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k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胡錦濤提出和諧地區的真實意圖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今次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提出要努力把本地區建設成爲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他説,這是美好的目標,更是艱巨的任務。爲實現這一遠景規劃,胡錦濤還提出了四點建議。可以説,在此之前,胡錦濤主席乃至中國外交部門,都沒有正式的、具體的關於「和諧地區」的提法。這次是首次。究其原委,真實意圖到底何在呢?
首先,胡錦濤主席的這一提法不是突如其來的,它是胡錦濤主席的「和諧世界」思想的進一步延伸及落實。200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主席發表了題爲《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首次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新理念。12月6日,溫家寶總理在法國發表題爲《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諧世界》的演講,進一步闡釋了「和諧世界」的內涵。從中國官方對「和諧世界」的認識來看,是把這一構想看作是新時期中國外交宗旨的昇華,它將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上所宣道的新秩序觀、新安全觀、新發展觀、新文明觀等有機聯繫在一起。這種外交理念根植於中國5000年的文化基礎,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對外交往中愛好和平、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文化傳統。
其次,「和諧世界」的思想,不是空泛的擺設,不是虛無的思考,它是能夠具體落實的重要外交政策。建立「和諧地區」,是「和諧世界」思想的重要實踐。中國的陸地邊界2.2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公里,周邊國家多達29個,其中直接接壤的鄰國就有14個。對中國來説,提倡「和諧世界」的國際關係新主張,首先就要解決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問題。中國一直以來實施的是睦鄰、友鄰、富鄰政策,主要的意圖在於全面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從最初的解決邊界問題、領土爭端問題,到現在需要繼續深化合作,需要向地區合作全面發展。
第三,「和諧地區」概念非常豐富,包含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胡錦濤在四點建議中講的很清楚。加强戰略協作、深化務實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堅持開放合作是構建「和諧地區」的四根支柱。而且,胡錦濤是在已經取得了實踐經驗之後,加以總結提煉的。中國積極參與周邊區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已進入實質性階段,2005年7月全面啓動了降稅進程,7000多種商品開始大幅降稅。中國積極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機制建設。2005年7月,上海合作組織接納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三國爲觀察員,使該組織延伸到中東和印度次大陸,成爲歐亞大陸上地理空間最大的組織。這都使得中國對構建「和諧地區」具有足夠的經驗和信心。
第四,「和諧地區」是中國從我做起的重要措施,是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的,不是與美國、西方展開什麼無謂的戰略抗衡。據統計,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始終占外貿總額的60%以上,從周邊國家和地區獲得的投資多年來占中國吸引外資總額的70%以上。中國難道不需要一個穩定的區域化市場嗎?周邊是中國維護主權權益、發揮國際作用的首要依託。周邊多爲發展中國家,在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與中國有較多共識,建立「和諧地區」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進行的必要保证。中國當前求的是和平發展,不是對抗停滯。如果中國到南美或者其他遠離中國的地方去做什麼「和諧地區」,恐怕就有令美國喫驚的一方面了。若非如此,一切都是正常的。
有海外的評論以爲,胡錦濤主席提出「和諧地區」的概念,是要安撫美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不滿情緒,這樣的理解是失之偏頗的。從「和諧世界」到「和諧地區」,只能説明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上海合作組織向「和諧地區」目標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不會看任何國家的臉色,也不需要去安撫什麼國家。
2006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