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樂叔·蝦仔·奀妹》是動漫藝術中珠江文化的典型形象



  20多年前,在我們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對珠江文化精髓頗爲熟悉的華塵先生,當時在草創中的嶺南美術出版社工作,憑着對形勢的敏感與一技之長,率先提筆創作了漫畫作品《樂叔和蝦仔》。由於這一作品的根子深扎在珠江文化的沃土之中,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它一問世就風行一時,成爲人們争相傳閲的文化珍品,創造了廣東本土漫畫史上的一個新成果。後來的20多年中,由於多種原因《樂叔和蝦仔》幾起幾落,還是不斷地在讀者群中産生轟動效應,以至在今日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人群中,只要提起這一作品來,還是津津樂道。因此,可以説漫畫《樂叔和蝦仔》是珠江文化在漫畫領域内的代表,它二十多年長盛不衰充分説明瞭珠江文化的强烈生命力。

  珠江文化是整個珠江流域内的人們共同的文化,珠江人具有共同的或近似的生産和生活方式、習慣、文化、風俗、語言、心理等,珠江將這一地區的人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中國文明史中,嶺南的高山阻隔没有障礙珠江人的目光,他們創造了珠江文化。珠江文化的精髓在於根子深扎在本土中,從珠江流域廣袤的沃土中吸收豐富的生活源泉,從中提煉出了與中原文化、北方文化並列的獨具特色的燦爛文化,在我國各民族的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珠江文化同時也是海納百川,包容一切的文化,珠江面向大海,珠江人胸懷開闊,從不排外,善於目光向外,善於向外學習。珠江人最早開眼向外看世界,對近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有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華塵的漫畫《樂叔和蝦仔》是中國本土漫畫中不可多得的成功作品,它的根子深扎在珠江文化的土壤中,不僅它的語言是以廣府白話爲特色的,它反映的題材也來自於珠江三角洲人的生活,一幅幅都是市民社會的風俗場景,作品中充滿了珠江人口頭常聽到的俗語、俚語、歇後語,有的甚至是粗語,這使社會底層的大衆讀來很有親切感,作品就具有了廣泛的群衆基礎,是下裏巴人的作品,而不是孤芳自賞的少數人享受的文化。爲創作好這一作品,華塵曾多年鍥而不舍下苦功夫,收集的白話俗語、俚語、歇後語達一萬多句,並對許多白話字的音、形、義作了多方面的研究,爲他的作品的成功打下了深厚的珠江文化底藴。

  語言是歷史的活化石,世界文化史研究證明語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一旦形成後具有很强的獨立性。人類歷史幾經滄桑變化,許多歷史事實的實证之物都消失了,産生了不少歷史之謎,有的從幾千年遺留下來的語言中找到了解開歷史謎團的鑰匙。一部廣府白話就是一部珠江文化史,珠江人的許多生産、生活特色、風俗、習慣、心理都與白話方言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各地的方言是中華民族共同語言的基礎,正是在各種方言基礎上才産生了普通話。廣東由於經濟的發達各地人們對廣東文化十分敏感,白話中許多精彩的内容流傳於全國各地,對全國語言的發展提供了新鮮的營養成份。比如,“埋單”、“洗手間”、“的士”等生動的詞彚就爲廣大北方地區的人們所采用。所以我們應當在提倡學習普通話的基礎上,不要忘記地方的白話。現在許多年輕人對白話中曾經很流行的許多俗語、俚語、歇後語等不熟悉了,而漫畫《樂叔、蝦仔、奀妹》正是用漫畫人物解讀這些方言,可以使他們讀來十分新鮮、親切,有利於地方文化的傳承。

  《樂叔和蝦仔》的題材也來自於珠江人的生活,反映的大多是人們身邊熟悉的生活故事。八十年代初剛進入改革開放,經濟生活中各種必需品極度匱乏,文化生活也十分單調,《樂叔和蝦仔》的許多故事是反映這一時期的社會風氣,如針貶開後門、拉關係之風、倡道和睦的人際關係等,都是人們日常所見的社會風俗場景,而不是那些無厘頭的、純粹搞笑的東西。這不僅有閲讀的價值,也有一定的正面宣教的效果。

  近來,華塵在十七大精神的感召下,再次創作了一批以宣傳十七大精神爲内容的漫畫作品,分别以胡錦濤總書記倡道的“以人爲本”、“和諧社會”、“發展經濟”、“創造財富”的思想,規劃了《人》、《和》、《發》、《財》四本漫畫書。這種以漫畫形式宣傳十七大精神的作品得到了省委書記汪洋的支持,要求在當前發展創意産業的大形勢下,把這一題材的作品發揚光大。這意味着華塵的作品將走向更廣闊的文化舞臺,從平面漫畫形式向三維的動畫形式發展,成爲新形式的文化産品,從而有着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是華塵的作品作爲珠江文化的代表在新時期的新發展,也同樣是珠江文化在新時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此,我代表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祝願華塵取得更大的成績。

  (2008年1月8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