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不同的做法得出不同的效果



  前幾天上了篇《走上僑務之路,只能奮不顧身走下去》(原題《少吃點、少喝點,身體健康有保險》)的文字,談到大吃大喝“敗壞了黨風喝壞了胃”。盡管如此,在當代國情社情的大環境下,即便是正常的公務活動,喫喝還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如何吃、如何喝,做到既吃得衛生、節約,又顯得大方得體,令人感到滿意,却是一門很有考究、很講藝術的學問。 

  去年(2006年)我親身經歷過的一些例子,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個中道理,很值得體味。

  去年8月一天,我到遭受特大洪水襲擊、損失慘重的某縣級市調研瞭解灾情,以便動員組織僑胞捐建“僑心居”,協助政府幫助“全倒户”灾民在元旦前搬進新居。同行的還有兩位女士,其中一位是人民日報華南分社的記者。

  到達該市時已是下午一點,於是當地接待人員帶我們直接去餐廳午餐。到達餐廳房間後,一位副市長臉紅紅的走進來,陪同喫飯。他剛陪過一餐,臉漲紅着,看來喝得已有些狀態。坐定後,他叫下屬拿出一瓶洋酒來。我連忙説,我不會喝酒,就不要喝酒了。他以爲我是推托,非要開了酒瓶,把酒斟進杯子。我始終没有喝,一是確實不會,二是正是大灾之後,也不敢造次。點的菜也很多,擺滿了一大桌,結果只吃了一半。雖説菜並不珍貴,但剩下那麽多,也有浪費之嫌。那位副市長因喝得有些狀態,對隨我去的兩位女士説話、動作都不太斯文,使得本來對如此喫喝不滿的女記者更爲不滿,吃了少量東西後乾脆“罷吃”,坐到旁邊的沙發上去。

  一個經濟落後的山區市,一方面剛遭受嚴重洪灾,老百姓生活很困難,百廢待興,而政府資金緊缺,需要各方面支援;但另一方面,個别官員仍然像平時那樣大吃大喝。這種情况,實在令人痛心。反差如此强烈,難怪女記者會産生不滿,甚至義憤填膺了。也許他們那樣做是爲了表示對上面來人的熱情,也許現實的“潜規則”使他們不得不“异化”,然而,看到他們在大灾面前仍然如此,一想到百姓的困苦,我心裏還是感到不是滋味。

  在當年底,我們組織《星島日報》記者到粤北另一山區市采訪灾後重建情况。有了前面的親歷,我專門打電話給韶關市外事僑務局領導,就接待境外記者的喫喝安排問題作了詳細交代。我説,以吃飽吃好爲主,不要上大魚大肉,盡量上有地方特色的農産品,包括玉米番薯芋頭,新鮮蔬菜等等;要掌握好份量,不要浪費。他們照我的吩咐去做,結果效果很好。《星島日報》後來推出連續報導,其中有一篇專門講到在韶關的喫喝問題,對韶關市的安排大加讚揚,用文章的話説,雖然没有像去别的地方那樣吃到山珍海味,但他們非常高興。

  前一段陪同香港道德會一班善長仁翁到樂昌市爲樂昌一小捐贈100萬元。帶隊的霍宗杰先生對我談起了他此行最大感受之一,就是吃的安排很好。所謂安排很好,也同接待《星島日報》記者一樣,吃的都是家常菜,特别是他們很少吃到的新鮮蔬菜,他們感到很高興。其實,在他們去之前,我也打電話去與有關方面作了交代。他們去山區是做善事,住、吃一般都自己負責,當地政府出於禮貌和熱情,招待他們吃頓飯是應該的。霍先生對我説,過去有些地方用鮑魚、魚翅招待他們,做得既不如香港好,價錢又比香港貴,實在没必要、不應該。

  同樣是喫喝,却得出不同的結果,這很值得我們反思。我想,只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按照既不敗壞黨風又不傷害身體的原則去安排,就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來源:林琳總總的blog,http://blog.sina.com.cn/gdqblinlin,發佈時間:2007-09-16  23:42:04,原標題《再談喫喝問題》)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