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簡鋭剛著《往事録》,花城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作者:簡鋭剛,乳源瑤族自治縣科委原主任。
乳源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建縣。昔人抱怨,沒有高人墨士臨眺品題,所以默默無聞。1978年,我翻閲1915年版本的《辭源》,偶然發現“石鍾乳”條稱:“泉水含炭酸石灰,由岩隙下滴,其石灰質,日久凝積,纍纍下垂,狀如鍾之乳,故名石鍾乳,或稱鍾乳,出廣東乳源縣乳岩者最著。昔人或以爲藥,頗珍視之。……《後漢書·鄧後傳》後嘗夢捫天,(蕩蕩正靑)若有鍾乳狀,及嗽飲之。《唐書·高季輔傳》帝賜鍾乳一劑,曰:而進藥石之言,朕以藥石相報。”
原來,當今被人們視爲極具觀賞價値的石鍾乳,在歷史上讓小小的乳源享有全國之最的美譽。至於何時和怎樣獲得,歷史漫漶,無從稽考。不過,我産生興趣去探究,從而略知一二。
歷史上諸位帝王都想長生久視,生命長存,永不衰老。《三國誌·吳書·孫權傳》載:“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次征戰歸來時,突然感到自己老了,不禁感嘆:“到如今還沒有我打不敗的敵手,我現在只希望征服死亡。”身居高位的帝王希冀不死的心理可見一斑。
所謂煉丹就是追求長生不老藥,經歷幾百年失敗後,石鍾乳成爲首選。《本草綱目》稱:“久服延年益壽,好顔色,不老,令人有子。”李時珍曰:“石鍾乳乃陽明經氣分藥也,其氣剽疾,令陽氣暴充,飲食倍進,而形體壯盛。”《本草綱目》問世前,社會上已把石鍾乳的功效描述得挺神,連柳宗元等大家亦撰文特別推崇。一些史籍稱:“服之齒發更生”,“病人服之皆愈”,“以手撮塗老吏面,皺皮頓改,如少年色”,等等。更有甚者,《仙經》雲:“神山五百年一開,石髓出,服之長生。”據稱,煉丹術沒煉出仙丹後,到南北朝、唐朝和六朝,富貴人家惑于方士服食鍾乳致長生之説,這種金石藥物便逐漸流傳起來。《辭源》引述的兩個故事足以説明對石鍾乳之珍視:
其一,東漢和帝劉肇的鄧綏皇后,自幼聰慧,6歲會《史書》,12歲通《詩》和《論語》。永元四年,父親去世,她三年茶飯不思,變得十分憔悴。一天在夢里撫摸蒼穹,發現有鍾乳,如獲至寶,乃仰首吸吮。醒來後心情豁然開朗,占卜問卦,吉不可言。由此精神上得以補償,永元七年入宮時,姿顔姝麗,絶異于衆。十四年冬便立爲皇后。
其二,唐朝高季輔,彈治不避權要。當上中書捨人,掌管詔令、侍從、宣旨、慰勞等事。期間,針砭時弊,就任人、爲政等五件事,書奏皇上。唐太宗閲後稱善,認爲辭誠切至。於是賞賜鍾乳一劑,説:“你進勸人改過之言,我以藥石相報。”
石鍾乳何等深入人心,何等貴重!清康煕二年的《乳源縣誌》有“鍾乳粉入貢”的記載,並説:“縣得名實由此”。《本草綱目》特地介紹唐朝“李補闕服乳法”,説:“取韶州鍾乳,無問厚薄,但顔色明凈光澤者,即堪入煉。”而光緒元年的《韶州府志》關於鍾乳産地,只提“産乳源者佳,明初歲貢二十斤”。
乳源人民的先祖慧眼識寶,開發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以自己的品牌揚名全國。至於以後的情况,《乳源縣誌》説“乳戶雜以粗石氣味”,《韶州府志》説“因鮮出罷貢”。其實,後來以平補藥物替代金石藥物。因金石之藥有毒,常服有害。如《本草綱目》所言:“但恐嗜欲者未獲其福,而先受其禍也。”服用的帝王中多有慢性中毒而致命者,靠所謂“仙丹”或“神散”延壽如飲鴆止渴。封建王朝皇帝共494人,只有12位活到70歲以上。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