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調整相關政策 挽救家長學校



  郭 岳

  家長學校是應運經濟社會發展的産物,但目前面臨着難以爲繼的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等社會變化逐漸呈現,社會思潮此起彼伏,學校教育無法覆蓋到未成年人教育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成爲未成年人教育中的薄弱環節。1983年,全國第一家家長學校在廣州市荔灣區樂賢坊小學成立,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聘請教師、專家對家長傳授科學的教育思想、方法、觀念和教育子女的知識,開創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新形式,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支持。國家教育部門在考察樂賢坊小學家長學校後,充分肯定了這一形式和做法,並於1984年起,在全國範圍内推廣。廣東省委、省政府對此十分重視,1988年在潮州召開現場會,推廣家長學校,1994年又專門發文,在中小學校全面推廣家長學校,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下,各級婦聯、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共同努力,家長學校在我省的總數量達4萬餘間,普及率曾高達70% ,涌現出深圳市福田區“春暉”家長學校總校、吴川市淺水鎮中心小學家長學校等一批優秀的家長學校,我省家庭教育的水平,當時是居於全國前列的。

  2002年,廣東省物價局爲貫徹學校收費“一費制”,下發《廣東省物價局關於取消家長學校收費的通知》([2002]336號)文,規定對家長學校教育實行免費,必要的開支在學校收取的雜費中支出。2004年,家長學校每年收取的城市20元/人、農村10元/人的家長教育費的規定全面停止。此舉立意甚善,但對正在調整、發展中的家長學校却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家長學校不斷萎縮、倒退,據有關調查,全省比較規範的家長學校僅占10%左右,而且多處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在貧困地區和山區,家長學校基本上停止了活動。

  家長學校取消收費後,省婦聯、省教育廳、省關工委爲家長學校的繼續生存和發展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開闢了新的家庭教育形式:如加大對學生家訪數量和覆蓋面;舉辦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網絡上開辦家長學校,開設短信通;成立家庭教育講師團等等。但仍無法遏止我省家庭教育總體水平下滑的趨勢,據有關調查,我省家庭教育已從全國的先進行列下降到下游水平。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强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文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目前我國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况如何,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的前途龢民族命運。”從有關調查的情况看,我省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我省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連年大幅上昇,1998年至2005年,年均增長率達20.02%,未成年犯占刑事罪犯總數的比例,也呈現逐年增大的趨勢;犯罪主體低齡化趨勢明顯,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14歲以上不滿16歲的占9.25%,年平均增長率爲23.63%以上,有的作案時不滿14周歲,甚至有的還是小學生,盡管該年齡段所占比例較少,但呈逐年上昇之勢;在校學生犯罪人數也逐年上昇,年均增長率爲10.81%(以上數據來源於人民網—華南新聞《透視廣東未成年人犯罪》)。廣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廣州新穗學校、深圳青新學校(工讀學校)的調查反映,問題學生、問題少年的後面是問題家庭。當前,社會上熱議所謂的“80後現象”,有人對1980年後出生的人群道德狀况,用了“虚榮、拜金、懦弱、自私、孤獨、頽廢、盲目攀比、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缺乏愛心、缺乏責任感、缺乏誠信”等詞語來描述,盡管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多少反映了年輕一代人道德水平堪憂。

  未成年人道德狀况出現的種種問題,和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有關,和學校的教育有關,和家庭教育的失當更是有直接的關係。隨着社會結構的變化,家庭教育功能大大的弱化,家長素質大大的降低,家長用於教育的時間大大减少。據有關調查,有四類家庭尤爲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導。一是父母離异,隔代撫養。二是家教理念陳舊,方法粗暴,以過高要求代替關愛,以訓斥代替教育,以打駡代替批評。三是放棄教育或無能力教育,主要是先富起來的農村家長,素質較低,整天沉迷於玩樂、玩彩、炒股,對孩子放任自流。四是忙於謀生或應酬,無暇顧及教育孩子,主要是外來打工、種養、經商的家長,以及白領階層和老闆。即便是不屬於“問題家庭”,許多家長的家庭教育觀也存在嚴重的偏差,重智輕德,學業至上,分數第一,成爲家庭教育定位的普遍現象。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搆成了國家的大教育體系,共同擔負起對未成年人的道德品格教育,文化教育、智力發展、傳承中華文明的重任,三者之間,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關鍵因素,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教師,也是一生的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當前做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需要解决的迫切問題,是首先做好家長的教育,培養家長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掌握家庭教育正確的方式、方法渠道。從當前的實際情况看,發展和完善家長學校,建立學校、社會與家庭聯繫溝通的通道,系統的宣傳家庭教育的理論,提高家長素質,是推進家庭教育的不二選擇。

  家長學校在近幾年的急速没落,分析起來,原因可能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取消收費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本來,部分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學校領導就認爲學校辦家長學校加重了教師負擔,是“種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積極性不高,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家長學校才得以發展。許多學校的資金偏緊,據有關調查,學校收取的學雜費,在扣除學生書本等費用後,留餘很少,家長學校的辦學經費等於零,專家老師授課的勞務費、場地水電費和學習資料費皆無法開支,全省停止家長學校收費,使大部分家長學校名存實亡。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加强未成的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强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業,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政府部門制定的相關政策,應以歷史的角度,民族振興的高度爲出發點。

  爲此建議,組織有關部門在作進一步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取消家長學校收費的政策作出相應的調整,結合廣東省的實際,在全省實行面向家長的成本性、規範性、公益性收費,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挽救家長學校。

  一、准予家長學校納入“一費制”以外自願服務項目收費。省物價部門重新核定家長學校收費標準,家長學校收費以成本核算,貧困家庭免收學習費用。

  二、嚴格規範家長學校專項收費管理。家長學校收費使用單獨票據,專款專用,對只收費不提供教學服務的家長學校,一經查實,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責令其停止收費。

  三、做好家長學校收費的政策宣傳。物價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婦聯要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收費政策宣傳,引導群衆正確認識家長學校收費與義務教育“一費制”的區别。

  

  (2007年11月6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