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和諧社會之路艱難  利在千秋



  和諧社會,是目前中國最熱門的議題。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研究的主題是和諧社會問題。和諧社會,成了中國努力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 

  什麼是和諧社會?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舉例説:古往今來,許多思想家都把社會和諧作爲一種理想追求和美好模式。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和爲貴」的觀點,並將「仁」作爲其哲學思想的核心,主張「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其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爲公」的大同社會。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在其名著《理想國》一書中設計了一幅正義之邦的圖畫,主張「公正即和諧」。 

  當前,中共中央正在對和諧社會進行更加全面的論述,相信在六中全會中,和諧社會的前景能夠完整地展示在國人面前。 

  要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殊爲不易,難度極大。主要的困難在於: 

  一、和諧社會的目標不是低層次的,十分之高,不是輕易可以達到的。從目前的輿論來看,和諧社會的主要定義,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理想社會了。公平、包容、富裕等等,都出現在和諧社會的概念之中。事實上,社會要和諧,離不開穩定與繁榮,離不開公平與合理。在當前的中國,如何做到公平,是一個重大的新課題。 

  二、和諧社會在中國實現的難度之大,是與國情緊密相關的。中國社會差距大,地理的差距、經濟的差距、文化教育的差距、社會階層的差距,搆成了復雜的多元的社會,摩擦的機會多,和諧的機會來之不易。這與西方發達國家是完全不同的。在西方發達國家,和諧社會的實現是在經濟高度發達之後才實現的。與西方相比,中國是超前追求實現和諧社會。 

  三、和諧社會的重要內涵,其實是要重建中國社會的現代文明,其中觸及到了民族的思想深處,要求人民的思想意識要作革命的變化,要拋棄很多舊的思想、舊的傳統。這是不容易的。僅僅以包容性舉例,和諧的重要方面,離不開包容,但是要做到廣闊的包容,中國社會還有相當的距離。 

  盡管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非常不容易,但是胡錦濤主席與中共中央下定決心要把中國帶向和諧社會之路,可以説,這樣做是功在民族,利在千秋的。過去的經濟高速發展,帶來了國家的繁榮富强,現在要走的和諧社會之路,則將帶來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盡管路途坎坷,一定要走下去。

  

  2006年10月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