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竹之鄉——廣寧



  丙戌仲夏,烈日炎炎,進入“竹鄉”廣寧,在幾位本地研竹專家道引下,漫遊這裏特有的竹海、竹山、竹園、竹河、竹路,一路賞竹、問竹,步步享受廣竹之鄉的美好風光,層層領悟廣竹文化的内藴奥秘,陶醉於竹天竹地之中,無論心境或學識,都有似登上人間天上般的廣竹境界。

  位於縣城附近的“竹海大觀”風景區,可謂名正言順的竹海。它沿着寬闊的綏江兩岸河堤與群山而設,總長十裏開外,寬至兩岸山巔。步入竹林大道,宛若進入濃竹覆蓋的長大竹洞之中,竹行整齊密集,竹陰層層濃密;一段路程之後,竹行稍稀,竹陰稍疏,陽光穿竹而過,竹影摇曳,有似群竹起舞,夾道相迎。换乘竹排飄流綏江河上,江中緑水,兩岸緑竹,竹倒水影,江岸皆緑,映照藍天,天也變緑,活現天、地、山、水,共緑一色的境界,遊人與竹排似盪漾於無邊無際的竹海中,令人緑醉緑痴,心曠神怡。正在沉醉美麗無比的竹海之際,同游告訴我:其實廣寧整個縣都是竹海。因爲竹林面積達108萬畝,占全縣面積百分之八十,每個鄉縝都有竹林,都是片連片、林連林,簡直是無邊無際。

  當我們轉到城郊寶錠山度假山莊時,所見則是另有一番景象的竹山風光:在一座形似巨大寶錠的山上,叢叢片片的翠竹,依山層層生長,從山脚直至山頂,都是竹枝招展,竹葉飄摇,好似少女的柔發,順風飄上雲宵;而翠竹的顔色,却好像也有層次和群體似的,從青緑、淡緑、黄緑,到翠緑、深緑、墨緑,或層或片地緑攀而上,真可謂層林盡染,漫山緑透!我從中看出,如此多種緑,也當有多種竹。於是問同游:廣寧在全國十大竹鄉中以什麽爲特色?答曰:主要特色是盛産青皮竹。這是價值高、用途廣的竹類,在南方尤其宜生長。廣寧在全國竹鄉中緯度最南,北回歸綫穿過,氣候水土條件最適種竹,所以,世界竹類有四百餘種,廣寧佔有185種,將近一半。聽這介紹,我即提出:既然廣寧有自身特色的代表竹種,有代表廣東種竹的自然條件,何不稱廣寧竹爲廣竹、稱廣寧爲廣竹之鄉?因爲“廣”字包含:廣東的、廣寧的、廣泛的(種植和用途)、廣大的(群衆喜愛和發展前途)等“四廣”意義,同行皆贊此議。

  邊走邊議,不覺步入這山莊的君子園。君子者,是對梅、蘭、菊、竹之美譽,因這四種植物有高雅品格,是中國詩畫主要題材,是中國傳統文化觀念。莊主在山下設置此園,雖然冠名培植這四君子,其實主要還是培育多種多樣的竹。所以,漫步在這君子園中,迎面竹風陣陣,竹聲唧唧,竹香撲鼻,竹氣宜人,令人陶醉。尤其是園中竹類繁多,千姿百態,既有普通的本地的山竹、水竹、岸邊竹,又有從外地、外國移植的進口竹,有極其罕見的實心竹,有價值極高的紅寶石竹,有五顔六色的白竹、黑竹、赤竹、紫竹、橙竹、藍竹,有方形竹、扁形竹、三角竹,有人間五味(甜、酸、苦、辣、咸)竹,有世界最大的形如水桶的巨龍竹,有世界最小的形小草的鋪地竹,真是無奇不有,蔚蔚大觀,堪稱萬花筒似的天下竹園。經莊主揭秘,才知道該園不僅用傳統技術移植外地、外國竹種,而且用現代最新的試管育種法培育出新的竹種,致使現在廣寧的竹種有185種之多,占世界現有竹種的一半。這説明廣寧也是竹種的百花園,是繁殖竹種之鄉。這個特色和優勢,也是源自這裏的典型廣東自然條件。所以,這也是稱其爲廣竹之鄉的一條依據。

  廣寧竹林,多在縣的主河道——綏江兩岸,其他小河道也多是兩岸竹林,從而形成有河必有竹、河岸皆竹林的景象,可謂之獨特的竹河景觀。而廣寧主要特産青皮竹,其生長特點和態勢,也有似河流之神態,即:生長極其迅速,一日可增數尺,尤其在夜間,筒直可以聽其像河流水似的呼呼生長之聲;它的根笋在土中的繁植,也像河流似的不斷在土中延伸;它的枝干挺拔峭直,無横枝、不彎曲,也令人有江河似的流暢感。這特色也使這種可稱廣竹之代表竹類,具有“廣味”文化風格,即具有珠江文化(含嶺南文化)的江海性、適應性、群體性、耿直性。同游告訴我:最能體現竹河景觀的,是廣寧所代表的悠久廣竹文化源流。在我國古代詩詞書畫中,咏竹的作品層出不窮,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蘇軾、鄭板橋等唐宋名家都留下千古傳誦的名篇,搆成了源源不斷的竹文化長河。蘇軾《記嶺南竹》雲:“嶺南人,當有愧於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焚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也耶”。從中可見嶺南竹的多種功能,嶺南人對竹的全面運用,同時也透露了嶺南人的竹文化意識和實用性的文化觀念,透徹地揭示了南竹文化的特點。值得高興的是,此行讀到《廣寧竹志》和《竹子文化論文集》,分别是我所見到的首部《竹志》和竹文化專論,現又在陸續出版《竹鄉叢書》,可見竹文化長河,正在廣寧長流,並正在發展爲具有自身特色的廣竹文化精神,在嶺南大地上像春笋般地處處生長、節節高。

  傍晚,我們到全省唯獨廣寧才有的竹博物館和長榮竹木工藝製品公司參觀,我又發現了這裏有許多有形和無形的竹路,包括:竹的歷史之路、竹的加工之路、竹的銷售之路。在博物館中,我親眼看到了在廣寧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竹刀,以及竹織六角眼圖式盛器印迹,看到過去廣寧竹以“正江竹篾”品牌,沿着海陸絲綢之路,遠銷國内西南、東北,以至海外歐美、東南亞的光輝歷史;看到以竹子爲原料而加工的途徑和各式各樣的産品,包括:造紙、傢具、用具、工藝品、食品等等門類的産品,達數百種;僅長榮一家公司,近年就有130多種竹産品,遠銷歐美、日本、香港、東南亞、中東、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見南竹的産路、銷路,也都是條條通、路路通的。

  當遊覽結束時,主人特設竹宴招待,笑言:賞竹飽了眼福、問竹飽了腦福,當以品竹而飽食福了。道道以竹笋製作的菜肴,清香誘人,味鮮淡雅,新奇而不失粤菜風味。主食是一盤湯麵,軟滑爽細,有似竹絲,同游交口稱絶。主人此時才揭秘,廣東省委張德江書記來廣寧時,也曾稱贊這細面是“廣東第一面”。我冒昧補充:可再取名爲“竹絲面”。内藴是:以名顯出廣竹文味,又寓以絲綢之路之意。因爲絲綢之路既是我國與海外通商之路,又是文化之路;廣竹之絲路,不也是具有同樣的作用和意義麽?!

        (2006年7月31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