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江文化的情藝樂章——傅志坤散文集《南江晨曲》序



  2004年夏天,我偕同一班多學科專家教授,到粤西作文化考察,在雲浮市所屬各縣區,發現有不少南粤土著百越(南越)族古文化遺存,而且,這些遺存共同搆成爲一條與其他地域明顯不同文化特點的文化帶。鑒於該市的主幹河流瀧江(羅定江)原名南江,自古有將其與西江、北江、東江並列爲珠江水系四大主幹流,並有各自代表一定文化帶之意,故此,我們便爲這條文化帶冠以“南江文化”的稱謂,並由此延伸擴大,作爲雲浮市和粤西地區文化帶的稱謂和概念。

  記得在鬱南縣連灘鎮考察時,看到該鎮群衆的禾樓舞表演,雖然粗糙,但很受鼓舞,因爲我從其獨特而古檏的舞蹈情節、旋律、動作、化妝、服裝所共同顯示的内涵和風格上,看到了我們南粤本土文化的祖根——百越(南越)文化的血脈,深切地感受到濃郁的民族傳統和山區的泥土氣息。這個直接的印象和感受,可以説是我形成和提出南江文化概念和内涵的重要素材和依據之一。正因爲如此,當時我即向主要負責整理、創作、排演這個舞蹈的傅志坤同志説:這是一件很有意義、很有前途的文化藝術創作,要堅持傳統本色、不斷求精求深創造。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在事隔三年之後,連灘的禾摟舞被正式列入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傅志坤同志隨即被確定爲這個項目的承傳人。這是很值得慶賀的大喜事。

  後來我才知道,傅志坤同志一直是個醫生,他長期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禾樓舞的整理和創作的。一個鄉村醫生,何以有如此的熱情和素養,進行如此重要的文化藝術承傳和創造呢?最近他給我寄來《南江晨曲》書稿,拜讀一過,才解開這個謎團。

  這是他多年寫的散文結集。在“家鄉風物”的篇章中,作者以情深意濃、妙趣横生的筆墨,描繪了豐富多彩的南江風土人情,如:《銀灘釣趣》、《夜襲馬蜂窩》、《南江鬥畫眉》、《鬥蟋趣事》、《大垌土狗與歷洞柴蟲》、《神奇的吹石》、《飄色溯源》、《朱屋傳奇》等篇章,從標題即可想見文中所寫的趣事,讀之更使人愛不釋手,念念不忘。因爲所寫的雖是生活點滴,但却是具有濃郁泥土氣息和傳統文化内涵的顆顆珍珠,可謂以濃厚鄉情寫出的本土風情的樂章。

  在“聲韵樂章”的篇章中,作者以檏實的文筆,清晰而生勁地紀録了美不勝收的南江民間藝術,如:禾樓舞、連灘山歌、戀愛山歌、鄧家灣情歌、文廣廟歷史歌、南江曲藝、南江漁鼓,以及節慶、迎親、取名、殯葬等的習俗藝術描寫,都具有千姿百態、風韵紛呈的藝術感染力,既是體現民間藝術的文字作品,又是承傳文化遺産的珍貴史料,堪稱南江文化的民藝實録。

  “南江泛舟”中的篇章,主要寫作者具有南江文化風采的新人新事,如:連灘女婿、特色支書、捉鷄剃頭、南江花未發、連灘葉先生、南江流域的山歌皇后、弘揚南江民間藝術的朱氏三杰、紙扎工藝藝人朱展英、武術家譚華干、灰雕藝人傅漢明、鎖呐藝人許氏兄弟、古稀禾樓舞者等等,每篇既在具體的人和事中體現出南江文化的情和藝,又從中體現出南江文化在民間的深入承傳和持續發展的情景,細緻而深刻地體現了南江文化所具有的廣泛承傳力和持久生命力。

  顯然,這部書是作者以極大而持久的熱情,長期研究、吸取和創作南江文化的結晶。由此,他主持編道禾樓舞並取得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以説,這部體現並弘揚南江文化的好書正式出版,又是一大喜事。所以我特應作者盛情邀請,爲其寫序。

                  2008年7目15日於中山大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