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華寺楹聯賞釋



  吴孝斌 餘萬勤(吴孝斌、餘萬勤,曲江縣博物館。)

  【中文摘要】距今已有1500年曆史的禪宗祖庭南華禪寺内,至今留有不少名人、高僧所撰題的妙聯佳句。這些寺内楹聯雖然形式不一,内容各异,或雅或俗,或淺或深,但都與禪宗思想或與處世精神結合起來,讀來能啓人心智,令人耳目一新,經久難忘,閃爍着禪宗博大淵深的功力和内涵,值得人民欣賞和研究。

  Abstract:As the birthplace of Zen sect, Nanhua Temple has a history of 1500years. In the temple, there exist many amazing couplets written by celebrities and eminent monks. Although being in different forms and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elegant or popular, simple or profound, all these couplets are combined with Zen thoughts and living attitudes. Reading them could be enlightening, something new and unforgettable. Flicking with Zens profound power and connotations, these couplets are worth appreciations and explorations. 

  

  楹聯,指的是那些題寫或懸掛於柱上門側的永久性對聯。在中國,凡有建築、寺廟、園林之處,便有楹聯的存在。一幅好的楹聯,除能向人們提供歷史、宗教、文學等方面知識外,往往還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現出非此時此景不能道的獨特感受和意境。

  禪宗祖庭南華禪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寺内至今有不少名人、高僧所撰題的妙聯佳句,由於年代久遠,大多數聯句作者已不可考。這些文筆隽永、充滿禪理玄機的楹聯,如今已成爲寺内禪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新建成的南華寺第一山門牌樓門柱上,懸掛着兩幅楹聯。其一爲前住持佛源所題:


   “曹溪净域法乳源流天下禪風以此播;

  寶林道場慈雲彌布個中消息自西來。”

   
另一聯爲本焕大師所題:

   

  “寶林道場承東山法門衣鉢真傳留聖旨;

  黄梅心印授南方樵子風幡非動泄玄機。”

   
“風幡非動”典自《壇經》。據載當年六祖得法南歸,一日夜宿廣州法性寺(現光孝寺)廊廡間。風揚刹幡,聞二僧對論,一曰幡動,一曰風動,争執不已。六祖曰:“非風與幡之動,仁者心動。”衆大爲嘆服。

  第二山門曹溪門則有:

   

  “庚嶺繼東山法脈;

  曹溪開洙泗禪門。”

   
一聯,説的是唐時六祖惠能從湖北黄梅東山寺五祖弘忍處得法南歸,在此大倡禪宗頓教之事。“洙泗”即洙水和泗水,乃春秋時孔子聚徒講學之地,這裏借孔子對儒家的貢獻來比擬六祖於禪宗的功績。

  進了曹溪門便是放生池,池上五香亭有二聯。

  其一

   

  “見性非明鏡;

  清心聞妙香。”

   
其二

   

  “無力放生先戒殺;

  有心爲善莫欺天。”

   
前聯典出自六祖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和佛門修行的“五香”境界。“五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見香。後聯勸世人放生積善,當爲放生池而作。

  第三山門寶林門上楹聯爲:

   

  “東粤第一寶刹;

  南宗不二法門。”

   
出句甚是工整對仗,該聯强調了南華祖庭在禪宗的無上地位。所謂“不二”即“無二”。即無住無行,無善無惡,不執着於一端之意,語出自《壇經》:  “佛法是不二之法。名爲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天王寶殿爲寺内的第一進大殿,殿前楹柱上有

   

  “祖庭開象鼻山前,是莊嚴初地;

  法輪轉龍漢劫後,有欣慨滿懷。”

   
現在的南華禪寺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在虚雲和尚主持下移位重建的,由原來的寶林山下往東移建至象鼻山前。這幅楹聯當是移建後不久寫成的,所以才説:“祖庭開象鼻山前,是莊嚴初地”。大概又有感於南華寺在南漢時因遭受劉氏殘兵破壞而幾毁於兵燹的往事,一興一廢,故而才“有欣慨滿懷”。殿内當頭處供奉彌勒佛像,像兩側對聯: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無錢,却剩得大肚寬腸,不知衆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甚麽來由。”

   
“檀越”即施主,乃僧人對施捨財物者的尊稱。該聯有60字之長,爲寺内楹聯之最。

  天王殿西側雲海樓與殿相連,因其毗鄰鼓樓,庭院遍植花木,故有一聯:

   

  “鋤月耕雲種曇花只樹;

  枕流漱石聽暮鼓晨鐘。”

   
天王殿後之大雄寶殿乃全寺建築之主體,因殿内供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消灾延壽藥師佛三尊大佛像,故又稱“三寶殿”。懸於大殿前楹柱上的是民國七年(1918年)李根源將軍所書的篆體聯:

  

   “重新震旦河山,幸結法緣參六祖;

  誰弄修羅兵杖。終資威力殄群魔。”

   
“震旦”是古印度對中國的稱法;“修羅”則是印度神話中的一種鬼神,它們多出自佛家經籍中,顯示出李根源深厚的佛學修爲。

  大殿兩序分爲東西二厢。東厢從南到北分别爲報恩堂、鐘樓、伽藍殿、客堂、齋堂等,各有楹聯如下:

  報恩堂:

   

  “知本返本報本心心自然本來澈參面目;

  佛恩國恩親恩世世普資恩有圓滿菩提。”

   
伽藍殿:

   

  “資護法於伽藍笙磬聲中標玉尺;

  尊遺囑於佛敕頻繁座上禮金仙。”

   
客堂:有二聯,其一爲:

   

  “湖海漫周遊,愧見眉山悟通礙;

  溪雲看仔細,更登祖殿認菩提。”

   
該行楷聯爲民國已未年(1919年)任臨時執政府司法總長和教育總長的章士釗先生所題。“眉山”指的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爲四川眉山縣人,其貶嶺南時曾兩度入南華寺,與住持方丈重辯和明長老結下深緣。其二爲:

   

  “客塵易伏,家賊難防,各自謹守;

  堂前掃净,寶主相逢,去送來迎。”

   
齋堂:亦有二聯,其一爲:

   

  “粥去飯來,莫把光陰遮面目;

  鐘鳴板響.常將生死掛心頭”。

   
其二爲:

   

  “漫道寸絲不掛,一件濕衫誰著去;

  休雲粒米無餐,百般滋味孰嘗來。”

   
兩聯一反佛家平日的談空説虚,却叫人“常將生死掛心頭”,體現了禪宗貼進世俗的一面。

  西厢自南向北依次爲西歸堂、鼓樓、祖師殿、功德堂、雲水堂、如意寮、禪堂和韋馱殿等建築,亦各有楹聯如下:

  西歸堂:

   

  “日輪西去,了知婆娑光陰有限;

  净土歸來,始信極樂壽命無窮。”

   
該堂爲安放僧人往生蓮位之所,故言生死輪逥事。

  祖師殿:

   

  “祖意西來,一葦渡江雲月冷;

  玄風東播,五燈映地水天長。”

   
傳説當年達摩祖師渡海到南方,因與梁武帝語不相投,遂駕一葦枝渡江北上至嵩山,在少林寺面壁十年以求相機傳法。

  功德堂:

   

  “功積只園果因不昧;

  德輝西域福慧無疆。”

   
該聯將“功德”二字嵌入聯首,勸諭世人行善積德。“只園”乃梵文意譯,全稱“只園精舍”,印度佛教聖地之一,釋迦曾在此傳法佈道。

  禪堂:有三聯,其一爲:

   

  “禪宗法門不二;

  堂中妙諦宜參。”

   
巧妙地將“禪堂”二字嵌入聯首。其二爲:

   

  “選佛場開宗古佛;

  傳燈會啓續心燈。”

   
禪宗高僧天然和尚曾有“選官不如選佛”的名論,即謂去考取功名不如出家作和尚,日後成佛得道。《禪苑清規尊宿主持》:“師承有據,乃號傳燈”,傳燈會即指釋迦於靈山會上傳正法眼藏的禪宗於迦葉。其三爲:

   

  “憤志不知寒夜永;

  篤行那知暑天長。”

   
禪堂乃僧衆依制坐香之所,故堂前楹聯多勸諭僧衆勵行修持,以期早日得道成正果。

  韋馱殿:

   

  “護法安僧親受靈山囑咐;

  降魔伏怨故現天將威風。”

   
該聯開宗明義地道出韋馱使命所在。據佛經載,韋馱在靈山會上受佛的囑咐護持佛法,爲護法菩薩。

  大雄寶殿後之藏經閣,乃存放經書、歷代聖旨和法器文物之所,閣前有聯:

   

  “曹溪法乳,澤洽新容,畢竟佛能超萬劫:

  梵殿潮音,聲宏塵世,慰教人得拜雙林。”

   
該聯爲秦萼生所書。“雙林”即沙羅雙樹之林(地名)簡稱,乃佛入滅處,在古印度拘屍那邊城,爲佛教聖地。

  祖殿位於靈照塔後,乃供奉六祖真身及丹田、憨山真身的地方。殿前有二聯,其一爲民國二十三年八月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所題的魏碑體聯:

   

  “衣鉢真傳明心見性;

  菩提無樹落葉歸根。”

   
寥寥數字,高度概括了六祖的生平和思想。“落葉歸根”語見《壇經》。六祖涅磐前與衆徒示别,欲歸新州故里。衆曰:“師從此去,早晚可回。”祖曰:“葉落歸根,來時無日。”另一聯爲:

   

  “嘗一勺之甘泉,毓秀鐘靈,不异西天福地;

  受六傳之法雨,明心見性。無殊東魯淵源。”

   
該聯乃清光緒丙子閏月督修(祖殿)信官蔡潤泉所題。

  祖殿西側之僧伽培訓班亦有二聯,其一爲:

   

  “萬法空明皆佛性;

  一塵不染证禪心。”

   
其二爲:

   

  “培育僧才,愛國家愛佛教;

  莊嚴佛土,明心性明法緣。”

   
祖殿後之方丈樓即舊時蘇程庵,向爲歷代主持居所,亦有二聯,其一爲:

   

  “大道無私玄機妙悟傳燈録;

  因緣有分勝地同登選佛場。”

   
其二爲:

   

  “無法向人説:

  將心與汝安。”

   
該聯典出達摩與弟子慧可故事。傳説一日慧可問達摩:“諸佛法印,可得聞乎?”達摩曰:“諸佛法印,非從人得。”(此即“無法可説”)慧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達摩曰:“將心來,與汝安。”慧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達摩曰:“我與汝安心竟。”

  方丈樓東側祖堂又名影堂,内供歷代祖師及南華繼席宗匠牌位和雕像。堂前有一聯:
 

  “創業成難今日易忘前曰德;

  立基匪易先人只望後人賢。”

   
寺内新建的智藥三藏紀念堂有二聯,其一爲:

   

  “西天來震旦。植樹羊城,預知六祖傳心印;

  南海到寶林,飲水曹溪,留得真身在月華。”

   
其二爲:

   

  “尊者航海而來。垂示鄉人建刹,謂有菩薩應世;

  環顧山靈水秀,掬飲甘泉香美,贊是西天寶林。”

   
上述二聯均以《壇經》、《高僧傳》、《續高僧傳》等記載的有關智藥三藏携帶菩提樹渡海,將樹植於廣州光孝寺,預言六祖將在此剃度演法,北上時途經曹溪,飲水甘美,嘆似西天寶林,建議鄉人在此建寺等事迹串連而成,讀來親切易懂。相傳智藥三藏死後真身保存於曲江縣月華寺内。

  虚雲紀念堂有一聯:

   

  “參見祖師必須空心無我;

  來到佛地總是宿世有緣。”

   
寺後卓錫泉又名九龍泉,有二聯。其一爲:

   

  “六祖當年尋源卓錫;

  九龍今日浩氣靈雲”。

   
其二爲:

   

  “寶林山是袈裟地;

  卓錫泉開甘露門。”

   寺西百來米有女衆清修之所無盡庵,庵前大門有趙樸初撰聯。其一爲:

   

  “出世非離世;

  入塵不染塵。”

   
其二爲:

   

  “明月清風無盡藏;

  悲心忍土有深緣。”

   
庵東側海會塔乃安置僧俗七衆舍利骨灰之所。其一樓供放舍利骨灰,有一聯:

   

  “雲障目光知不滅;

  水清月現悟無生。”  

   
二樓爲念佛堂,亦有一聯: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

  參禪參性參性參禪。”

   
此外,上客堂聯

   

  “草鞋踏破到此般般放下;

  肩膀磨穿從今步步登高。”

   
庫房聯爲:

   

  “楊歧燈盞明千古;

  寶壽生薑辣萬年。”

  

  亦不失爲佳對,尤其是後聯,常令人摸不着頭腦。其實“楊歧燈盞”非指物,乃指楊歧派的名僧崇福善燈。楊歧乃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其與黄龍派同爲臨濟宗門下兩派,創始人爲方會。同樣,“寶壽生薑”亦指寶壽禪院的一位名僧,同爲臨濟宗,而南華向爲臨濟宗天下。

  當然,因寺内殿堂建築歷年多有修繕改建,一些楹聯難免缺失或更换,在此一並録入,以備日後查考。

  上述寺内形式不一、内容各异的寺内楹聯,或雅或俗、或淺或深地將禪宗思想與處世精神結合起來,讀來能啓人心智,令人耳目一新,經久難忘,閃爍着禪宗博大淵深的功力和内涵。即便是從歷史和文學藝術的角度看,亦有着極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值得人們慢吟細賞、徘徊再三。

  
(原載《廣東文物》2003年2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