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心靈鷄湯 文化可樂——序陳昭慶的散文集《人,詩意地遊牧》
今年的春天,大學校園顯得有點鬱悶。先是廣州地區某高校接二連三地發生大學生跳樓事件,接着其他個别高校也有類似的情况發生。據不完全統計,在春節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廣東高校便有九位學生跳樓輕生。一時間,人們談論高校學生色變,高校學生也人人唯危。人們不禁要問:我們的大學生到底怎麽啦?
於是,人們便對輕生的學生進行分析,其原因無非是:將畢業了,找不到工作;考試没過關,怕拿不到畢業证;失戀了,想不開;事事不如意,有自卑感……説到底,還是心有恐懼、心有鬱悶,難以爲人説。
面對此情此景,作爲過來人,我感到慨然。要説生活條件,現在的學生比我們讀書時不知要好過多少倍;要説學習困難,現在的學生可藉助解决的手段比我們過去的多得多;要説就業壓力,現在的就業機會也不會比我們當年少……但我們過去没有這麽多的跳樓事件,我們就是工作後被打成“黑秀才”,在“五七”干校中接受勞動改造的時候,也没有輕易放棄對生命的珍惜和追求。
我想,我們過來人和現在年輕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此:他們一方面是對物質有着强烈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不能喫苦耐勞;一方面對未來有着很大的期望,另一方面又缺少進取心;一方面大膽去冒險了,另一方面遇到挫折又輸不起;一方面心有千千結,另一方面又難有解結人……愈積愈深,愈深愈難解,最後只好一“跳”了之。但他們都没有想到這之後給家人及朋友帶來的是無限的悲傷。而我們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運動的洗禮的時候,想到更多的是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集體的責任,對家人的責任,對朋友的責任,等等。唯有責任,才能讓人在逆境中奮進起來;唯有責任,才能讓人在順境中充滿憂患;唯有責任,才能讓人寵辱皆忘。
如果説我們現在的一些年輕人怎麽了?那就是因爲他們缺少了責任感,因爲他們太過於急功近利,因爲他們還没有掌握真正的本領、還没有學到真正的文化。
雖然他們是喝着飲料、吃着麥當勞、聽着流行音樂長大的,但他們還是缺少營養(知識養分);雖然他們喜歡運動、喜歡競賽、喜歡攀比,長得高高大大,但他們還是缺少鈣(精神骨氣)。他們更多的是追求高(高待遇)蛋(少負擔)白(白領)生活,一旦現實與理想發生矛盾,缺少知識和精神支撑的個體,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心力交瘁,轟然而倒。
因此,現代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往往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心虚氣躁,需要十全大補來補足身子,心靈鷄湯便是難得的一劑良藥;而對於那些患了文化虚無、精神貧瘠症的人來説,就很有必要喝一杯文化可樂了。
而能醫治這“流行病”的良藥又何其難覓!特别是在禽流感肆虐、蘇丹紅活躍、李鬼當道的年代,哪裏可以找到賴以信任的心靈鷄湯和放心飲用的文化可樂呢?
當我看到面前這本《人,詩意地遊牧》的時候,眼前頓然一亮。這是一本由年輕人寫、給年輕人讀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書,是作者隨心書寫苦心時期的心靈篇章與行爲段落。書中的文字向我清楚地回答了我所關注的問題:心靈與文化。要解决這兩個問題,關鍵是要堅持讀書和旅遊。做到在讀書中旅遊,在旅遊中讀書。讀書和旅遊,是人生的兩大樂事。也是在讀書和旅遊中,可以排解人生的許多鬱悶與不快。
本書作者昭慶是我授業過的研究生班學生,也是近年我所致力的珠江文化研究的同道中人。因此,我深切地理解他所要表達的要旨。據他所言,此書本是他在特定條件下的“急就章”,是他“苦心期的一次美麗噴發”。如果没有他的提點,我們難以置信這些優美的文字、這些美好的富於質感的回憶,是他在炎熱七月、揹負精神重壓的日子裏完成的。也許是他埋首於筆墨之間,逡巡於書海之時,讓他的情感得到了極大的宣泄,靈魂得到了安妥,精神家園得到了守護,才豁然走出一片新境界來。
我也十分贊賞作者所倡道的旅遊文化。那是一種平民化的旅遊,是旅遊就在家門口,人人可旅、人人可游的旅遊;也是一種充滿文化的旅遊,是在讀書中旅遊,在旅遊中讀書。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便是難得的詩意人生。人,活在世上,小如螞蟻,天天爲了生活忙忙碌碌,營蠅苟活;大如欄中肥猪,吃飽喝足,心安理得,行屍走肉。這都是平庸人生,也是無奈人生。而大多數人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心滿意足;如不滿足,又難以超越的話,便會生出無邊的煩惱來。在生活尚有保证、環境不斷改善、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之際,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讓自己輕快起來,好好過好每一天呢?
在撇開人生哲學、旅遊文化的層面,我很快就被閲讀此書的愉悦所感染。本書字數不多,每篇文章篇幅不長,雖然説的是文化之事,但没有掉進書袋裏,甚至連引經據典也没有,大多是個人的感受與體會、個人的觀察與覺悟。正因如此,在看似没有文化之中展現文化,在看似淺白之中凸顯深刻。尤其是作者凝煉、優美的語言,把所見所聞的地方特色、人文景觀描摹得情趣盎然,詩意十足,十分悦目。不少篇章是可以作爲學生作文的範例、校本課程的輔助讀物來借鑒的。
當然,書中仍有一些未盡如人意的地方,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我寄以厚望,也相信作者在今後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爲讀者提供更多强心益智的心靈鷄湯和提神醒腦的文化可樂。
拉雜這些,僅爲代序。
(2006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