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在2007中國經濟特區論壇暨紀念香港回歸十周年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這次應邀參加紀念香港回歸十周年學術研討會,非常高興。香港的回歸在我們中國的近現代史上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也是全世界、全國人民所關注的一件大事。我在香港工作了13年,也離開香港回到內地9年了。從我個人來講,也是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给了香港回歸。在這個過程當中,在香港學習了很多東西,也结交了很多朋友。儘管回來9年了,但一直關注著香港,牽挂著香港。“一國兩制”的構想從提出來到完善,再到香港回歸十年的成功實踐,整個歷史過程值得我們認真回顧和總結。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辦這次紀念香港回歸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很有意義。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為解決香港問題開創了可行之路。1982年小平同志在與撒切爾夫人的談話中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當時只是構想而已。解決香港問題有什麽辦法,要採取適合香港的法律政策,要能夠為我們全國廣大的人民群眾所接受,也要能夠為包括英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所接受。“一國兩制”提出來以後,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問題進行談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正式確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鄧小平出席了簽署儀式。香港的歷史,從此翻開新的一頁。

  1984年簽署的《聯合聲明》將“一國兩制”的構想具體化為12條基本的方針政策和一個具體的說明性附件。在聯合聲明簽署之後,全國人大於1990年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基本法》更進一步地把我們原來在聯合聲明當中所宣佈的基本方針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但是真正的實踐還是回歸以後的事情。香港回歸到現在已經十年時間了,從構想到對構想的具體化、再到實踐,這是一段不平凡的歷史,需要我們很好地加以總结。因為從一個構想到對構想的具體化,再到實踐中如何實現,在實踐過程當中會出現什麽問題,都需要總結。通過總結,就會使我們進一步加深對“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認識和理解,並在以後的實踐中更好地貫徹落實。

  “一國兩制”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有什麽關係呢?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最大的理論成就表現在哪裡?我認為有兩個: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建立,二是我們中國共產黨歷史方位的確定。就我個人看來,這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最大的兩個理論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取得了很多很多的理論成就,包括當時提出來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等。但是我認為最大的理論成果,一個是社會主義初级階段,一個是黨的歷史方位的確定。比如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它有很重要的理論價值,但它不是理論創意,它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重申而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老實講,我們黨在過去領導革命建設工作當中沒有解決,蘇聯共產黨也沒有解決,世界社會主義歷史運動當中也沒有解決。在小平同志的領導下,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後,他思考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什麽叫社會主義?怎麽建設社會主義?最後形成了一個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我們知道,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结合的產物。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實踐相结合,實現了理論創新幾次大的飛躍。第一次飛躍,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跟中國的實際相结合,在革命歷史時期形成了一個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隨後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怎麽樣把我們的社會繼續推向前進,也經過了艱苦的探索。用了大約三年的時間恢復了國民經濟,又用了三年的時間進行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了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宣佈進入社會主義。那個時候,包括當時的領導人毛澤東在內的黨的領導人,對於社會主義究竟是什麽樣子的,其實大家都不清楚,結果出現了很大的盲目性。建國後的20多年是在艱苦的探索當中曲折前進的。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出現了很多錯誤。我們這一代理解得比較深了,1958年後,我們提出“超英趕美”、“三面紅旗”、“大躍進”、“大刮共產風”、“向共產主義過渡”等。那時候,我們黨對什麽是社會主義還沒有搞清楚,對共產主義是怎麽回事更沒有搞清楚。那時候,“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共產主義”。現在大家“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早就實現了,但是共產主義在哪裡?所以那個時候搞不清楚什麽是社會主義,什麽是共產主義。由於理論上的錯誤,在社會發展歷史階段上的認識錯誤,導致了指導思想和指導方針與具體政策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錯誤。

  文革結束以後,小平同志開始深入地思考“什麽是社會主義,怎麽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他多次講什麽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社會主義到底是什麽樣子,搞了很多年也沒有完全搞清楚。我們總结了幾十年搞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社會主義是什麽,馬克思主義是什麽。過去我們也沒有完全搞清楚。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集體在新的形勢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起來,對“什麽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索,最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或者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小平同志多次提到,共產黨最高的目標是要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第一階段,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他明確地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黨的十三大召開之前他有一次講話,他說黨的十三大要審視中國社會主義處在什麽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要從這個實際出發。也就是說,過去只講了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並沒有講社會主義還有個什麽階段。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創新。他還講,社會主義初级階段可能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夠完成。這把我們過去急於求成的那些錯誤的東西全部剔除了。一代人算25年,幾代人一百多年,十幾代人好幾百年,幾十代人不知道多少年。我們這些人都是共產黨人,大家都講要實現共產主義,我們這些人是看不到的,但是要為此而奮鬥,不要老是想要過渡到共產主義。我們當時在大學裡面很興奮,我們要進入共產主義了,要實現共產主義了,後來一切都不切實際。

  社會主義初级階段的主要特點就是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生產力不發達,所以要發展生產力。溫家寶同志在今年的人大會之前發表了一篇文章,也講了社會主義初级階段,他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我國的外交政策。溫家寶同志的這篇文章當中不僅講生產力不發達,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且還說這個社會是不完善、不成熟的社會。有了這個社會主義初级階段理論以後,我們黨的一系列的路線、方針、政策都出來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提出來了。經濟建設的動力是什麽?所以提出了“改革開放”。它依靠的對象是什麽?依靠什麽?依靠科技的進步,所以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等,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就出來了。而且還有一個如何創造一個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的問題。我認為“一國兩制”就是社會主義初级階段理論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國兩制”的構想,最早是為解決台灣問題提出來的。原來我們叫“一定要解放台灣”,後來我們提出“和平統一”。“和平統一”怎麽“統一”法呢?後來就提出來,將來統一以後,台灣繼續保持原來的社會經濟制度,甚至原來的軍隊也可以繼續保持等等。當時是為了台灣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但是真正實踐是在香港實現的。所謂“一國兩制”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在香港、澳門這樣一些局部地區可以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來的資本主義社會長期不變,由中央授權當地人管理,這就是“一國兩制”總的概念。

  這樣的一個概念是怎麽提出來的呢?從思想路線來講,就是以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堅持了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並且從實際出發。我們的方針政策是以有利於人民群眾,是否為人民群眾的初衷作為依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生產力不發達的階段,也是社會主義社會制度還不夠完善、不夠成熟的階段。本身就不發達、不完善、不成熟,如果我們把這樣的制度強加給社會生產力已經比較發達,而且其社會比較適應自身社會發展狀況的地方,也就是說還是在實行資本主義的個別地區,不僅不會促進它的發展,還會破壞它的發展。香港、台灣這些地區本是比較發達的地區,實事求是講,我認為包括香港在內,有一些政治體制方面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借鑒,因為它們具有相對成熟的制度和比較穩定的結構。按照溫家寶同志講的,現在我們是不成熟的階段,而它們是比較成熟的社會,比較完善的社會,將不成熟的東西強加予它有什麽好處呢?如果強加给它,必然產生矛盾,不僅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沒有好處,而且破壞了當地的建設。所以,局部地區繼續保持原來的社會經濟制度,既有利於這個地區的持續繁榮發展,也對國家主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

  現在要進一步深入理解“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從理論到實踐。當時也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構想,所以解決了香港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小平同志說“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是用什麽方式才能解決香港問題”。解決香港問題,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而採用和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必須要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也要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英國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說,我們解決香港問題的辦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就香港問題而言。三方面都能夠接受的只能夠是“一國兩制”,允許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保留其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沒有其他辦法。這樣,“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就提出來了。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12個字有一定的邏輯聯繫。首先是“一國兩制”,在一個國家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地方,局部地區可以實行資本主義。同時必須考慮清楚的是,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過去提“一國兩制”,香港有一些人就想最好是“一國一制”,即內地也搞資本主義,這是不行的。要“一國兩制”,必須是“港人治港”。如果不是港人治港,內地派一批幹部到香港去管理,肯定不行。所謂的“高度自治”,就是中央不來干預香港本身的內部事務。基本法制定的時候,對行政長官、高级官員有很嚴格的限制。行政長官必須是由年滿40周歲,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並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為什麽規定20年?高级官員為什麽要規定連續住滿15年,就是怕大家擔心,到時候從內地派一些人來香港競選行政長官、來當高级官員。為控制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高級官員必須連續住15年,就是真的保證港人治港,你住滿20年、15年以後就是很好地融入了,而且是高度自治。當時提出這些方針政策,應該說中央是考慮得非常細緻的。也就是說,和我們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是非常結合的。這樣的一個設想,當時得到了廣大香港市民甚至英國政府和國際舆論的擁護和支持。撒切爾夫人後來說了,“鄧小平能夠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是天才的構想。”當然,當初香港有些市民和外國一些輿論對1997年香港能否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平穩過渡,平穩過渡以後能不能堅持、能不能實踐等,特別是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存有一些懷疑。

  現在香港回歸祖國已經十周年了。在這十年當中,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原因、內部的原因和外部的原因,回歸後的香港曲折前行,歷經磨煉。從1997年7月2日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10月份衝擊到香港,1998年經濟出現負增長,連續幾年的負增長,2002、2003年,財政赤字每一年是600多億元。有一點香港市民不是太理解,為什麽中央在很多問題上與港英鬥爭那麽激烈,除了政治體制的爭論之外,為了經濟上不要给香港留下負擔,要留下足夠的儲備,當時中央也是通過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果說沒有4000多億元的財政儲備。1998年以後日子怎麽過呢?幾年的連續赤字,對沖基金在那裡衝擊香港股市的時候,如果沒有那個錢,1000多億元怎麽拿來投市啊?垮了。有一個數字並不是很準確,實際上我們留给特區政府的土地基金是1970億元,報紙上寫的是1700多億元。1700多億,那是7月l日交给特區政府的。財政年度是要年底的,真正是交了1970億元。那幾年香港確實是很困難,但是在中央的支持下,在香港特區政府按照基本法施政,在全體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克服了各種困難,繼續以璀璨東方之珠的光輝形象展現在世入之前。過去對“一國兩制”能否貫徹實施有所懷疑的人現在都打消了懷疑,都承認“一國兩制”的成功,“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也證明了鄧小平理論是完全正確的。

  在總结香港回歸十周年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入理解“一國兩制”方針的內涵。深入理解它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的關係,這會指導我們今後更好地實踐、更好地工作。

  (本文根據講話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定。作者張浚生,為新華社香港分社原副社長,浙江大學原黨委書記,現為浙江省人民政府特邀顧問、浙江省人民政府經濟建設咨詢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主席)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