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華寺藏曆代聖旨和法旨



  吴孝斌(吴孝斌,曲江縣博物館。)

  【中文摘要】南華寺已有1500餘年曆史,雖幾經興衰變遷,但從寺内珍藏的聖旨、法旨中,仍可窺見它昔時興盛之一斑。這些聖旨和法旨計有武則天聖旨、元代八思巴文聖旨、明代正統十年聖旨和元代帝師法旨,這批文物對歷史學、語言學、民族學的研究具有相當重要之價值。

  Abstract:Nanhua Temple has a history of 1500 years during which there were rises, declines and changes. However, its prosperity could still be observed through the treasured imperial edicts and Buddhism edicts. These edicts are as following: the imperial edict by Wu Zetian, the Phags-pa imperial edict of Yuan Dynasty, the imperial edict dating back to the 10th year of Zhengtong period in Ming Dynasty and the Buddhism edict by Didai in Yuan Dynasty. These relics are essentially valuable to the researches in the fields of history, linguistics and ethnology.

  

  南華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因唐時禪宗六祖惠能曾在此演法36載而聞名,素有禪宗“祖庭”譽稱,成爲禪宗的主要道場。自唐以來歷代朝廷都對它禮敬有加,先後賜名“寶林寺”、“中興寺”、“法泉寺”等,北宋時宋太祖特賜名“南華禪寺”並沿用至今。千餘年來,南華寺雖幾經興衰變遷,但我們從寺内珍藏的歷代聖旨、法旨中,仍可窺見它昔時興盛之一斑。

  這些聖旨和法旨,由於得到寺僧的精心保護,雖歷時久遠而仍基本完好。它們的存在不但證明瞭南華寺曾有過的鼎盛繁榮,同時也間接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統治者對佛教的態度和政策;尤其是元代的八思巴文聖旨和古藏文帝師法旨,它們在漢族地區過去只發現有碑刻而不見有紙質原件,因而愈顯珍貴,對歷史學、語言學、民族學的研究具有相當重要之價值。現就這幾道聖旨、法旨逐一介紹如下:

  一、唐代武則天聖旨

  該聖旨爲唐代女皇武則天於萬歲通天元年(696)頒賜給南華寺六祖惠能。爲紙質墨書長卷,紙色已發黄。聖旨全長139、寬42厘米,共分爲25行,竪寫,采用黄綾裝裱,上鈐有印鑒,但未蓋璽印。左端卷尾裱紙上有清代湖廣總督張之洞龢民國時南華寺住持虚雲和尚題記:“大清光緒十五年十月初十日,慈聖萬壽祝厘禮畢,還署展讀此卷題記,南皮張之洞書於廣州節署之無忘庚春夏秋戌堂。”和“佛歷二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入院禮祖時拜觀,虚雲”。聖旨全文如下:

   

  天册金輪聖神皇帝賜賚  六祖大師宣詔  師以道契無爲德光先聖  入大乘之頓教  表無相之真宗  既而名振十方  聲譽四海  
萬機無惱  八識俱安  功超解脱之門  心证菩提之序  朕以身居極位  事繼繁煎  空披頂戴之誠  仲想醍醐之味  恨不趨陪下位 
 側奉聆音  傾求出離之源  高步妙峰之頂  師以宏揚之内大濟群生  横舟楫於苦海之中  究沉溺於愛河之岸今遣中書舍人昊存穎  
專持水晶鉢孟一付  水磨衲一條  毛氈兩端  香茶五角  錢三百貫  前件物微少伸供養  以表朕之精誠  仍委韶州節加宣慰  安恤僧徒  勿使喧繁寺宇萬歲通天元年勅(圖一)

   二、元代八思巴文聖旨

  八思巴文聖旨共有兩件,它們分别爲元朝仁宗皇帝普顔篤於皇慶元年(1312)和延祐四年(1317)所賜。聖旨全文用八思巴文書寫,兩道聖旨的規格和格式一致,俱爲宣紙墨書,紙色灰黄,一些字迹已脱落,尾部俱有缺漏。後人由於不認識八思巴文,在重新裝裱時將它們錯裱成一件聖旨(圖二)。現通長爲358、寬55厘米,共有58行文字。上面蓋有朱紅御寶五方,印文爲漢篆體“御前之寶”四字。在聖旨尾部留有張之洞的題跋和印記:“署南韶連道林君賀峒自韶州南華寺向主僧索觀此四卷,郵寄廣府見示,題歲月而歸之,光緒己醜十月無執居士張之洞記。”這兩道聖旨的内容相同,都是元朝官方爲維護寺廟田産權益而特别頒發給南華寺作爲憑证的。現將其中一件八思巴文聖旨的現代譯文(民族語言專家照那斯圖譯)鈔録如下:

   

  靠長生天之氣力,托大福蔭之護助,皇帝聖旨,向軍官們、軍人們、城市達魯花赤們、官人們、來往的使臣們宣諭的聖旨:‘成吉思汗、窩闊臺皇帝、薛禪皇帝、完者篤皇帝、曲律皇帝聖旨裏説道:‘和尚們、也裏可温們、先生們不承擔任何差發,禱告上天保佑。’今依已往的聖旨,不承擔任何差發,禱告上天保佑。向廣東道韶州路六祖大鑒真空普覺圓明廣照禪師在世時所建曹溪寶林山南華禪寺、廣州路棗樹鄉南華戒院、杭州路南華禪寺等寺廟的福心、弘辯、慈濟大師賜予聖旨。在他們的寺院、房舍裏,使臣不要住宿,不要向他們索取鋪馬供應,不要向他們征收地税、商税,不要搶奪寺院的土地、河流、人口、園林、碾磨、店舍……(以後缺失)

  三、明代正統十年聖旨

  明代聖旨是明英宗於正統十年(1445)特頒《大藏經》給南華寺時所賜。該聖旨爲宣紙墨書長卷,用雲紋黄綾裱裝,紙色微黄,保存較好。長177、寬47厘米。卷尾有“大清光緒十有五年冬十月張之洞觀於廣州督署”題記。聖旨内容爲:

  皇帝聖旨 朕體天地保民之心 恭成皇曾祖考之志刊印大藏經典頒賜天下 用廣流傳 兹以一藏安置廣東韶州府南華禪寺永充供養聽所在僧官僧徒看誦讚揚上爲國家祝厘  下與生民祈福 務須敬奉守護 不許縱容閒雜之人私借觀翫輕慢褻讀 致有損壞遺失  敢有違者必究治之  諭 正統十年二月十五日

  
四、元代帝師法旨

  該法旨爲元朝帝師公哥羅竹堅參巴藏卜於延祜五年(1318)頒給南華寺。其内容乃重申皇帝聖旨,繼續維護寺院權益。該法旨采用古藏文(當時官方文件的書寫體)書寫,上鈐有朱紅色八思巴文帝師印一方和法寶印一方。帝師印約10厘米見方,漢譯爲:“大元帝師統領諸國僧尼中興釋教之印”,與《元史·釋老傳》的記載相同。法旨中間位置還有一方四行十六字的陽文篆印:“天元帝師統領諸關僧尼中興釋教之印”。卷首右側裱紙上有墨書題記:“佛歷二九六一年歲次甲戌八月二十二日,進院住持禮祖後觀此,虚雲拜識”(圖三)。

  大明天順八年(1464)大隆寺净覺慈濟大國師鎖南領占巴藏卜來南華寺,將這件法旨用藏文和漢文分别譯出。因而後人便將這三件文書合裱成一長328、寬4l厘米的横幅長卷。第一部分是法旨原件,規格爲41×104厘米;第二部分是鎖南領占巴藏卜的藏文鈔文,爲41×90厘米,另有藏文題記三行,41×18厘米;最後一部分爲漢譯文。在第二部分卷後端有“光緒十五年十月十九日南皮張之洞觀”題記。

  

  (原載《廣東文物》2002年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