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尋寶”海上絲綢之路



  2007525《國際先驅導報》

  賴少芬 鄭天虹 趙葉蘋 周慧敏 荆 晶 張崇防

  中國考古工作者正在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綫的古沉船進行考察、撈掘,以重現歷史上中國人走向世界的輝煌。

  自漢代以來,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前往印度洋和中東地區;或向東航行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海上貿易、交通路綫——海上絲綢之路。如今,沿途的古沉船和沉船上的貨物成爲重現這段歷史的最佳證據,中國海洋考古工作者正在“沿海索驥”。 

  絲路起始:打撈南海Ⅰ號 

  隨着巨型沉井在5月17日緩緩下潜,沉没於廣東省陽江海域的南宋商船南海Ⅰ號整體打撈也拉開序幕。截至記者發稿,沉井已經下沉到淤泥下5米,整艘沉船有望於今年7月浮出水面。

  南海Ⅰ號長304米,寬98米,是迄今爲止我國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船艙内保存文物總數爲6萬~8萬件。據南海Ⅰ號整體打撈項目總指揮吴建成介紹,南海Ⅰ號沉没海底800多年,船體已非常脆弱。專家對其打撈進行了多次研究和論证後,最終確定了“整體打撈”的方案。

  按照這個方案,巨型沉井被壓入海底後,將整體罩住沉船及其周圍淤泥,再從沉井底部兩側穿引36根鋼樑,形成一個密封的“鋼箱”,之後具有至少4000噸起吊能力的“華天龍”起重工程船會把南海Ⅰ號連同海水和周圍泥沙整體打撈出水。

  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一直以來大多是依據文獻資料,南海Ⅰ號文物將爲之提供豐富的實物依據。在南海Ⅰ號前期探摸工作中出水的文物,大多是中國與外國間的貿易貨品,其中以瓷器爲主,還有金飾、漆器、石制、木質、金屬製品。專家由此判斷,當時這艘古船正赴西亞或者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這也應該是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西向航綫上。

  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黄偉宗向《國際先驅導報》表示,與近代中國的兩次文化史上的重大發現——“甲骨”、“敦煌”帶來甲骨學、敦煌學的産生一樣,未來可能持續十年的南海Ⅰ號考古挖掘,也有可能帶來“海上絲綢之路學”的興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