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東塘曾氏
東塘村原來是兩個村,一個叫東山村,另一個叫塘下村。在沙井東塘村裏,人們還可以見到一座曾氏大宗祠。這裏的曾氏盡管與新橋的曾氏同是曾子的子孫,然而在沙井開基立村之祖郤不相同。早在北宋天聖年間,曾志大就遷到這裏來,開基立村,因而新橋曾氏一直尊東塘曾氏爲大哥。
曾志大,字凌雲,號龍田,配李氏君、武氏念,任三十校尉,授光禄大夫,北宋天聖九年(1031年)自南雄遷居新安歸德(今沙井)。
曾文忠,字匡甫,志大長子,配蕭氏,生二子:曾河,曾湯。
曾河,字遠之,配趙氏,生一子:士義。曾士義,字公宜,秉性寬厚,即使人家冒犯了他,也毫不計較,輕財重義,深受大家的敬佩,配陳氏,生一子二女。長女嫁給烏沙的李氏,次女則許配沙井陳氏,都是大户人家。兒子曾震祖,字烈可,娶黄氏,生一子夢甲。曾夢甲,字汝科,號草庭,配盧氏、文氏,任七致政,授儒林郎,生三子:長清手,字紹澄,號葛天,配謝氏、温氏,爲十府僉事,授中憲大夫,性謹厚,多才略,爲上司器重,後以父母年高辭官回鄉。而雙親見背,晦跡林泉,蕭然自足,率鄉人創建祠堂廟宇,爲塘下分房之祖;次達手,字紹通,號達天,配王氏,任大使事,授奉政大夫,爲東山分房之祖;三賢手,其後遷居不知所往。
曾湯,字沸之,娶鄭氏,生一子:士廉。曾士廉,字公養,娶鄧氏,號鄧院君,舍田百畝於雲溪寺。
曾文惠,志大次子,字仁甫,好星歷,堪輿尤精,悦羅田(今松崗)風土,因卜居焉。文惠生曾實。曾實的兒子曾宋珍,字公聘,號羅溪,宋淳祜九年貢士,咸淳十年登王龍澤榜第五甲進士,授迪功郎,循州龍川縣尉。他常到東塘來祭祖,當得知姑母鄧院君舍田雲溪寺的事情後,寫下《雲溪寺舍田祠記》,刻石立於寺裏,文章後來收入《東莞縣誌》裏。
元朝末年,東塘亂世中走出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受到人們的推崇。史載,曾伯由“爲人卓犖慷慨,鄉人信服”;元朝末年,政治極端腐敗,民族矛盾日益尖鋭,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紅巾起義,嶺南各地也豪强風起雲涌,紛紛打着舉義兵滅元的旗號,曾伯由也率鄉兵佔領歸德鹽場。當何真的義軍來時,曾伯由歸順何真,使沙井一帶地區免遭戰火,深受鄉民的擁護。
十世柏山,名契養,字輔成,他極其重視對子弟的教育,親自製訂了奬勵科舉的條例:“童生入院試,每案卷資銀五錢正;生員、貢監入科,每科銀一兩正;進庠,花紅銀貳兩正,金花綢在外,另報喜錢叁百文;恩拔歲副,花紅銀四兩正,扁(匾)金在内,樹桅接貢,燒猪酒席,保衆辦理;中舉,花紅銀八兩正,扁(匾)金在外,京費銀八兩,樹桅接貢,燒猪酒席,概衆辦;重宴謁祖,得花紅一半……”他娶張氏、王氏,生三子。長子曾樂天,字攸盛,妣文氏,爲上街分房之祖。次子曾從之,字攸中,配張氏、黄氏,爲下街分房之祖。三子曾貫道,字攸一,娶文氏、蔡氏,生五子,父子俱遷東莞油滘。
十五世曾存成爲曾祜分房之祖,曾存菊爲曾科開房之祖。
康熙元年(1662年)遷海時,東塘也在遷移的範圍,損失很大。曾焕的子女失散,不知去向,有人説在東莞長平見到,結果還是没有找到。曾文生和母親戴氏,帶着幼弟文興、文會、文友一道逃難,全靠文生狼狽扶養,才得以度過難關。
二十四世曾若藺,字瑶重,别字醉川,三十八歲入廣州府庠生,嘉慶戊辰恩科欽賜副榜,他一生篤學,矢志不渝,臨事不苟,處世平和,被譽爲楷模,輪值族長。
到了清末,由於人多地少,開始有人到外地去做生意。如十五世曾綱大,諱體巽,號焕亭,族譜裏稱他“足涉遐方,算無遺策,識有餘長,縈情商賈。”二十八世曾邦富,字國榮,名耀邦,號弼卿,書名大業,帶壯勇前往臺灣張錤臺,賞六品頂戴。他在省城廣州娶妻孔氏,無子。後來到安南(今越南)做生意,娶妻武氏,副室潘氏,生有一子。曾德隆,諱錦堂,字燦南,配劉氏,遠到四川做生意,還死在了大竹縣。
新橋以大學爲家風,頗爲張揚進取,而東塘郤以三省爲家風,顯得幾分謙虚謹慎。同是曾氏,東塘曾氏的勢力遠遠不如新橋曾氏,在科舉方面,只有曾若蘭在清代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恩科賜了一個副榜,曾珝在清代嘉慶十四年(1809年)已巳貢的恩貢榜上有名。(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