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良溪“後珠璣巷”的發現與“珠璣巷文化”概念的提出



  2007年11月6日至7日,在廣州迎賓館和江門逸豪酒店舉行了“良溪——後珠璣巷”學術論壇,由廣東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江門市委宣傳郜、江門市蓬江區政府主辦,珠江文化研究會承辦。來自上海、北京、武漢、香港、澳門及本省學者、記者共50餘人與會,其間,還專程到良溪村考察。南雄珠璣巷人南遷後裔聯誼會會長、原廣州市市長黎子流爲論壇發來賀辭,南雄珠璣巷代表與良溪“後珠璣巷”代表互贈建立兄弟合作關係紀念品。

  發現並爲江門蓬江區良溪村定位爲“後珠璣巷”,是2006年10月在江門考察僑鄉文化時的事。因爲在這裏發現了南宋時率領南雄珠璣巷人南遷的首領羅貴的墓,還有建於清康熙年間的羅氏宗祠,祠堂内有副長聯,記述了羅貴從南雄珠璣巷遷此發祥的歷史:“發迹珠璣,首領馮、黄、陳、麥、陸諸姓九十七家,歷險際間嘗獨任;開基塱底(即今良溪原名),分居上廣、肇、惠、韶、潮各郡萬千世,支流百派屋同源”。由於我早在1993年夏,即發現南雄珠璣巷是中原人南遷嶺南的中轉地,從南宋至元代,先後有三批百萬以上的移民經此南遷珠江三角州,後又遷至海外南洋、美洲等地。所以,許多廣府人、港澳人和華人華僑,都稱珠璣巷“吾家故鄉”。爲此,我當即提出這是中華本根文化和後裔文化的體現,即提出發展尋根旅遊和後裔聯誼活動,受到香港著名人士霍英東和廣州市市長黎子流的支持,倡道成立南雄珠璣巷人南遷後裔聯誼會,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響。此後我又多次到該地考察,每次都對其文化内涵有新的發現;2006年春,爲六集電視片《千年珠璣》擔任學術顧問,又爲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專欄講解珠璣巷。所以,對珠璣巷是很熟悉的。但始終對珠璣巷人南遷珠江三角洲後,如何進一步向各地及海外發展的路綫及中轉地問題特别關注,現在良溪找到這些歷史遺存,是很有説服力的答案和證據。由此,我爲良溪村作出文化定位:“後珠璣巷”。同行專家學者均表贊同。

  媒體公佈這發現和定位後,引起重視和反響。於是,才有舉辦論壇的計劃。爲此,我特撰寫了長達8千餘字的長篇論文提交論壇,既作主題報告,又作爲調研報告,提交《省政府參事建議》發表,題目是:《前後“珠璣巷”的發現及其文化意義——“珠璣巷”文化調研報告》。

  在這報告中,我首次提出了“珠璣巷文化”概念。這是一種文化現象的概括,是有其獨特内涵和意義的。從時間跨度上説,從南宋算起的珠璣巷南遷移民,迄今已有近千年曆史,是中原人進入嶺南的第三次移民潮(第一次是秦始皇五十萬大軍南下,由趙佗近百年統治而造就南越文化;第二次是漢武帝平定嶺南,由以廣信爲嶺南首府而造就廣信文化,達四百年之久);如果説,以羅貴爲首的九十七姓人家從南雄遷至江門良溪立足,開發珠江三角洲等地,是這部史詩的前半部;那麽這批移民的後代,從以良溪爲代表的地點繼續向海外移民,分别到南洋、美州等地開發,形成了大批海外華人華僑群體,則可以説是這部史詩的下半部,其時間也大致(從康熙年間在良溪立羅貴墓和羅氏大宗祠算起)占半,約有5百年。從族群的意義上説,無論是從南雄珠璣巷南遷的人群,或是從良溪再遷各地及海外的人群,都共屬同個族群。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至今仍在發展的族群。這個族群,實際上是促使嶺南廣府文化成熟的中堅和持續發展的主幹力量,即使分佈甚廣而傳承多代,也仍有其族群的凝聚精神和共性,這就是:“异性一家、同舟共濟、愛國愛家、勤勞勇敢、務實包容、開拓創新”。以文化上説,如果説,前珠璣巷人南遷,意味中原文化的南移,而與嶺南文化結合併融合;那麽,後珠璣巷人再遷海外,則是將中原與嶺南融合的文化,又與海外各國文化結合,既將中華文化輸出,又將海外文化引入,從而在相關他國形成海外華人華僑文化,在國内又明顯地形成僑鄉文化。從水文化理論上説,前珠璣巷起到將黄河文化、長江文化與珠江文化對接的作用,後珠璣巷則有將中華江河文化、尤其是珠江文化與海洋文化(也是内陸文化與海洋文化)交流融合的功績,對於珠江文化具有江海一體及海洋性特强的特性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從學術上説,前後珠璣巷是各有特色而又密切關聯的整體,是一曲交響樂的兩部樂章,兩者同屬並搆成爲一種文化,即“珠璣巷文化”。

  這次論壇的論文及相關報導,結集爲《良溪——“後珠璣巷”》,由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由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江門市蓬江區委宣傳部合編,黄偉宗、周惠紅主編,共30餘萬字。

  12月17日,南雄珠璣巷人南遷後商聯誼會在廣州舉行理事擴大會並墾親會。會長黎子流在會上所作報告中表示:支持對“後珠璣巷”的研究,具體稱謂尚待進一步研究確切。

  (2008年6月16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