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張鎮洪


  
  張鎮洪,男,1939年12月生,廣東東莞人。考古學家。196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係動物學專業。後分配到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參與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陳列館的新館籌建。1973年,調遼寧省博物館文物考古隊工作,曾參加和主持過11個文化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並承擔東北地區地層斷代總結新生代組業務組長的工作,編寫了《東北地區古生物圖册(二)》和《廟後山——遼寧省本溪市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兩部專著,還發表了20餘篇論文。1985年1月,調回中山大學人類學係工作。同時與廣東省博物館考古隊的同行合作,參加和主持過廣東封開黄岩洞、羅沙岩、峒中岩;曲江的桂龍岩、暗岩;陽春飯甑山岩;英德的寶晶宫、禮堂山、牛欄洞等13個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還帶領研究生多次到廣西和貴州等地進行考古考察和發掘。1987年12月晋昇爲副教授。1986年至2003年間,在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的資助下,完成了《關於東西方史前文化發展關係的研究》、《西江流域中石器文化的研究》、《現代中國人起源問題的考古學研究》等六個課題的研究工作,發表了12篇論文。1996年出版了個人專著《新生代哺乳動物學概論》;1997年出版了專著《人類歷史轉折點——論中國中石器時代》,并發表了20篇學術論文。1987年至2001年曾八次參加香港地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1997年開始接手領隊工作,帶領中山大學考古隊負責香港荃灣——屯門區的文物普查,發現近50多處的文化地點和遺址;1999年至2000年,帶隊參加香港西貢蠔涌遺址的發掘,首次發現了一個史前石器加工場,填補了香港歷史這方面的空白。1995年10月晋昇爲教授,獲得1997年蔡冠深奬教金奬勵,國家特殊津貼。1997年至2003年,擔任中山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和嶺南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的工作,並於2001年開始主編《嶺南考古研究》叢刊。2002年12月被中國科學院授予首届裴文中科學貢獻奬。2004年退休。但仍繼續負責嶺南考古研究中心的工作。2004年冬至2006年春,帶領一個考古隊與香港考古學會合作,完成了香港第一個舊石器遺址——黄地峒的調查、試掘和第一次正式發掘的工作,並出版了中間研究報告,把香港歷史提前到4萬年。2005年,與澳門藝術博物館合作,完成了路環島的文物資源調查,并發現了亞婆坳和路環村兩處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把澳門的歷史往早推前了近兩千年。近年出版專著《嶺南文化珠江來》、《鬆遼第四紀》(合作)。2006年2月被聘爲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現兼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史學院副院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