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僑鄉的投資環境要加强“軟件”建設



  4月中旬,筆者去某市參加僑務工作會議,在會議小組討論時,聽到一個區的僑辦主任談到這麽一件事:有一位港商,前來該區投資辦企業,企業還未投産,供電、供水部門就先後上門,要港商先交數萬元的水、電基金費,理由是外商來辦企業,增加了用電、用水的負荷。港商對此很有意見。  

  這種“亂收費”的現象,在我省一些市、縣均存在。筆者去年底去粤東某縣,也聽説該縣原來對“三資”企業的各種收費也很多,後來,經過縣僑辦等部門積極反映,提出解决的意見,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重視,發出了文件,才將收費减少至幾項。

  除了“亂收費”之外,其他影響外商投資的因素還不少,如一些有關政策規定不够明確、具體,幹部作風拖拉,辦事效率低,政府部門互相扯皮、推諉,甚至於社會風氣、治安情况的不理想,等等,諸如此類,都可能使外商“足將行而趑趄”。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硬環境”(硬件)的建設,更是成績驕人,别的不説,僅以修橋鋪路而言,10年間全省就集資建橋超千座,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至於“軟環境”(軟件)的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從耳聞目睹的情况看,筆者感到與“硬件”的建設相比,“軟件”的建設還有較大的距離。如前面所説的“亂收費“及辦事效率低、相互扯皮等問題,在一些地方仍比較普遍。看來,“軟件”的建設問題於今已顯得十分突出,如不注意解决,將會成爲未來10年引進僑資,發展經濟的制約。

  因此,筆者愚見,在今後10年,“軟件”的建設更顯重要,應該大力加强。因爲,如果“軟件”差,即使“硬件”再好,也難以使外商感興趣;相反,一些“硬件”不是很理想的地方,由於“軟件”建設搞得比較好,却可“招蜂引蝶”。就拿新會縣荷塘鎮來説吧,該鎮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四面環水,曾是一個孤島,過去進出該鎮要過兩個渡口(今年4月底才結束孤島歷史),但他們的引資工作却搞得有聲有色,全鎮引進“三來一補”工廠49家,外商投資設備2020萬港元,解决了4000人就業,去年收入工繳費2300萬港元。相反一些“硬件”比荷塘好得多的鎮,引進工作却遠遠比不上他們。荷塘爲什麽有吸引力?很簡單,主要是他們注意做好僑胞(包括投資者)的服務工作,想僑胞之所想,急僑胞之所急,積極爲僑胞排憂解難,用鄉情、親情、人情温暖僑心。荷塘的成功是很能説明問題的。由此看來,廣東在90年代要引進更多的外資,在繼續搞好“硬件”建設的同時,一定要高度重視、大爲加强“軟件”的建設。

  

     (原載《華僑與華人》1991年第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