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應以新思維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
張五嶽
兩岸關係半年來頻密起伏
自今年開春以來迄今,兩岸關係歷經起起伏伏可謂前所未見。首先有孫亞夫副主任與李亞飛秘書長來台弔唁辜振甫董事長;繼之以春節包機開啟兩岸闊別五十六年來首次民航機“雙向、對飛、不中停”;再則,因為《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促使兩岸關係陷入低迷。然而,伴隨著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促使了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相繼到大陸進行“和平之旅”與“搭橋之旅”,不僅在台灣掀起新一輪的大陸熱,也在大陸掀起一波前所未見的台灣熱。在連、宋返台之後,台灣也立即舉行了任務型國大的選舉,此次的選舉雖然創下百分之二十三低投票率,但由於是首次選黨不選人,因此也被外界視為各政黨觀察人氣的指標,至少是各政黨死忠基本盤的指標。在任務型國大選後,一方面因為台灣內部政黨的合縱聯盟出現新的變數,另一方面也因為台灣第九次參與WHA觀察員挫敗,再度使兩岸關係熱潮趨於沉澱。究竟我們應當如何來看待當前與未來的兩岸關係,進而建構起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呢?
胡錦濤化危為機的能力非同尋常
台灣方面不少人認為,因為《反分裂國家法》的通過,北京為了去除國際與台灣觀感不佳的負面形象,與進一步分化台灣內部團結,故乃積極邀訪台灣各政黨前往中國大陸進行參訪交流,希望藉此對外展現《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對台海和平所形塑的正面印象。吾人認為持這種看法恐怕是低估了北京領導人的主政能力,也錯估當前北京的對台政策。
相較於江澤民,胡錦濤主政與處理危機的能力確如陳水扁所說的是個厲害角色。個人茲舉兩例說明,其一,為胡錦濤自二○○二年九月接任總書記,二○○三年三月接任國家主席,隨即碰到SARS風暴的考驗,胡錦濤以透明(要求疫情透明)、負責(衛生官員負責下臺)、法制(立法規範)、親民(親赴廣東)作風,化危機為契機,SARS挑戰反而初步奠定權力基礎。
其二,為胡錦濤到去年九月才接任中央軍委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面對台灣問題的挑戰,自然必須一肩挑起。由於去年年底立委選戰投票前夕,泛藍不被看好,加上政府高層疾呼正名、新憲。台灣立委選後,胡錦濤拋出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不僅成功轉嫁了台灣問題對其權力基礎的挑戰,如今更藉由連、宋到大陸參訪與會談,成功建立起共同反對台獨與重新開展兩岸關係。
中國大陸民眾大都認為江澤民主政十餘年,兩岸關係漸行漸遠,台獨勢力高漲。胡錦濤一出手,台灣問題對胡不但不是挑戰,反而是進一步強化權力的基礎。面對北京這樣的領導人,臺北還能用舊思維看待北京新的領導人嗎?
制定《反分裂法》——大陸對台政策的分水嶺與里程碑
吾人認為,自從《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不論台灣方面如何看待,就北京而言,確實將其視為對台政策的分水嶺與新的里程碑。北京在《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已經啟動新一輪的和平攻勢,這一波的對台政策攻勢與當年一九七九年中共提出《告台灣同胞書》後,中共對台一系列主動出擊可謂相仿。是以如何精準解讀《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當前中共對台政策戰略與策略調整殊屬重要。北京對台政策在相較於以往更是強調:主動出擊、區隔對待、軟硬兼施、入島入心。
北京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
就主動出擊而言,長期以來北京在對台政策上,在內部經常被詬病為過於消極被動,總是等待台灣出牌後再加以被動因應。因此自胡掌握黨政軍大權後,對台政策則改以強調主動出擊與制敵機先。從“五一七聲明”(趕在五二○之前),到《反分裂國家法》制定通過,邀請國、親兩黨主席到大陸進行黨際交流舉行會談……在在都體現出北京對台政策,已化被動為主動,意欲取得兩岸議題設定的主導權。從今年三月四日到今年五月十二日以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胡錦濤三度就兩岸關係與對台政策發表“胡四點”,檢諸以往領導人對台政策談話,頻率可謂前所未見。
北京的區別對待政策見效
就強調區別對待而觀,毛澤東說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共產黨一貫將“統戰”視為三大法寶。為了進一步落實對台政策,必然要強調區別對待。是以將民進黨政府與台灣人民區隔;將廣大民進黨成員與極少數的頑固台獨分子區別;將廣大民進黨中下階層與高層區隔;將李登輝與陳水扁區別(自從今年元月江八點十週年起大陸就甚少在公開場合點名批判陳水扁);將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與其他政黨、團體區別……凡此都強調區別對待的重要性。區別對待的確成功地讓北京在台灣內部建立起共同承認“九二共識”、反對“台灣獨立”的統一戰線。
胡錦濤的手段更加細膩靈活
就剛柔並濟軟硬兼施而觀,過去中共對台政策經常被批評為文不足以收台灣人民之心,武不足以奪台獨分子之志。相較於江澤民主政時期也曾實施“文攻、武嚇”,胡錦濤則在手段上更加細膩靈活。在硬的一手祭出了《反分裂國家法》,體現北京不惜反獨的決心;軟的一手則積極與台灣各政黨各團體接觸,又是達成共識,又是主動釋放若干善意,如贈送大熊貓、開放台灣農產品銷大陸、準備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等等,希望讓台灣民眾看得到、吃得到以體現新的對台政策。
北京邀請連宋訪問的成效
就入島入心而言,吾人認為,不論是胡錦濤總書記與國民黨連主席或是親民党宋主席舉行會談,所達成“五點共識”或是“六點共識”的具體內涵為何,應該不是北京所重視,因為北京深知這些黨際會談的共識是建立在共同接受“九二共識”與反對“臺灣獨立”的基礎上,要落實這些共識也必須仰賴雙方公權力正式授權協商,民進黨政府會接受這樣的基礎與前提嗎?北京會對這些共識內涵據以厚望嗎?如果我們沒有錯估中共對台政策,那麼對台政策入島入心,可謂這次中共接待連宋訪問最為主要之目的。長期以來北京總認為對台政策被臺北妖魔化,因此透過這次連、宋的邀訪精心策劃兩場對台工作新劇本。綜觀此次北京以前所未有高規格接待,與媒體聚焦報導連宋訪中,每一個場景、每一次談話,在在體現承認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主張統一,才有兩岸的和平與發展。不論是主人基於待客之道精緻細膩的安排,或是客人基於作客之道對中共一切盛讚之詞(毫無忠言逆耳批評之語)。北京的確成功地把她想讓臺灣民眾知道的“立場”與“善意”,毫無阻礙地完整地傳遞到臺灣民眾的眼前,這可能才是北京對連宋邀訪的最大的目的與收穫。
民進黨面臨的挑戰
面對北京積極與在野政黨達成共識,在臺灣有人認為,其主要欲形成“以民逼官”、“以野圍朝”,因此臺北政府不宜輕率接手,以免使公權力邊緣化。但臺北也應知道,就中共對台策略而言,面對與國親兩黨所獲若干共識或是北京藉由國親訪問時所釋放善意,若是臺北政府不願接手,又欠缺有效規劃與可資服人的理由,相信亦是北京所樂見。因為,此適足以凸顯民進黨政府基於一黨之私與意識形態治國,無視於人民的福祉,正可使民進黨政府大陸政策崩盤。
兩岸都要有新思維
因此面對北京對台的新思維與新策略,吾人相信在陳水扁剩餘的三年任期內,配合著單一選區兩票制等修憲案的通過,兩岸關係應當是陳水扁可以進一步開創的主要議題;是以臺北政府除了要因勢利導藉力使力外,恐怕也應有新思維。雖然,在五一四任務型國代選後,臺灣政局不免有若干波折;暨五一六臺灣參與WHA仍然因北京主張必須先經兩岸協商,讓臺北無法入會,而讓兩岸關係暫時趨於沉澱。面對兩岸關係的起起伏伏,一方面,臺灣內部朝野應該抓住連宋返台後兩岸和解氛圍與機遇,積極展開政黨和解與對話,儘快將研議中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成立,藉此重新凝聚臺灣內部共識,恐是臺灣朝野亟需面對的當務之急。另一方面,北京也應考量到臺灣內部政黨的高度競爭格局,無論是面對民進黨或是臺北政府也應體現新思維,北京應知一個充滿著朝野對立的臺灣,是不可能建構起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的。
兩岸復談的關鍵
眾所皆知兩岸至今何以無法恢復對話,主要在於雙方對於兩岸對話需不需要有前提條件或是基礎存在重大分歧。事實上,不論北京方面如何表述一個中國,臺北當局始終認為,除非北京願意先正視中華民國客觀存在的事實,否則任何表述都不改其併吞矮化之圖謀。至於“九二共識”,眾所皆知,這四個字如今在台灣內部與兩岸都已經成為高度政治符號標籤之辭匯。
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的確對於一中都做了各自表述,如何處理此一問題,極為關鍵。
台灣希望兩岸復談
當臺北方面,陳水扁在今年三月一日對歐盟視訊會議時公開表示:“我們建議,希望能以‘九二香港會談’所獲致的成果作為基礎,來推動兩岸的協商、對話”。事實上,臺北方面從當年的“九二精神”,到“九二香港會談”,到如今“以九二香港會談所獲致的成果作為基礎”,這種既承認有九二香港會談,也強調會談有獲致成果,更強調以所獲致的成果作為基礎來推動兩岸的協商與對話,可謂已經盡最大的努力與誠意想推動兩岸的復談。
一般認為,除非北京堅持“九二共識”另有其他考量,否則對於臺北的表述北京自然應該積極看待務實回應,同樣的臺北也應注意北京近期來對“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的若干提法。雙方本諸求同存異精神,以免使兩岸協商對話淪為空談。兩岸關係的開展重點,是一方面既要重視以往兩會互動成果,另一方面,更要正視歷史發展潮流,客觀反映人民期待,以全新的思維,透過和解、對話共同建立兩岸的和平與發展。
(原載《中國評論》二○○五年六月號,作者係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敎授,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