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馬來西亞地緣性百年華團革新發展的經驗



  馬來西亞是華人社團(本文按照馬來西亞華人的習慣説法,以下把“華人社團” 簡稱爲“華團”)數量最多、出現最早的國家之一。據有關資料,馬來西亞註册的華團有7900多個。〔1〕許多華團歷史久遠,超過百年以上歷史的地緣性華團就有83個,〔2〕超過200年曆史的有馬六甲增龍會館(1792)、惠州會館,檳城廣汀會館(1795)、增龍會館(1801)、嘉應會館(1801)等。

  爲籌備於2006年11月舉辦,以“團結、革新、發展”爲主題的“百年僑團群英會”,筆者與同事在當年6月到馬來西亞展開爲期半個月的專題調研,走訪了吉隆坡、馬六甲、檳城、太平、怡保等城市的四五十個百年華團,瞭解華團革新、發展的情况。通過調研,發現馬來西亞華團在革新發展方面有較大的進步,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可供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華團參考借鏡。

  一、革新發展是馬來西亞華團的永恒話題

  馬來西亞華人學者把馬來西亞華團發展歷史分爲8個階段:(1)雛形時期(19世紀之前);(2)草創時期(1801-1890年);(3)拓展時期(1890-1941年);(4)停頓時期(1941-1945年);(5)復興時期(1945-1956年);(6)鞏固時期1957-1969年);(7)整合時期(1970-1989年);(8)振興時期(1990年至今)。〔3〕

  按照上述歷史分段,馬來西亞華團的革新發展可以説發端於五六十年代, 七八十年代是自發時期,九十年代後進入自覺時期。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自發到自覺、從感性到理性這麽一個發展歷程。

  百年華團爲什麽要革新?這既有外在因素的拉動,也有内在因素的推動。

  馬來西亞百年華團歷經風雨,在歷史上曾扮演重要角色,起到了聯絡鄉誼、守望相助的作用。但是,“二戰”以後,隨着大規模移民潮的結束,鄉團過去發揮作用的基礎逐漸喪失,原有的功能日漸弱化。七、八十年代新經濟政策施行期間,華人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遭受挫折,危機感强烈。特别是當時華社面臨着關係華人生存發展的保留華文教育的重要的新課題。關心華人前途的人士對華人社團寄予希望,要求華人社團在政、經、文、教等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社團内部,華團領導層開始進入“老齡化”,年輕一代對會館的聯誼性活動興趣逐漸淡化,令華團領導人産生青黄不接、後繼無人的擔憂。在“内憂外患”的情况下,催生了華團的第一階段革新潮,也就是從20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階段。這個階段,以組織革新和定位更新爲改革主要内容,首先是組織的内部革新,從不健全到健全,從不民主到民主;其次是定位的調整,從鄉親聯誼到傳承文化。

  進入九十年代,馬來西亞華團的内外部環境發生了許多變化。在外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日新月异給全球帶來巨大的衝擊,馬來西亞進入公民社會。在内部,隨着華社第一、二代人數的减少,第三、四代成爲主流,華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面臨新的問題,其存在價值面臨新的挑戰甚至危機。社團内部對革新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革新發展意願更加强烈,因此一些華團加快了改革發展的步伐,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這個時期,華團除繼續完善内部架構如青年團組織等外,主要是重新定位、擴展功能、開放門户。

  可以説,革新問題在近一二十年已經成爲馬來西亞華社一個永恒的話題,許多華團把革新擺上了議事日程,許多華社領袖和有識之士不斷呼吁和推動華社的革新,並提出革新的途徑和方法。一些華團還組織舉辦了關於華團發展問題的專題研討會,就華團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路向進行探討,希望帶動華團組織達致“觀念現代化、管理專業化、組織年青化、活動多元化、體系制度化”的“五化”目標。

  盡管馬來西亞華社對地緣性華團的作用和革新效果評價不一,但我們通過考察,還是發現有許多地緣性華團不同程度地邁出了革新發展的步伐,取得了明顯效果。 

  二、馬來西亞華團革新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健全完善組織,依章民主管理

  過去華團由於功能單一,組織架構也比較單一,運作不够透明龢民主。有的社團領導人一任就是多届,甚至幾十年。隨着情况的變化和華團的發展,要求對華團原有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進行改革。因此,馬來西亞許多華團重視組織的建設,首先是修改完善章程,明確規定每届理事會的任期;其次是完善組織架構,除設立理事會、信理員等外,根據需要設立了青年團(部、組)、婦女部(團、組)、奬貸學金委員會等。現在百年華團的組織架構大多如此。大的華團,如雪隆廣東會館、雪隆潮州會館、雪隆海南會館等,由於會員多、活動多、物業多,組織更爲完善。雪隆海南會館1999年就設有教育組、福利組、青年團、婦女部、互助部、樂聖嶺佛學會、工商組、文化活動諮詢委員會、大專與專業團、學術與出版委員會、龍獅團、樂齡組、攤位小組、ISO品質促進委員會等14個小組,是馬來西亞内設機構最多的華團。

  這種功能齊全又比較穩定的組織架構,就使得華團本身既加强領導,又分工合作;既相互制約,又形成合力,從而使社團能够有效的組織、運轉起來。

  (二)調整功能,開放門户,服務社會

  地緣性華團相當長時期主要功能是聯絡鄉誼、守望相助。“二戰”後,華僑社會轉變爲華人社會,華團原有的功能逐漸下降和淡化。因應新的情况,華團凸現了文化傳承的功能,把發揚本民族和祖籍地文化作爲己任,支持推動華文教育,舉辦許多文化活動。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之所以在全世界獨樹一幟,保存發展得最好,主要是華人社團的大力推動和支持。許多經濟實力雄厚的百年華團紛紛捐款支持興辦獨立中學、小學,設立奬教、奬學金和助學金、貸學金等,並就華教問題聯合起來與政府抗争。

  此外,許多華團單獨或共同舉辦豐富多彩、有祖籍地文化特色的中華文化活動。如馬來西亞客家公會聯合會近幾年聯絡各地鄉團舉辦“客家文化節”活動,雪隆廣東會館多年主辦全國中學華語文藝歌曲合唱比賽、雪隆華小講故事比賽,雪隆潮州會館舉辦面向全國的中華文化學習營,馬六甲華人社團把鷄場街辦成華人文化街,等等,都産生了很好的影響,增强了華團的凝聚力。2004年5月16日檳城海南會館主辦、獲得檳州36個媽祖廟(天後宫)、宗團、鄉團協辦,以“傳承媽祖文化,發揚媽祖精神”爲宗旨的“天後聖母千秋寶誕既靈身巡幸檳威海陸大典”活動,成爲轟動全城的一大盛事。

  隨着馬來西亞進入公民社會,一些華人社團功能逐步轉向服務社會的社會工作,提供社區服務,並經常主辦爲華社服務與爲國家、社會服務相統一、相結合的活動。馬來西亞廣東會館聯合會(“馬廣聯會”)會長李劍橋2003年在談到該會的未來展望時,認爲“馬廣聯會”在社會領域,可以開展救濟灾民貧老、資助會員,協助政府開展社會福利與公益事業,參與環保與社區工作。〔4〕

  雪隆海南會館連續10多年發動“你的一滴,我的一命”的千人獻血活動,最多的一天達1600多人獻血。該會由内政部授權設立婚姻登記部,每年約有4000對新人在此喜結良緣。這已明顯是社區服務了。

  至於華團舉辦的許多聯誼、文化大會,更是配合和促進當地經濟、旅遊、文化的發展。如檳城海南會館主辦的“天後聖母千秋寶誕既靈身巡幸檳威海陸大典”,檳州首席部長許子根評價認爲,“無形中爲檳州旅遊業增添了生氣。”因此他“希望這種活動,在檳州全民的推動與協助下,每年農曆三月間皆能隆重舉行,以配合檳州政府所推動的旅遊節目之一,以促進檳州旅遊業的發展。”〔5〕以雪隆廣東會館爲主體的“馬廣聯會”,將在2007年舉辦第四届“世粤聯會”,這不僅是廣東籍華人的盛事,也是配合馬來西亞國家旅遊年、推動馬來西亞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得到了馬來西亞國家旅遊部的支持。由多個百年華團組成的馬來西亞廣肇聯合總會,在2006年5月舉行成立28週年慶典,其活動内容之一就是經貿旅遊交流,邀請馬來西亞旅遊部的官員推介馬來西亞的旅遊資源,使來自中國等國家的客人增加了對馬來西亞的瞭解。

  華團功能的改變,導致了服務對象的突破。除了奬助貸學金的頒發對象仍是同鄉子弟外,其他方面如學校、活動等已面向整個華社,有的甚至開放給友族。如檳城潮州會館辦的韓江小學、中學和韓江學院(大專),已面向所有華人甚至馬來人。雪隆潮州會館近幾年主辦的“中華文化學習營”活動,面向全國所有華裔學生。雪隆海南會館、新山廣肇會館主辦的許多活動,都面向所有華人甚至友族人士。

  功能的調整改變和服務對象的擴大,增强了華團的社會影響力,促進了華團的發展。

  (三)創新活動内容、形式,增强凝聚力、輻射力

  活動是增强對内凝聚力、對外輻射力的重要因素,是華團活力的外在表現。馬來西亞許多華團的活動,已從單一化發展到多元化,既照顧到華團本身會員的需要,又考慮到社會其他人群的需求。雪隆廣東會館的許多活動通過青年部舉辦,青年部就設有行政組、康樂組、學術組、文娱組、體育組,其中文娱組又辦了舞蹈班、歌咏班、魔術班,學術組設漢語拼音班、國際音標班、漢語揣摸小組、借閲小組。由於各小組都争着舉辦活動,因此其活動場地經常不够用。

  雪隆海南會館自我評價是“全國所有會館中,活動最多最引人矚目的會館”。〔6〕據該會秘書長黄良友介紹,該會館現在每年舉辦的活動達上百項,以至於從會館領導、專職工作人員到義工,一年到頭都忙得不亦樂乎。

  (四)發揮青年組織作用,吸納和培育新生力量

  隨着時間的推移,馬來西亞華團成員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老齡時代”,面臨接班人等突出問題。許多華團領袖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於是把培養新血、成立青年團擺到了議事日程。正如有人指出:“青年爲社會的中堅,國家的棟樑,而會館的興衰隆替,對青年亦有莫大關係,更視乎各會館目前之情况,泰半主其事者均爲老輩人士,是故對培植新血發展會務,確爲當前環境急切之任務。”〔7〕1998年潮州會館署理主席、拿督許廷炎呼吁:“其實不只是潮州會館,全國鄉團都應重視青年團的的存在,青年團是會館這一輩領袖與成員未來的接班人,如果我們鄉團不讓青年發揮作用,那麽,那將是在浪費我們最重要的人才資源。”〔8〕成立青年團,並支持青年團自主地開展活動,成爲了華團發展的需要和關鍵所在。

  目前,馬來西亞華團成立青年團(部、組)比較普遍,組織也比較完善。以下是雪隆廣東會館青年部的組織架構圖:

  許多社團的青年團不斷發展壯大,活動豐富多彩,使社團增添了活力,培養了社團的接班人。雪隆惠州會館青年團設有合唱團、武術班、乒乓、籃球、羽球、 跆拳道、醒獅團及象棋隊等,活動有生活營、講座會及協助會館執委會推動會務等。合唱團在著名女高音丘淑明局紳的指導和指揮下,造就了許多優秀的歌手。並於1978、1979年兩度主辦全國藝術歌曲歌唱比賽及客家山歌比賽,取得圓滿成功。合唱團還聯合吉隆坡多個音樂團體主辦或協辦多届吉隆坡歌樂節,爲當地樂壇的發展盡力。

  “馬潮青”在2004年11月組織實施“長征一號”計劃,即在預定的47天内訪問“馬潮聯”屬下的40家會館,並開展相關的系列活動。該活動按時完成,對潮團在信息時代保護和發展華人文化産生積極的帶動、推進作用。

  除了設立青年團外,一些華團還根據實際情况分别設立面向專業人士、商界人士及非華語教育背景人士的組織,以團結聯絡這些人士。如雪隆客屬會館專門設立了“客家俱樂部”,目的是聯繫受非華語教育的精英人士。檳城海南會館設立了3個組織,一是“大專聯誼會”;二是“青年商聯會”,這是全國華團首個成立“青年商聯會”, 宗旨是讓華團現代化,以商業元素刺激華青參加與認識華團組織,從中挖掘能够真正獻身華團的青年及提昇族群、鄉團的經濟活動與實力。三是“文化學會”。據該會館會長林秋雅介紹,“文化學會”主辦的是屬於有建設性、高層次的活動,以配合時代的發展,該學會打破籍貫、地緣、血緣及姓氏宗祠的慣例,成員除了有海南人外,也有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大專生。〔9〕

  目前,馬來西亞華團青年組織已從單一社團的青年團,發展到各“幫”聯合性的青年組織(如馬潮青、馬廣聯青等)。“馬廣聯青”有36個屬會,“馬潮青”現有40個屬會,“海聯青”目前擁有50個屬會,成立於1978年的“福聯青”擁有107個團體會員。這些青年總會旨在聯繫各地屬會青年團組織,團結同鄉青年,促進青年活動,並協助母會推動會務工作,已成爲母會不可或缺的支柱,給母會帶來活力和生氣。青年團與母會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良性互動合作機制。1985年4月19日馬來西亞成立全國性的鄉聯青聯絡工委會,在此基礎上1994年12月28日成立鄉聯青總會,包括22個血緣性、地緣性的鄉青總團,以及超過50個鄉團青年團參加。

  青年團的成立,其作用和影響是明顯的。除了活躍母會的活動外,更重要的是吸引年輕人和培育接班人,使社團持續發展。現在許多百年社團的領導都有青年團的背景。如雪隆廣東會館,現有50個董事,其中17人有青年團背景。現任馬客聯會長的吴德芳先生曾任嘉聯青第3—7届(1978-1982年)中央理事會正團長。

  (五)采用現代管理方法,科學、民主管理社團事務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管理手段日臻成熟,一些華團主動把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運用到社團的管理上,促進了觀念的革新和會務的發展。

  1.設立互聯網站。一些社團如馬海聯、馬福聯、馬廣聯及雪隆海南會館、廣東會館、潮州會館、惠州會館、客屬會館等設立了網站或網頁。設立互聯網站對社團發展有幾方面的作用,以下以雪隆海南會館網站爲例:

  一是信息公開功能。網站刊登了該會館 2006-2009年度理事會選舉成績表,42名理事的選舉得票情况全部公諸於衆,一目了然。

  二是聯絡功能。通過網站發布信息,加强與會員的聯絡溝通。如會館青年團、婦女團的活動通知(中英文)均在網上發佈,把會議時間、地點、大會日程及相關事項等一一列明。

  三是辦公功能。該會設立的奬勵貸學金申請,可在網上進行,列明有關章程和要求,申請者可在網上下載表格申請。由於該會館的天後宫設有婚姻註册部,因此還可在網上進行婚姻註册申請,爲此,網上還詳細介紹婚姻註册手續須知等。儼然是政府的電子政務、網上審批。

  2. 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一些大的社團如雪隆海南會館、雪隆潮州會館、吉隆坡廣東義山等大的華團,把鄉團組織當作企業來管理,引進了現代管理理念和模式,尤其是企業管理的ISO2000管理模式。

  雪隆海南會館是最早引入企業管理模式的,在1999年獲得ISO 9001版本的全面品質管理體系認证,在2002年獲得ISO 9001:2000版本的全面品質管理體系認证,在2004年獲得“ISO 14001:2004國際環境管理體制證書。引進現代管理方法,不僅是方法的問題,更是觀念的問題,因爲由此涉及到從華團領導到其他理事、會員都必須轉變觀念,接受和適應新的要求,按規則辦事。這就使得社團管理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規範化、公開化,促進了社團的發展。

  (六)整合資源走向聯合,擴大華團的整體作用和影響

  在“二戰”前,馬來西亞已有聯合性的社團組織,如檳城廣汀會館、檳州大會堂,各地的廣東會館、大會堂、中華公會(公所)等,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的僑團起到統合的作用。         

  隨着國際國内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近二三十年來,原有的聯合性社團繼續完善健全,新的聯合體相繼出現。并且從各個幫的地緣性社團的全國性聯合,發展到所有地緣性社團的全國性聯合,形成了獨特的縱横交錯、互爲依靠、相互作用的社團結構和網絡。如馬廣聯、馬客聯、馬潮聯、馬福聯、馬海聯、馬惠聯、廣肇聯總、增龍聯總等,都是以百年華團爲基礎的全國性鄉團聯合體。這些聯合體的組成,不僅增加鄉親的團結與聯繫,也促進會務的發展和中華文化的傳揚,擴大華人在當地的影響。

  2002年,由廣聯會、潮聯會、客聯會、福聯會、馬海聯、廣西總會、三江總會組成“七大鄉團協調委員會”,成爲與中華大會堂、工商聯總、董教總並駕齊驅的全國性華團組織。其宗旨主要是凝聚各鄉團的力量,促進華社的團結進步,以及增加各族的親善合作及諒解,同時積極扮演維護華社教育、經濟及文化的角色。“七大鄉團協調委員會”的成立,表明地緣性華團發展到更高的層次,不僅擴大了地緣性華團在華社的影響,也增强了華人對外的聲音和力量。

  與此同時,近一二十年來,馬來西亞華團日趨國際化,或積極發起成立世界性華人組織,或積極參與舉辦世界性華人組織的活動。不少世界性華僑華人組織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發起成立,或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如國際潮團年會首届年會雖然是由香港潮州總會1981年11月舉辦,却是馬來西亞雪隆潮州會館1980年組團訪問香港、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並主辦東南亞潮團聯誼座談會而促成的。1985年11月16日由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主辦第三届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共1200人參加。世界廣東同鄉聯誼大會則由新加坡廣東會館、馬來西亞廣東會館聯合會發起,並在2000年由新加坡廣東會館主辦第一届大會,將由馬來西亞廣東會館聯合會在2007年11月主辦第四届大會。世界性華人組織的成立和聯誼活動的舉辦,不僅增進各國鄉親之間的團結聯繫、合作交流,也擴大了馬來西亞華人在當地的影響和作用,促進馬來西亞的旅遊、經濟和文化事業發展,因此得到了當地政要的高度重視,應邀出席成立大會或聯誼活動並講話,給予大力的支持。

  結語:

  近二三十年來,馬來西亞許多華團因應華社和國際國内情勢的變化,努力推行革新,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增强了華團的活力,提昇了華團的凝聚力,促進華人更好地融入當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接班人問題。當然,馬來西亞華團的發展目前仍然面臨不少有待解决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華團的革新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進和漫長的過程。

  從馬來西亞的經驗看,華團能否重生和發展,關鍵是能否與時代和華社的脈搏共跳動,推陳出新。要解决華團發展面臨的諸多難題,革新是唯一出路。

  

  注釋:

  〔1〕《獻辭》,星洲日報、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聯合出版《馬來西亞華團總名册》,第11頁。

  〔2〕文平强博士:《馬來西亞華人社團——角色、功能與特性》,星洲日報、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聯合出版《馬來西亞華團總名册》,第19頁。

  〔3〕劉崇漢:《大馬華團的研究與發展》,星洲日報、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聯合出版《馬來西亞華團總名册》,第24頁。

  〔4〕李劍橋:《馬來西亞僑團現狀和展望 》,中國僑網,http://www.hsm.com.cn/node2/node116/node119/node162/node1295/node1297/userobject6ai78692.html

  〔5〕《二00四年慶祝天後聖母千秋寶誕既靈身巡幸檳威海陸大典》,第E頁

  〔6〕《古銅香爐解困惑——雪隆海南會館108年細説從頭》,《雪隆海南會館史料匯編》,馬來西亞雪隆海南會館出版,2002年6月,第45頁。

  〔7〕《嘉聯青成立經過》,馬來西亞嘉屬會館聯合會金禧紀念《五十年的歷程》,270頁。

  〔8〕《檳榔嶼潮州會館慶祝成立134週年紀念特刊》,1998年,第A19頁。

  〔9〕《中國報》,2004年7月14日,“今日北馬”

  

  (注:本文爲筆者2006年11月在廣東省僑辦主辦“百年僑團群英會”上所作的演講,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綫”現場直播,網址http://gb.cri.cn/1321/2006/11/21/1569@1313292.htm,收入吕偉雄主編、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11月出版《龍騰四海 百年僑團》,及吕偉雄主編、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9月出版《海外華人社會新視野》)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