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生存證明”向我們證明了什麽?


  大約10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題目叫做《生存證明》的短小説發表在報紙上,内容大概是説,一位出國定居的退休幹部回來國内時想領取退休金,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他提供“生存證明”才肯辦理,而這位退休幹部回國前並没有去使領館辦好“生存證明”,結果頗費周折。

  一個活生生的人,竟然證明不了自己的存在,非要由一張没有生命的紙去證明,没有所謂“生存證明”就領不到退休金。事情竟然荒唐到這種地步,恐怕在這個世界上没有更加荒唐的事情了。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小説中的場景10年後在現實中竟然活生生的再現,荒唐的故事依然繼續荒唐,而且更加荒唐地上演着。

  據媒體最近報導,2007年7月10日,廣州市退休人員黄少英去醫院看病,被告知醫保賬户内已無錢。一直靠微薄的退休金過活的黄趕緊打車去銀行,查詢自己的社保賬户,發現7月的社保費果然没有到賬。第二天黄去找居委會去反映,居委會答應幫她去瞭解情况,但一等半個多月過去,去詢問回答還是“再問問”。黄等不住了, 7月20日和女兒先到了梅東路醫保中心,工作人員告訴她,要恢復賬户,必須先去街道開“未死亡證明”。於是黄回黄華路街道開證明。居委會因從没開過“未死亡證明”,只好給她寫了“經查,黄少英同志現住越秀區建設街×樓×號,是黄華南社區居民,請社保中心給予辦理有關手續”的字條並蓋上公章,囑咐她去越秀區社保中心辦手續。她到越秀區社保中心後,被告知應該去海珠區社保中心辦,但到了海珠區社保中心後,工作人員却叫她去建設街辦事處退管辦。到建設街辦事處退管辦後,退管辦讓她先去銀行打本看錢是否到賬再説。黄去銀行打本,顯示未到賬,再返回退管辦,没等把情况説完,工作人員就打斷她的話,叫她下周一再來。   

  一天跑了五個部門,打車錢花了130元,却連自己的社保金哪裏出了問題都没搞清,更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補回來。心力交瘁的黄感到没有希望,回到住地樓下便哭開了。黄此哭驚動了愛打抱不平者,鄰居一個阿姨聽説黄婆婆的遭遇後,給某報社打電話,請記者爲黄伸張正義。8月2日,《75歲老太太領社保金被告知要開具“未死亡證明”》的新聞見報。一輩子默默無聞的黄婆婆,忽然成了新聞人物,最後她的問題在有關部門過問下得到了解决。“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一出悲劇變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劇。

  在最近發生連串新聞造假事件之後,報紙登出這篇報導,如果不是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而且還有圖片爲证,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是匪夷所思的天方夜談。然而,這不僅是一則真實的新聞,而且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還不是少數,不僅涉及國内,也涉及國外。就以“生存證明”而言,原來其辦手續的繁瑣和不方便早爲僑胞所批評,正因爲這樣,前兩年廣東省僑辦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專門下發文件,對定居海外的退休人員領取退休金辦理生存證明予以簡化,大大方便了有關僑胞。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黄少英遇到的問題實在是太多太多,比如,媒體經常報導,某些地方住户斷水、斷電(或不通水、不通電)多時,道路坑窪積水、垃圾亂堆無人清理,等等,群衆投訴反映很多、時間很長,有關部門或不當回事,或相互推諉,久拖得不到解决,最後在媒體曝光、領導過問批示後,才得以解决。本人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前幾年與美國華僑在某酒家喫飯,懷疑食品質量有問題,按公佈的投訴電話打電話給區和市消費者委員會投訴,結果是相互踢皮球,無人理睬。每逢遇到這樣,你只有感嘆:早知如此,何必投訴!

  黨和政府一再强調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然而像黄少英這樣被有關部門踢皮球的事情仍然一再發生,“生存證明”的背後又向我們證明瞭什麽?這不能不值得我們深思。

  黄少英的遭遇,説明瞭一些部門工作人員理想信念的缺失,背棄了“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淡漠了“爲人民服務”的意識,心裏始終没有群衆這根弦。

  黄少英的遭遇,説明瞭一些部門在作風建設上的不足。在黄少英問題上,一些部門工作人員的麻木不仁、互相推諉、不負責任、不懂業務、驕横跋扈,已經到了令人齒寒和不齒的地步。

  黄少英的遭遇,説明瞭政府管理上的不足。一些部門相互推諉扯皮,與部門職責不清有關,一些事情久拖不解决,似乎與各部門都有關,各部門都管,實際上誰也不管,或者管不了。

  總之,這些“頑疾”不解决,類似黄少英的遭遇這樣的“黑色幽默”還會不停地繼續。

  當年我的短小説的結尾,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而現實中的黄少英也落了個大喜結局。報紙的有關報導寫道:

  她陷入無限痛苦和悲傷時,大門被敲響。黄少英看到一群老老少少涌進她家,有人拎着果籃,有人熱情地握着她的手,有人拍着她的肩膀,還有人不停地拍照。她的眼睛被閃光燈晃得很不舒服。來人自我介紹,有建設街道辦事處的主任,有越秀區退管辦的主任,還有越秀區建設街黨工委書記。一位女士握着黄少英的手説:“我們都是幾十年的街坊了,是有感情的,應該互愛互助。”另一位遞上了服務卡:“以後黄姨有什麽事,給我們打個電話就好了,我們上門來爲你辦理。”黄少英老泪縱横,不停地説:“不好意思,我給街道添麻煩了。”馬上有人接茬,“没關係,没關係!”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各有關部門當初如果都是現在這種態度,那麽黄少英事件就不會發生了。

  但願這“亡羊補牢”不是被動、無奈之舉,更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次基於對事件反思基礎上采取的切切實實的轉變作風、改變工作的起點,這樣,老百姓幸甚!

  

  (來源:林琳總總的blog,http://blog.sina.com.cn/gdqblinlin,發佈時間:2007-09-03 23:41:53 ,相關報導見 2007年08月22日《中國青年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