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外關係是個好東西



  ——關於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對廣東改革開放作用的再認識

  1977年10月,在中國改革開放前一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會見香港知名人士利銘澤夫婦時指出:“説什麽‘海外關係’復雜不能信任,這種説法是反動的。我們現在不是關係太多,而是太少,這是個好東西,可以打開各方面的關係。”小平同志這裏所説的“海外關係”,是指數千萬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在“四人幫”垮臺才一年,“左”的流毒影響還没有肅清的情况下,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站出來爲“海外關係”平反,表現出一代偉人的世界眼光和遠見卓識,不僅爲僑務戰綫的撥亂反正提供理論依據,也爲中國的對外開放鳴鑼開道。在此後10多年裏,小平同志多次闡述“海外關係”的作用,1993年在與上海各界人士共迎新春佳節時更指出:“中國與世界各國不同,有着自己獨特的機遇。比如我們有幾千萬愛國同胞在海外,他們對祖國作出了許多貢獻。”從開放前夕爲“海外關係”正名,到後來把海外僑胞看作中國大發展的“獨特機遇”,可見小平同志對海外僑胞、港澳同胞作用的獨具慧眼。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證明,小平同志關於“海外關係”的論述無比正確。正是由於擁有並善於抓住“海外關係”這一寶貴資源和獨特機遇,廣東乃至中國的改革開放才得以迅速啓動、迅速發展、迅速見效,取得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

  “海外關係”對廣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貢獻,既表現爲物質的,也表現爲精神的和文化的,因而是綜合的、多元的。但是,過去人們在談及“海外關係”的作用和貢獻時,往往“見物不見人”,只是看到“海外關係”所産生的經濟力量,而看不到“海外關係”所藴藏的文化力量,這是一種片面的綫性的認識觀。如果把“海外關係”僅僅理解爲經濟的資源,把“海外關係”的貢獻僅僅理解爲經濟的貢獻,就容易陷入唯經濟論,唯GDP論,也就没有真正認識“海外關係”。全面考察廣東現代化的進程,可以發現,“海外關係”對廣東文化現代化的意義並不亞於對經濟現代化的意義,特别是在當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海外關係”對廣東改革開放更具獨特魅力。因此,當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時,有必要以世界眼光和全球化視野來重新審視和全面評價“海外關係”,從而更加科學地認識僑務、指導僑務、發展僑務。

  “海外關係”對廣東改革開放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放源頭

  1978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會,確立了實施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但是,對外開放如何起步,路徑如何選擇?這考驗着領導人的眼光和智慧。關鍵時刻,“海外關係”成爲了關鍵力量,成爲開啓對外開放閘門的動力。1979年初廣東省向中央提出創辦經濟特區的請求,當時廣東省領導之所以有“殺出一條血路來”的豪氣,離不開他們對“毗鄰港澳、華僑衆多”獨特省情的科學認識和把握。根據最早提出辦特區的吴南生同志回憶,1979年他提議在汕頭劃出一塊地方搞經濟試驗區,理由之一是潮汕地區海外華僑華人居全國最多,約占全國海外華人華僑的三分之一,其中許多是在外面很有影響的人物,可以動員他們回來投資。而小平同志在謀劃中國改革開放藍圖時,之所以確定廣東作爲改革開放的先行點,並把4個經濟特區中的3個放在廣東,“海外關係”是重要的考量。他在1991年回憶時説:“那一年確定四個經濟特區,主要是從地理條件考慮的。深圳毗鄰香港,珠海靠近澳門,汕頭是因爲東南亞國家潮州人多,厦門是因爲閩南人在外國經商的多。”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下發關於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文件,對廣東來説,中央决策的第一依據是廣東毗鄰港澳,華僑衆多,有開展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利條件。1983年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把實施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概括爲“對外更加開放,對内更加放寬,對下更加放權”。他説的對外更加開放,主要是放寬利用外資的審批權限,改革外貿體制,落實華僑政策,發揮華僑、港澳同胞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可見,中國改革開放大門首先從廣東打開,改革開放的“聖火”首先從廣東“傳遞”,“海外關係”成爲了中國改革開放這場歷史大變革的助燃劑和推動力,成爲中國特别是廣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强力支持者、墾荒者、推動者。

  二、風氣先導

  “海外關係”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群體,由於他們較早、較多接觸並瞭解外部世界,比國内人民更得風氣之先,自近代以來就成爲新思想、新觀念、新文化在廣東乃至中國傳播的主要媒介。近代以來許多重大曆史事件首先在廣東發生,比如廣東是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無不與此有關。在當代改革開放這一歷史大潮中,“海外關係”又一次給廣東帶來先進的理念、豐富的信息、廣泛的關係、寬闊的通道,使廣東能迅速瞭解世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率先與國際接軌。改革開放後廣東和中國沿海地區之所以較早形成市場觀念、效率觀念、環保觀念、慈善觀念等等,都離不開“海外關係”的影響。如港商霍英東先生投資興建的廣州白天鵝賓館,直接影響和帶動了廣州酒店服務業的改革。泰國企業家謝國民先生倡導的“公司加農户”的經營模式,也對廣東乃至全國産生重大影響。至於“海外關係”對國内慈善公益事業的參與和支持,更是對國内慈善文化重生的重要啓蒙,“海外關係”引進的許多行善形式(包括設立基金和基金會等)至今仍然是廣東各地的主要慈善載體。

  三、建設支柱

  “海外關係”對廣東在物質方面的貢獻,也就是我們長期重視的具像的、可量化的經濟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巨額投資、捐贈和僑匯,以及才智交流等方面。改革開放30年來,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在廣東的投資達到1200多億美元,占全省引進外資的70%以上(開放早期占的比例更高,據有關資料,1979年到1987年,廣東省實際利用外資549億美元,港澳同胞、華僑華人資金約占90%);在廣東捐贈興辦公益福利事業達400億元人民幣;廣東僑匯收入也達到數十億美元。此外,還有大批人才到廣東創業和交流合作。“海外關係”優勢的發揮,帶給廣東的效應是:經濟迅速啓動和起飛,原來落在全國後面的廣東經濟23年來一直領跑全國,並先後超越了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香港和臺灣;社會事業迅猛發展,特别是學校、醫院等因接納海外衆多捐贈而迅速改變面貌;僑屬企業星羅棋佈,廣大僑眷成爲首先創業、致富的群體,整個僑鄉社會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海外關係”對廣東巨大的資金和人才投入,搆成了廣東現代化建設事業飛躍發展的經濟支柱。

  四、溝通橋樑

  馬克思説:“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海外關係” 的最大優勢就在於他們本身藴藏的資金、人才以及與住在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的關係,這是中國改革開放所需要的“國外資源”。改革開放,意味着走向世界、融入世界。這就必須首先恢復和建立與外部世界的各種聯繫。由於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文化傳統及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巨大差别,中國需要有一個最快捷、最有效的“聯結點”,把中國與世界連結起來。“海外關係”以其既懂中國國情又懂所在國國情,既有本土資源又有中國背景的特殊優勢,成爲中國和廣東“打開各方面的關係”的重要橋樑,成爲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進中國的引路者。

  這種溝通橋樑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友好往來使者。1978年4月30日小平同志在接見來北京參觀的華僑華人代表時説,加入外國籍的華人“還會起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加强我們國家同住在國之間的友誼,人民之間的友誼。過去是這樣,今後也是這樣。”30年來,廣東與外國建立了78對友好省州關係,不少由“海外關係”促成。此外,不少華人華僑還引領當地政要到中國、到廣東考察訪問,增進了外國主流社會對中國、對廣東的瞭解與友好情誼。二是合作交流媒介。30年來,廣東與外國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交流,許多由“海外關係”穿針引綫和大力推動而成。如今,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中國製造”遍佈五洲,“海外關係”的引路助推舉足輕重。

  五、榜樣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30年來“海外關係”以實際行動對此作出了很好的詮釋。首先,華商對外商來華投資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改革開放之初,由於投資環境差,法制不健全,加上對中國不了解,外國人不敢貿然來華投資。此時,大批海外華商以“領頭羊”的大無畏精神率先來粤投資,“飲得頭啖湯”,對外資起到了極强的示範帶動作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發生後,已在中國投資的外國人紛紛撤離,準備到中國投資的外國企業家則等待觀望。又是“海外關係”穩定投資或者率先進入投資,增强了外資來華的信心,對外資起到了很好的穩定和示範效應。其次,“海外關係”對國内特别是僑鄉人民起到了榜樣作用。許多“海外關係”以其成功的事業、感人的事迹、拼搏的精神、高尚的品格、愛國的情操得到了僑鄉人民的尊重和愛戴,如霍英東、李嘉誠、曾憲梓、陳偉南、莊世平、田家炳、方潤華、吴桂顯、石景宜、伍舜德、謝惠如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們敢爲人先、開拓進取、誠實守信、念祖愛鄉、造福社會的精神已成爲廣東人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海外關係”的5個方面作用,主要從廣東的視角觀察。如果從國家的層面看,“海外關係”的作用遠不止於此。比如,對中國國家形象的重塑,對中華文化的傳播,對中國利益的捍衛,對中國聲音的表達,等等,概而言之,對中國在海外“軟實力”的提昇發揮了重要作用。

  30年改革開放,30年滄海桑田,“海外關係”與廣東人民共譜盛世華章。當前,廣東正在以世界眼光謀劃新一輪大發展,努力争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在新的歷史時期,“海外關係”的作用並不會因爲廣東經濟的騰飛而式微,相反,作爲全球化的一種獨特力量,“海外關係” 的獨特價值將在廣東實施國際化戰略過程中更加凸現。可以預見,隨着形勢的變化發展,“海外關係”與廣東的關係也在變化發展。如果説過去廣東更多地、甚至是被動地接受“海外關係”的影響,那麽今後廣東與“海外關係”之間將是基於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基礎上的發展共同體。由此,未來廣東僑務工作必須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和僵化做法,樹立新觀念,實行新舉措,才能適應海内外互動合作、共贏發展的新要求:

  (一)在指導思想上,要更加重視爲僑服務,樹立僑務工作新導向

  30年的僑務工作實踐説明:只有把爲僑服務工作做好,才能把僑胞力量凝聚好,才能把海外優勢發揮好,才能把僑鄉發展好。廣東僑務工作過去更多着眼、着重於發揮僑力,今後,應更加强調和重視爲僑服務,讓海外僑胞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分享廣東新一輪發展的機遇。因此,要堅持以人爲本、爲僑服務的宗旨,切實維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推動解决歸僑民生疾苦,關心海外僑胞生存發展,支持開展華文教育,組織引導華裔尋根,推動建設和諧僑社,促進海内外同胞關係的和諧。

  (二)在發展戰略上,要更加重視涵養僑務資源,使僑務優勢持續發展

  僑務優勢就是藴涵在海外華人華僑社會的資源優勢。經過30年的“使用”,僑務資源面臨“老化”或“斷層”,需要加强培育發展。因此,在充分發揮僑力的同時,要大力保護僑務資源,涵養僑務資源,發展僑務資源。通過支持海外華文教育、弘揚中華文化活動,以及推動傳統社團的革新發展,加强新華僑華人、華裔新生代、社團接班人的工作,使廣東的僑務優勢持續發展。

  (三)在工作内容上,要更加重視“海外關係”的人脈網絡,使僑務優勢全面發揮

  要發揮海外關係可以“打開各方面的關係”的獨特作用,更好地推動廣東與各國的交往與合作,如:發揮海外人才智力優勢,爲建設創新型廣東服務;發揮海外華商網絡優勢,推動廣東企業和“廣東製造”走出去;發揮僑胞關係廣的優勢,促進廣東與國際社會的友好往來;發揮“海外關係”與臺島聯繫密切的優勢,促進粤臺之間的人員往來與交流合作,等等。

  回顧過去,廣東因“海外關係”而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獨佔鰲頭;展望未來,廣東必將因“海外關係”而在科學發展大道上再領風騷!對“海外關係”的貢獻,歷史不會忘記,廣東不會忘記,並將繼續與“海外關係”携手合作,共創更加輝煌和美好的明天!

  

  (注:本文是廣東省僑辦、東莞市人民政府、《南方日報》社2008年8月29-30日舉辦“同根同源,合作發展——海外華僑華人與廣東改革開放論壇”上的演講詞。《南方日報》2008年8月31日04版摘登了文中觀點。南方網現場直播,網址:http://bbs.southcn.com/nfsq/scent/2008-09/01/content_4575475_22.htm)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