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難忘的曹老
在中山大學地理係内,不論是教師或學生,都尊稱係主任曹廷藩教授爲“曹老”。其實“曹老”年齡並不大,我1956年入校讀書時,他才剛滿50歲。只是他一副嚴謹、深思、寬厚和檏實形象,很有長者風範,自然大家都很敬重他。
我做學生時,在兩個場合,曹老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入校後不久,在懷士堂(小禮堂)地理係召開的迎新座談會上,他首先對新同學表示歡迎。那時我們一切都感到新鮮:校園新鮮,小禮堂内頭頂上的幾杆黑色大吊扇也新鮮;同學新鮮,老師新鮮,兩鬢染霜的係主任更新鮮。所以這第一堂課,看的多,聽的少,係主任具體講了些什麽不記得了,老先生説話不急不躁而略緩,還時作停頓或乾咳一聲,這些特徵,却留在我記憶中。再就是,中科院學部委員(今稱院士)、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所長、老校友黄秉維先生有一兩次來校做學術報告,都由曹廷藩主任作陪並首先對黄先生做簡短介紹,黄先生做完報告後,曹老再叮嚀幾句,這是在對我們進行地理學的傳統教育,至今印象難忘。
1960年大學畢業後我留校工作,漸漸多了一些對他的認識。如每次路遇時,他都微笑點頭,使我感到他是一位極爲和藹可親的人。“文革”時,他被打入“牛欄”,揭發他的所謂“罪行”,反增加我們對他的瞭解。即使是在那樣險惡環境中,他對批判鬥争他的人,也態度很好,很誠懇。我至今特别難忘的一個鏡頭是,他被罰在舊地理樓南側勞動。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老老實實地荷鋤在那裏除草,太陽照在他的身上、臉上,汗水淋漓,頭不抬,腰不彎。那一刻,我看到了他是一個形象高大的人。
但真正對曹廷藩教授有所認識和瞭解,還是最近的事。1999年地理係編輯出版了一本書叫《地理學在中山大學70年》(1929~1999),我認真研讀了中山大學地理係的歷史,發現曹廷藩主政的年代(1955~1966,1977~1980),是中大地理係發展最快、成績最大和在全國影響也最大的年代。現在中山大學的地學事業,已擴大成爲龐大的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都是在原來地理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都是曹—鐘(衍威)當領導時打下的基礎。“文革”時批判曹老是地理係“牛鬼蛇神”的大保護傘,實則是在他的領導下,這個由廣東、湖南、廣西和江西等多省區地理力量合併而成的地理係,得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他作爲一係之主,必須保護各種寶貴的資源和力量;也必須團結各種人,包括黨内、黨外的人,廣東、廣西、湖南和江西來的人,曾經反對過他自己的人。這體現了共産黨人寬廣的胸懷。“曹主外,鐘主内”,是大家對曹—鐘領導地理係工作特點的形象概括。確實,鐘衍威副主任支持曹的領導工作,曹也充分信任鐘把係内的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工作統統抓起來,他倆配合得很好,工作成績自然顯著。比如我們河口海岸研究所的前身——地理係河口研究組的成立,便是他倆有力領導和相互配合的結果。那是1963年,國家科委海洋組給我校地理係下達了屬於國家十二年科技發展規劃項目“典型河口發育演變規律研究”中的珠江河口研究任務,這樣性質的國家重要科研任務當時在我校是罕見的,我們自己過去也没有做過這樣的研究。爲了學習國内兄弟單位的經驗,經係主任曹廷藩教授與華東師範大學地理係係主任李春芬教授和陳吉餘先生洽談並征得他們同意,於1964年暑期派我和應秩甫、吕全榮等三人前往華東師大地理係河口研究室參觀、學習。1964年下學期,曹、鐘即參照華東師大的經驗,在係内抽調地貌、水文和地質教研室的有關教師,正式組建河口研究組,這是我國較早成立的專門研究河口海岸的科研機構。其實,我個人即是在曹—鐘主政時期培養和成長的:我在他們的領導下讀書;我之留下當助教是鐘副主任親自拍的板;我大學剛畢業,就被他們派往雲南參加考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1963年又被内定爲重點教師進行培養;再有就是上面講的讓我參加河口研究,這决定了我一生所走的道路。飲水不忘掘井人,走路不忘引路人,回顧自己的幸運和成長,我對曹—鐘時期是懷有感情的。曹老作爲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功績已載入史册,他的優良作風,爲後人所稱頌,他的高大形象亦使我永遠難忘。
(原載:司徒尚紀主編,陳俊合副主編,曹廷藩教授紀念文集,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