海陵島配套建設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作爲沉船和出水文物的收藏與陳列場館。南海Ⅰ號由此成爲我國有史以來資金投入最多和技術難度最大的海洋考古項目,整體打撈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也是首創。

  今年4月8日,打撈作業啓動。依據打撈方案,施工單位交通部廣州打撈局專門定制了一個巨型鋼質沉井,將沉井壓入海泥中整體罩住沉船後,在沉井底部横穿36根底樑,形成一個密封的“集裝箱”。歷經七個多月,完成了沉船出水的各項準備。

  21日,有“亞洲第一吊”之稱的“華天龍”號起重船將南海Ⅰ號吊離海床,在水中移位到半潜駁“重任1601”上。昨日上午,沉船完全起浮出水。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稱贊説:“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及保護成功,是我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重大成果,必將以水下考古方法的創新而載入史册。”

  至昨日下午1時記者離開打撈現場海域時,施工人員已開始對安放在“重任1601”半潜駁上的沉船作加固工作。交通部廣州打撈局局長陳北先透露,沉船將於23日起,由拖輪牽引,運至距離打撈現場30多海里的海陵島十裏銀灘,整體移入新建成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宫”。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