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警惕豪宅建築對廣州珠江和公園景觀的蠶食
李鐘聲
珠江流經廣州的岸綫長,同時,地處南方的廣州植被生長繁茂,公園緑地景觀得天獨厚。近些年來,對於城市建設發展對珠江兩岸和公園景觀的侵佔和蠶食,有關部門雖三令五申禁止,但隱患和危害仍然突出。這其中,又以豪宅爲代表的商業性掠奪和威脅最大。值得我們警惕。
筆者最近曾造訪長三角和蘇杭地區,感到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他們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上海的核心區外灘經反復整治後顯得大氣嫵媚。蘇州市的園林風格鮮明。筆者訪問的地處城區中心的蘇州日報社,前些年重建時樓高不準超過四層,並要求規劃爲與蘇州城市風格相協調的“園林式建築”。全國聞名的風景名城杭州,千百年來都以西湖爲生命,從白居易、蘇東坡到當代的城市管理者和市民,都有整治和保護西湖的强烈意識。環西湖的建築控制得當,規劃嚴整。杭州的朋友告訴筆者,雖歷經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杭州的開發主要是引向東南方的錢塘江對岸蕭山一綫,地處城西的西湖景觀得到了嚴格的保護,成爲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之一。當地一位出租車司機也對筆者説:“西湖、靈隱寺是大自然和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産,保護不好就愧對前人也罪過於子孫呵!”
在廣州,經過長期的教育、規範、整治,環境意識總體在加强,但各種建築、特别是豪宅建築對珠江景觀和公園景觀的蠶食和侵佔,仍没有很好解决。珠江從西堤至東堤一段,包括解放後開發的河南濱江路,過去一直對高層建築控制得較好,南方大厦、愛群大厦等風格獨特,成爲該地段珠江的點睛之筆和地標性建築,融入珠江景觀。但近十多年來這一綫新添的建築,包括最近仍在建的房地産項目如華標廣場等,却像龐然大物,給珠江景觀造成莫大的壓抑和破壞。這其中,上世紀末填江建江灣大酒店對珠江的破壞最甚!如今,自海印橋起至廣州大橋南岸一段(二沙島對面),濱江路被數公里豪宅擠壓——造成濱江路不濱江。這是廣州城市景觀無法向後人交代的耻辱。值得我們反思和記取。
另外,廣州的豪宅建築侵佔公園緑地和景觀的現象,這幾年也有加劇之勢。白雲山、南湖一帶和周邊的建築雖然控制十分嚴格,但打“擦邊球”的樓盤仍有所見。華南植物園周邊豪宅迅速崛起,天河公園、流花湖公園、曉港公園和新建的珠江公園等周邊,也被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豪宅所包圍。對此如掉以輕心,不用再過很多年,廣州許多公園就會變成被富人豪宅包圍的“盆景”。這也許不是危言聳聽。
道理十分淺顯。珠江兩岸和城市公園景觀,不但是廣州的公共財富,應爲廣州人民所共有,而且是十分寶貴難得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今日經濟高速發展中,我們不能留下傷疤和遺憾,給子孫後代唾駡。
對此,歷届人大和政協一些代表、委員,也曾提出不少提案和意見要求保護,如對珠江兩岸的新建築要求退縮和控制高度以保留景觀綫,要求拆除鹿湖高爾夫球場違章豪宅等等。但問題却解决得並不徹底,有的是不了了之。廣州中心城區從珠江大橋向東至西堤、東堤再至廣州大橋段,豪宅及高層建築對景觀的侵蝕和壓迫越來越嚴重。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侵蝕當前正向城外的珠江延伸,洛溪橋至華南大橋一綫及番禺的珠江一些河段,都越來越多地聳起這一類令人遺憾的建築。前些年,有人提出將珠江建成巴黎的塞納河,筆者認爲想法雖好但存在問題很多,無論從沿岸的建築風格、美感、舒適度,到景觀天際綫的保留和保護等,都差距很大。
要解决豪宅和高層建築對城市景觀的蠶食問題,一是靠政府相關部門(如規劃城建等)的長遠科學眼光,認真做好長遠的總體的科學規劃,並以立法形式固定下來。對珠江一綫無論是舊建築的整治拆除,還是新建築的審批,都要十分慎重,要有法可依。二是要嚴格執法。要敢於斬斷某些利益集團的相關利益鏈,以大衆的利益爲出發點,不能將城市大衆共有的景觀變爲少數豪宅的私家景觀。要嚴處違法者,並通過輿論給予曝光。只有讓保護環境景觀資源意識深入人心了,才是廣州發展之大幸。
(2007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