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東曲江古塔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文摘要】本文介紹的是建在廣東曲江境内的現在還保存得不錯的古塔及其細部。如南華寺的降龍鐵塔及其細部,在大塘鎮楊尾村正南方的蛇嶺山山脚的仙人塔;南華寺藏經閣後的靈照塔;還有座落在曲江縣風田鎮方田管理區的文武閣塔。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ell-preserved ancient pagodas and their details in Quji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ey are as following: the Xianglong Pagoda and its details in Nanhua Temple, the Immortal Pagoda at the foot of Sheling Mountain in Yangwei Village of Datang Town, the Lingzhao Pagoda behind the sutra library in Nanhua Temple, and the Wenwuge Pagoda located at Fangtian precinct in Fengtian Town of Qujiang County.

  

  降龍鐵塔

  在曲江縣南華寺鼓樓的底層,又名千佛鐵塔,是一座四角五層樓閣式鐵塔。總高5.10米。塔座爲南漢(907-960年)年間遺物,是原南華寺降龍鐵塔的塔座,塔身早年已毁。現塔座上的塔身爲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在佛山重新鑄造。

  塔座高1.2米,分兩部分。下半部爲方形須彌座,邊寬1.6l米,四角均鑄有一托塔力士,各面正中鑄有一圓形獅子臉頭像,獅子臉頭像兩邊各有一尊善跏趺座佛像;底邊緣有銘文,但銹蝕嚴重,字不可識。上半部爲圓柱形蓮花座,16片厚實的蓮花瓣大小相間,緊貼在座的邊緣。座上面外圍有兩圈弦紋,弦紋之間有一圈銘文,均已銹蝕嚴重不可辨認。塔身爲方形,二至五層鑄滿佛像。

  塔刹爲葫蘆形。該塔分段鑄造,然後拼裝連接,共分13段,鑄造工藝細,形式美觀。

  [BT2-*2]仙人塔

  在曲江縣大塘鎮新橋管理區楊屋村正南方的蛇嶺山山脚。1979年公佈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塔始建於宋代,確切年代待考。爲八角形穿壁繞平座樓閣式磚塔,現存六層,七層以上及塔刹已毁,殘高22.76米。塔首層邊長2.75米,墻厚2.35米。每層每面均有圭形門或假門。每層每面均有磚砌倚柱,將每面間作三間。柱上方用磚砌成普柏枋。一、二、三層當心間上方的普柏枋上置一朵一鬥三升斗拱;四、五、六層在當心間的倚柱上方的普柏枋上置一丁頭拱;每層每面轉角倚柱上方置一朵一鬥五升斗拱。斗拱上用挑檐磚相間叠澀出檐,檐上再用磚砌出腰檐及平座。

  全塔均用青磚搆築,黄泥漿填縫,各層用磚厚薄相間,無規律性。第一層高4.51米,第二層高3.76米,層層稍有收分。該塔體量較大,結構嚴謹,外觀圓渾美觀,歷經l000年仍不斜不裂,當年雄姿由此可見一斑。

  靈照塔

  在曲江縣城東南的南華寺内,坐落於藏經閣後,六祖殿前,總高29.30米,是南華寺内最高最古老的建築。

  靈照塔始建於唐先天年間(712—713年),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賜塔名“元和靈照塔”。宋太祖開寶元年(968年),毁於兵火。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重建,賜額日“太平興國之塔”。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再毁,三十二年(1162年)鼎新建造。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造。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重修。

  該塔初爲木結構,至明成化年間才改爲磚塔。《曹溪通誌》第六卷載:“故六祖入滅所存肉身,初建木塔於墓前,以安供養,後建信具樓以藏衣鉢。至明成化間,有僧某者,去木塔,易之以磚……。”現塔爲八角五層樓閣式磚塔,每層内空爲正方形。首層邊長4.27米,墻厚3.08米,塔心室内供地藏王菩薩,不通上層。首層北門不通心室,在塔壁内置盤旋梯級登上各層。塔各層角柱爲砂岩,圓形,首層角柱有石柱礎。各層每面均開有真拱形門或假門,二至五層每面真門或假門兩側設小形佛龕各一,供奉瓷佛像。各層門框、柱、枋涂紅色。以拱形磚和菱角牙磚及挑檐磚叠砌出腰檐及平座。塔外墻均抹白灰。塔頂用生鐵、銅鑄成“率堵坡”式。銅鑄净瓶塔刹,生鐵覆鉢上有銘文。東、南、西、北方均鑄有四大天王護法神的名字,南邊一端鑄有“大明成化七年辛卯造”銘文。

  靈照塔形體穩重端莊,外墻色彩紅、白相間,十分奪目。現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武閣塔

  在曲江縣鳳田鎮方田管理區。始建於清代。塔爲六角五層樓閣式磚石塔,殘高15.56米,内外表面均用石灰漿抹面。塔基石砌,首層塔門西向,拱形,石灰岩石磚砌築,門楣有陽刻“文武閣”三字,每字0.15米見方。

  塔首層邊長3.6米,高3.9米;門高1.8米,寬1.06米;墻厚0.78米。每層用挑檐磚和菱角牙磚交替叠澀出檐。塔身從第二層開始逐層遞减。塔内原有樓梯、樓板,層層可登。塔身第二層正西面開一圓形窗,西南、西北兩面各開一拱形門。第三和第五層塔身正西面開一拱形門,正東面相同,餘各面設拱形假門。第四層正西面爲假拱形門,東南、東北面各開一拱形門,餘爲假拱形門。塔頂在1947年毁於國民黨軍隊砲火,結構不明。1984年公佈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