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應即搶救廣州海雲寺及海雲學派文化遺産



  嶺南名刹海雲寺,原來座落在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員崗村的雷峰山。是歷史久遠、影響深廣的著名廟宇,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産,但現在已成一片廢墟;在這名刹中曾經産生風雲一代的“海雲學派”和“海雲詩派”,留下豐富的典籍,可是已將被淹没。在文化大省建設中,是不應當忽略這筆文化遺産的,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將其恢復、重修並對其研究開發。

  一、海雲寺和海雲學派文化遺産的價值和意義

  雷峰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建起了道場。到清初,一代高僧函昰天然和尚(1608-1685年)駐錫該寺,命名海雲寺,幾十年間,對嶺南地區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天然和尚學識淵博、道風高藐,忠義愛國,不畏權勢,在社會上尤其是士人之中威信極高。清軍南下,明朝覆亡,許多抗清或不願爲清朝順民的士人遺老紛紛投入空門,形成“王謝半爲僧”的局面,天然和尚實際上成爲明遺民的庇護者、引道者、精神領袖,海雲寺成爲明遺民安身立命的净地,也是明亡後扺抗清朝入侵的最後精神堡壘。

  海雲寺是清初嶺南佛教中興的名寺。由天然和尚及其弟子開創或擴建的名刹有海雲寺、海幢寺、無著庵、芥庵、别傳寺、華首臺寺、棲賢寺、歸宗寺等。天然和尚與他的本師道獨、師弟函可、他的弟子今無、今釋等三代僧人的經解、語録,都入藏浙江“嘉興藏”,體現了曹洞宗天然一係在嶺南佛門的地位。

  海雲寺在文化方面更有卓越的建樹。天然和尚的弟子人數達幾千人,而且素質之高,著作之多,影響之大,可稱空前絶後。天然與他的傳法弟子今無等“十今”,還有“古”字輩的古記、古電,“傳”字輩的傳多等,都是著名的詩僧;他的俗家弟子陳子壯、黎遂球、樑朝鐘、王邦畿、薛始亨、張穆、陶璜、王鳴雷、何鞏道、屈大均、陳恭尹、程可則等,都是清末明初嶺南著名的詩人,都有詩集傳世。海雲弟子還編選了《海雲禪藻集》,足見海雲寺弟子詩風之盛。同時,在這衆多的文人之中有不少是善於書法的,有些還是嶺南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因此而産生了“海雲詩派”與“海雲書派”,有關的記叙、評論及影響,一直流傳至今。像海雲寺這樣在文化方面産生重大影響的廟宇,在嶺南史上也是絶無僅有的,整個清代,它都是廣州府最重要的寺院之一。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的落實。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建設文化大省”思想指道下,重修海雲寺這樣一個在歷史、文化、宗教方面都具有深遠影響的著名廟宇,無疑有着很大的現實意義。

  正常的宗教活動,可以幫助創造一個祥和、友好的氛圍,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有助於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海雲僧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可以作爲今天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題材。

  “海雲學派”、“海雲詩派”是嶺南文化史上有影響而爲數不多的學派、詩派之一,將其典籍、學術、創作的財富整理,深入研究,繼承其精神和藝術的精華,是弘揚嶺南文化、珠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海雲寺是番禺不可多得的歷史悠久、地位尊崇的宗教、文化勝地,復興海雲寺,對於提高番禺的文化、宗教的歷史地位,將産生巨大的、積極的作用。它既是佛門净地,又可作爲廣州、廣東甚至是全國的文化界人士雅聚之所,有助於推動番禺地區的文化藝術活動。

  海雲寺作爲嶺南地區洞宗的祖庭之一(另外還有鼎湖山慶雲寺),全國各地及至海外的僧徒信衆,都會前來參拜,亦可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因此,我認爲,在當今盛世,正是重修海雲寺的時候。讓荒廢的古迹重現光明,爲新時代做出新貢獻。

  二、存在問題和具體建議

  嶺南名刹海雲寺,可惜在抗戰時被毁,至今未曾恢復,這讓人們不僅惋惜,也不禁産生疑問:那麽重要的一座名寺,改革開放以來,爲什麽經濟發達的廣州市番禺區,不把它重新修建?

  改革開放之初,可能忙於經濟建設,還顧不上文化建設。然而,現在已經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番禺的經濟實力,早已能够輕鬆地重建海雲寺了。可是番禺在蓮花山新建一座蓮花禪寺,却不恢復具有悠久歷史的海雲古刹,是奇怪的。

  目前,海雲寺遺址,剩下一片空山,有農民在那裏搭建了臨時平房,當作養鷄之用。這座空山,曾被劃歸商業用地,最近復歸政府管轄的婦幼保健院征地。最初,乃是由農民自己賣出。近來在山後(即西邊),有工廠正在向山地侵襲。

  海雲寺重修的關鍵,在於由政府出面,要回征地。目前,一方面,雷峰山故址上没有别的建築,也未被真正徵用或佔用,重修寺院很有利於施工;另一方面,海雲遺址,名義上已經劃歸婦幼保健院,有可能很快他們便將在那裏施工建設。

  這樣,要回海雲寺原址,重修雷峰山海雲寺,就變成爲迫在眉睫。

  其實,海雲寺修復一事,已引起部分佛門人士的關注,據悉,番禺區的百姓,普遍認爲有重修海雲寺的必要,海雲寺故址周圍的民衆,更是對重修海雲寺有相當高的熱情。另外,有關方面,已經在籌劃重修殿宇的資金。

  然而,對於重修海雲寺這樣一項重大的文化舉措,絶不是有了普通民衆的熱情、有了佛門人士的關注便可以做成,更需要政府的充分重視,並由政府出面,給予真正有力的支持。

  現在問題的癥結,在於當地農民一方面支持和渴望重修海雲寺,但另一方面又因爲海雲寺的地是他們賣出去的,由於小利的原因,而不好開口再要回來。而在南村鎮政府,也因爲種種原因,雖然明白海雲寺重修意義重大,但是又無力要回征地。

  所以,海雲寺重建的最重要問題,是需要得到來自省、市、區各級政府的重視,由政府出面把海雲寺故址要回,由政府資助重建海雲寺,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重修與管理事宜。在此基礎上,成立專門機構,訂其專門規劃,組織專家對海雲學派、海雲詩派的典籍進行系統的搜集、整理、研究和開發。

  最近,由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的專家同廣東佛教界的人士一起,在研究歷史文獻與考察現存遺址的基礎上向社會各界名流發出重修海雲古寺的倡議,得到人們熱烈響應,這説明搶救廣州海雲寺和海雲學派文化遺産是民心所向的呼吁,請予重視,盡速解决。

  (2005年1月1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