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江文化和多項文化的發現和倡議



  近幾年來,我們在珠江文化的研究考察過程中,層出不窮地發現過去從未受到注意的多種文化帶或文化遺存,挖掘或整合出多項文化門類或文化品牌,對於促進各縣市經濟文化的開發與建設起到直接的有力的推動作用,爲建設文化大省、促進泛珠三角(9+2)區域合作作出貢獻。其中較突出的是:

  2004年發現並論证出南江文化帶。這是在研究有關歷史資科之後,率領一批多學科專家教授前往雲浮、羅定、鬱南等地考察而發現並論证的。原來現在的羅定江,古名南江,不知何時改稱現名。這條江發源於信宜鷄籠山,流經信宜、羅定、雲安、鬱南,在鬱南南江口匯入西江。南江雖然從長度或水量均不能稱大江,但意義重大。首先,它的發現,意味着珠江以方位而命名的四大支流達到完整,即填補了有西江、北江、東江,却缺南江的空白,完整了珠江水系及其“光芒四射”的風姿。其次,從地理上看,這條江是廣東境内西江以南水域的代表,因爲它是粤西南地區唯一自南向北流入西江、從而歸屬珠江水系的江河,而它在粤西南地區,又與其他三條主要江河密切交錯着,即:與它同樣發源於信宜的鑒江往茂名於湛江出海,它流經的雲安相鄰的新興則是從陽江出海的漠陽江發源地,雖然都未能與這些江河交匯,但却在自然地理、經濟文化息息相通,具有代表這些江河從屬珠江水系及其水域的象徵性意義。從文化上説,南江及其相鄰的江河流域,包括雲浮、陽江、湛江、茂名四市共同搆成的粤西南地區,可稱之爲南江文化帶。如果這看法得到普逼認同,那麽,則意味着嶺南本土祖先百越族的文化有了具體江河文化爲載體,同時也填補了粤西南地區從無總體文化稱謂的空白。因爲廣東文化搆成的各種主要成分,都是分别以某地區或某江河文化爲載體的,如:粤北地區北江文化是客家與廣府文化的載體,粤中西地區西江文化是廣府文化載體,粤東南地區東江文化是客家文化載體,粤東地區韓江文化是潮汕(福佬)文化的載體。由此,粤西南地區南江文化,也即可稱之爲百越文化或後百越文化的載體。因爲在這文化帶迄今古百越文化遺存較多,保存較好,遺風尚在。所以,南江文化帶的發現和論证,是有填補學術空白和確認嶺南文化祖根的重要意義。可喜的是,自發現南江和提出南江文化帶倡議之後,《南方日報》等媒體紛紛報導,在國内外産生强烈反響,粤西南四市(雲浮、陽江、湛江、茂名)的領道和專家均表支持;雲浮市成立了南江文化研究會,陸續出版了《南江文化叢書》,並於2006年初舉辦了“南江文化藝術節”,盛况空前,影響甚大。

  2005年在懷集發現並論证金燕文化。這是2002年到懷集縣考察時發現的。源於在該縣橋頭鎮燕岩,是金絲燕栖息之地。這是一種珍奇燕種,每年冬天到太平洋生活,夏天回燕岩脬卵生子,是海陸候鳥,全國只有雲南某地和懷集有此燕種,所以此地以産燕窩馳名,而且傳統有燕子節的習俗。我認爲這種文化極其珍貴,便爲其題辭:“嶺南燕都”,隨後即寫出同題散文在《南方日報》《西江日報》先後發表,經網上傳播,影響頗大。在懷集縣領道和群衆支持下,將縣城中心廣場命名爲“燕都廣場”,從而確認了懷集爲“燕都”之名。2005年夏天,在懷集舉辦了“金燕文化研討會”,近百名專家教授肯定了這文化定位和這種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並在燕岩舉行了“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金燕文化研究中心”掛牌儀式,在同時舉辦的招商會上,簽約合同達35億之多,體現了文化促進經濟的新格局。懷集還先後出版了《燕岩詩選》《泛珠三角與燕都文化》等書。

  2004年春,在新興縣參加六祖文化節及六祖文化學術研討會,以及六祖家鄉集成鎮改名六祖鎮掛牌儀式之後,提交省政府參事建議:《走出神教誤區,確立六祖惠能的文化地位,弘揚媽祖、龍母文化精華》,受到政界、宗教界、學術界的重視和好評。由於在此之前先後支持南華禪寺1500週年慶典並收回部分土地、提出惠能是珠江文化哲聖、宣揚惠能在懷集16年修煉史迹的影響,使這建議更受重視,開始了將佛教的禪宗教派與作爲哲學的禪學分開的提法,使惠能的禪學與孔子的儒學、老子的道學在學術上相並列,並使六祖及其所開創的禪宗、禪學成爲一種文化。也由於在此之前,由於曾爲德慶悦城龍母廟題辭“西江神源”,以及曾到龍母的出生地廣西岑溪(原屬廣西藤縣)考察的影響,使得本來是由人變成爲祭祀神的龍母,又從祭祀神衍化爲一種精神形態的文化現象。同時,又應肇慶市人文叢書編委會之約,爲《包公興端州》一書撰寫引言:《包公文化論》,也由此率先將這歷代受人祭拜的神,昇華爲一種歷史文化現象。

  2005年春,提出一份省政府參事建議:《應即搶救廣州海雲寺及海雲學派文化遺産》,爲恢復和保護明末清初嶺南高僧天然和尚的舊址和遺産呼吁,確認其作爲一代高僧和開創一個學派(包括詩派、書派)的功績,借此確認其也是一種優秀文化傳統和文化現象。

  2005年春,南方日報社在肇慶市開會,就其在2004年期間出版“廣東歷史文化行”專版系列進行總結。在這系列中,曾爲多個專版(韶關、六祖、封開、南江、海上絲路)以“專家説法”作出文化定位。在總結會上作了題爲《打造多項文化工程,將文化大省建設推上新臺階》的發言,會後又向省政府提交了以此爲題的參事建議。同年8月,省社科院在懷集舉辦“廣東歷史人文資源保護開發”學術研討會,我也以切身經驗提交了題爲《在整合中挖掘,在開發中保護》的調研報告。這些建議和報告,都是對多項文化的發現和倡議的實録。

  (2006年1月11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