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東曲江馬壩的一座西漢墓
徐恒彬(徐恒彬,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中文摘要】在馬壩西南摇松嶺發現的墓葬和出土的方格紋陶瓮,經鑒定後認爲應屬於西漢時期。但出土之土瓮和Ⅰ式罐與廣州西漢墓出土的區别較大,而與湖南所出土的相當接近。Ⅱ式罐與廣州地區出土的較接近。
Abstract:The tomb and the squarely stamped pottery jar discovered and unearthed at Yaosongling in Southwest Maba were identified to be from Western Han Dynasty. But the clay jars and the typeⅠtanks unearthed there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Western Han Dynasty in Guangzhou, while quite close to those unearthed in Hunan. The type Ⅱtanks are close to those unearthed in Guangzhou region.
1963年秋,曲江縣文化館黄志高同志在馬壩西南摇松嶺發現兩個方格紋陶瓮,後經我會清理,知爲一土坑墓。墓作長方形,寬1.45、長約3.1米,方向330°。墓底後端距山坡表面深1.65米,前端因雨水冲刷已暴露於外(圖一),坑内填土屬原坑土,較爲鬆軟,呈紅褐色,央雜灰黑色土、碎石及砂粒等。骨架及葬具均已無存,只前部偏左處殘留朱紅痕迹.隨葬陶器7件,鐵器2件,分述如下:
瓮 2件(1:6、1:7)。形制相同,均爲灰色硬陶,施黄褐色薄陶衣。1:7口外侈,高領,圓肩,最大腹徑在上部,平底。拍印方格紋。高22.7,口徑106、最大腹徑22.6、底徑1 3.7、壁厚0.5厘米(圖二,1)。l:6稍大,肩部有刻劃符號。
罐 3件。可分二式: l式2件(1:4、l:5),黄色軟陶,口大,領較高,寬肩,深腹,最大腹徑在上部,平底。飾方格印紋和一道弦紋。I:5稍小,高11.4、口徑9.1、最大腹徑2.3、底徑7.8、壁厚o.5厘米(圖二,4)。Ⅱ式l件(I:3),爲灰色硬陶,着褐色陶衣。敞口微外翻,斜唇,斜肩,矮身,最大腹徑在下部,平底。飾方格印紋,肩部加飾方形戳印紋一周。高11、口徑12.5、最大腹徑17.5、底徑14.1、壁厚1.1厘米(圖二,2)。
釜 2件(1:1、1:2)。皆爲黄灰色夾砂粗陶,質軟。大口,圓腹,平底微圜。腹部飾一道弦紋,底部印粗條紋。1:1有煙燻痕迹,口徑30厘米,下部殘破無法復原。1:2高10.9、口徑19、最大腹徑17.6、底徑11.1、壁厚0.8厘米(圖二,3)。
鐵刀 1把(1:8)。剖面呈楔形,刃部抹圓。一端留有木柄腐朽痕迹。通長43,背厚0.65、寬3.5、把長1 3厘米(圖二,6)。
鐵削 1把(1:9)。平頭,薄刃,剖面作楔形,柄中空,柄首内卷。通長14.3、背厚0.3、削寬1.1、把長9厘米(圖二,5)。
依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測,此墓應屬於西漢時期。出土瓮和Ⅰ式罐與廣州西漢墓出土的區别較大,而與湖南所出相當接近[1]。Ⅱ式罐的花紋與形制,則和廣州地區有着比較多的相近之處[2]。
(原載《考古》1964年6期)
注釋:
[1]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1957年;周世榮:《長沙東郊兩漢墓簡介》,《考古》1963年12期。
[2]麥英豪:《廣州華僑新村的西漢墓》,《考古學報》195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