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扁諉過大陸,韓國為何不怕M?



  陳水扁的元旦講話是值得兩岸關注的。在某種意義上看,這是陳水扁最後的自白,重點一定是為自己評功擺好,諉過於人。特別有意思的是,在最後的自白中,陳水扁不斷在兩岸關係上說盡挑釁言辭。食髓知味的陳水扁,在最後的關頭仍寄望於打大陸牌,引發台灣民眾的仇恨。可惜,民心已變,陳水扁如何挑撥,均為徒然。

  這樣評判陳水扁,不是粗暴的,更不是憑空捏造的,看一看陳水扁是如何看待兩岸經貿關係的。

  陳水扁表示,過去毫無節制與管理的對中國大陸投資,是導致台灣出現「M型社會」最主要的原因,繼續大量增加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不但不會改善「M型社會」的衝擊與困境,反而會進一步助長趨勢的惡化。他還指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吸引外資,造成「投資國」本身產業的外移與空洞化、中高收入就業機會減少、薪資所得長期停滯、內需產業持續不振,結果導致中產階級逐漸消失,而變成貧富兩極化的「M型社會」,不論是日本、韓國或台灣都面臨相同的威脅與危機。

  在此,陳水扁採取了三種手段來損毀兩岸經貿關係:一,偷天換日。用完全負面的假結論來替代正面的真事實。二,嫁禍於人。把台灣經濟不景氣的主要責任從自己身上推給大陸。三,自暴自棄。知道自己沒有能力處理好台灣經濟,乾脆表示不玩了。

  對此,馬英九一語道破地說:台灣「M型社會」和中國大陸沒有直接關係,陳水扁做不好,不要推卸責任。台灣「M型社會」是民進黨政府貪污無能造成的,政治不穩定、不安定,單是停建核四就損失新台幣4千億元,台灣經濟如何做得好。馬英九說,不是因為台灣對其他地區的投資也很多,尤其是台灣對大陸投資的出口,是非常典型的,由投資帶動的貿易,換句話說進口台灣貨物的很多都是台商,這一點不懂陳水扁是真的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

  馬英九指出的問題,陳水扁心知肚明。台灣經濟直至今天還能運轉順利,沒有百萬大陸台商的努力經營,沒有大陸經濟腹地的無私支持,沒有兩岸經貿的穩定發展,有可能嗎?如果執政者處理得當,台灣經濟早就成了V字形。看一看與台灣經濟處境極為相似的韓國,絕對不會發出陳水扁式的M、M、M的哀嘆,更沒有以為加強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貿易導致出現什麼「M型社會」。陳水扁拉韓國來說事,純屬自作多情。

  韓國與台灣相似與不似在何處?

  一,韓國與台灣一樣,大量投資在大陸。韓國與台灣不一樣,前者是政府鼓勵,民間支持。後者是政府封殺,民間自發而為。

  經過15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最大的海外投資對象國,而韓國是中國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國。截至2007年11月底,韓國累計對華實際投資總額為342.6億美元。截至2006年9月,中國對韓國的投資也達到了8.9億美元。預計2007年兩國貿易規模有望超過1500億美元。2005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韓國時,與盧武鉉總統達成共識,到2012年,要實現兩國貿易總量超過2000億美元的目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實現這一目標是可以期待的。

  二,韓國與台灣一樣,大批民眾移居大陸。韓國與台灣不一樣,前者是全民籠罩在「中國熱」之中,後者是掙扎在「去中國化」的政策陰霾之中。

  據統計,今天,在北京生活的韓國人有30萬人,在中國長期生活的韓國人總數已經高達94.6萬人。每年有大約400萬韓國人到中國旅行,使中國成為韓國人最大的海外旅遊目的地。據韓國經濟技術研究院(KIET)統計,截止2005年末,「韓流」給韓國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收入已超過45億美元,其中33億美元來自中國。韓國目前有5.5萬名中國留學生,而在中國留學過的韓國人的數量也達到6萬人。

  三,韓國與台灣一樣,都期盼能夠接納更多的大陸資金。韓國與台灣不一樣,前者是政府與民間的一致心願。後者是民間在期盼、政府在扼殺。

  學者指出,中國大陸政府已採取積極鼓勵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戰略。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2006年4月發佈了有關外匯管理6項新政策的《人民銀行2006年5號公告》,開創了「中國美元」投向海外的新時代。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的數量正在快速增加。2006年上半年中國流向國外的投資資金達448億美元,是去年85億美元的5.3倍。預計中國流向海外的資本數量將逐年增長。對此大趨勢,韓國上下已作好充分準備,掃平各種政策障礙,牢牢抓住吸收中國資本注入的良好機遇。

  韓台對比之下,台灣仇視大陸政策,惡化兩岸關係政策,自閉經濟格局政策,拒絕發展進步政策,實在是萬惡之源。陳水扁執政8年,在兩岸經貿政策上一無是處,連最為重要、又是最為可行的直航都飄搖徘徊了8年,如此,陳水扁有什麼資格奢談台灣經濟!

  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繼任者不改變思維,台灣的「M型社會」必將持續下去,如何敢與韓國的未來相比?

  2008年1月3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